第92章 不救
字數:4314 加入書籤
袁紹坐在中軍營帳之中,斥候一個接一個的前來稟報。
待得軍情匯報完畢,袁紹這才看向下方的郭圖,顏良兩人。
“你們說,我們到底要不要救劉備?”
“本公聽說,他被曹操的孫子曹秀圍住了,生死難料,說起來他也是咱們的盟友,此刻我們要不要伸出援手?”
袁紹得到消息的時間比較晚,主要是因為官渡乃是曹軍駐軍所在,徐州方向的消息要想傳回到白馬津,多少要走一點彎路。
此時麵對官渡的曹軍,袁紹可謂整裝待發,淳於瓊已然將糧草準備停當,他的十萬大軍也已然全部渡河駐紮。
隻要時機一到,他便立刻可以發起對官渡的攻擊。
十萬打三萬,就算是用人命去堆,他也能硬生生的堆上官渡防禦工事的牆頭。
所以此刻若是去救劉備,顯然有些因小失大。
萬一因此而遭到曹軍的偷襲,那他豈不是得不償失?
郭圖的意見很明確。
“主公,劉備不可救。”
他甚至把話說得很骨感。
這就讓顏良有點想不明白了。
隻聽他道:“劉備雖無兵無將,但仁義之名滿天下,若是救了他,主公南下之事則順理成章,勢必引來諸多諸侯推崇備至,屆時主公一聲令下,曹操豈不望風而逃?”
顏良想著利用劉備的仁義之名來號召天下諸侯,利用他劉皇叔的身份來使他們此次南下的理由合情合理。
這一點,本身上是沒錯的。
袁紹之所以沒有決定去不去救劉備,其實也是因為劉備這些還能利用的特質。
可郭圖聞聲卻是一笑,不緊不慢道:“將軍謬也。”
“劉備仁義,天下皆知,而今我們若是救了劉備,日後他必自立為王,屆時主公如何約束於他?”
“此人胸懷大誌,善謀而斷,絕非易與之輩,再加上身邊有著關羽這等不世猛將,主公若是收之,無異於養虎為患。”
“再者,若是救他,勢必要分兵而異,曹操敢派曹秀前去圍剿曹秀,勢必已然做好萬全之策,一旦我軍失利,士氣受損不說,尚且連累眼下官渡主戰場。”
“所以無論救不救得了,主公也不該在此時刻為了一個劉備而耽誤了眼前的大局。”
郭圖沒什麽彎彎繞繞,直接道出了救劉備的禍患。
而今他們麵上雖是盟友,可利害相關,劉備顯然救不得。
袁紹一聽,頓時微微點頭。
“劉備此人著實有些難纏,若是曹操當真殺了他,正好給了天下人口實,也省得我們再發檄文。”
陳琳寫的檄文雖然深激昂,但畢竟隻是片麵之詞,不夠引起天下所有人的同理心。
可若是曹操殺了劉備,天下人勢必會因此而對曹操好感全無,屆時他袁紹伐曹,必定得到諸多響應。
所以從利害相關上分析,他們不但不能救劉備,反而應該促使曹操殺了劉備。
而對於這一點,郭圖顯然是讚同的。
於是他進言道:“主公何不即刻發兵,先給與曹操壓力?讓曹操不得不盡快解決劉備?”
官渡之戰,關乎天下局勢。
麵對袁紹的十萬大軍,曹操不可能不重視。
所以一旦袁紹出兵攻打官渡,曹操必然會讓左右兩翼的曹軍靠攏,從而迫使曹秀不得不盡快解決掉劉備。
如此一來,曹操雖安定了後方,但無疑失了人心,這對袁紹而言可是天大的好事。
袁紹對此很是讚同,他正要下令命顏良帶領三萬先鋒前去官渡叫陣,可誰知淳於瓊急急忙忙的趕了回來。
“主公,淳將軍求見!”
衛兵來報,袁紹不由皺眉,但還是讓他進了來。
淳於瓊一進入帳內,目光頓時掃過在場的郭圖,顏良。
而後朝著袁紹拜道:“主公,我軍所有糧草已經安置完畢。”
袁紹點頭道:“好!”
“既然如此,明日發兵攻打官渡!”
袁紹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將曹操的腦袋砍下來了。
可他這話剛落音,淳於瓊臉色頓時大變,急忙拱手道:“主公!”
“而今我軍剛剛安頓完畢,萬事尚未準備妥當,如此貿然進攻多有不妥,還望主公三思!”
打仗並非過家家那麽簡單。
這一仗如何打,戰略部署如何展開,贏了之後如何加劇後續,輸了之後如何保存實力,穩定軍心,這些都是要提前做好準備的。
不能因為糧草一項準備妥當就開打,那萬一前線要是打輸了,他們這麽多的糧食,豈不是都給了曹操?
“淳將軍,你這是什麽話?”
“我軍十萬之中眾,攻打曹操區區三萬,能有什麽不妥?”
顏良也很想建功,奪取白馬津的戰功並未讓他在袁紹陣營之中穩壓郭圖一頭,這是他的痛處,也是他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正如剛才談及的劉備問題,袁紹顯然更相信郭圖的意見。
這讓顏良很不爽,他急於想要用戰功來證明自己。
袁紹對淳於瓊的這種建議十分不喜,聞聲皺眉道:“而今天時地利皆正,有何不妥?”
“且勿多言,明日發兵!”
袁紹心意已決,如何聽得進淳於瓊的建議,當即頒下將令,由顏良領兵三萬為先鋒。
而淳於瓊因此番進言,再度被袁紹調去了看守烏巢糧草。
見得淳於瓊悻悻離去的背影,顏良嘴角不由微微上翹,掀起一抹弧度。
而站在他身旁的郭圖則是笑道:“顏良將軍,淳將軍一走,這攻打曹操的功勞可就全都歸於你一人了,日後將軍飛黃騰達,可別忘了在下啊。”
顏良見郭圖居然恭維起了自己,頓時身心舒暢,一時“豪爽”笑道:“軍師這叫什麽話,你我本是一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顏良豈能忘了軍師?”
“明日先鋒之功,顏良必銘記於心,須臾不忘。”
兩個各懷鬼胎之人在白馬津的山頭上“哈哈”大笑,似乎已經看見了明日大勝的曙光,一時忍不住對未來幻想。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身在鄴城的許攸卻已然身陷囹圄。
許攸的家人犯事,被袁紹下令關入大牢,許攸幾次寫信給袁紹,卻始終得不到回應。
氣急之下,許攸隻得仰天長歎:“庸主!庸主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