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五子良將其二
字數:3398 加入書籤
隨著鄴城被破,袁紹勢力分崩離析,僅剩下小股勢力盤踞幽州,已難成氣候,對於曹秀而言,不足為慮。
所以曹秀知道,他不可能留得住關羽與趙雲,這二人必定會被調離,而這一次分別,極有可能是他與關羽,趙雲最後一次分別,再相見時,恐怕便是敵人,不存在道別之言。
但讓曹秀沒想到的是,曹操不止調了張郃,高覽二人前來鄴城接替關羽,趙雲的兵權,他還派了兩個人,分別是徐晃和樂進。
曹操並未按照曹秀所言,讓張郃,高覽二人前來擔任兩軍主將,而是讓徐晃,樂進前來擔任了兩軍主將,張郃與高覽皆為副將。
徐晃與樂進,曹秀是知道的,這二人皆是曹操手下的猛將,但因為此時兩人都還未如關羽那般揚名立萬,所以還都隻是居於曹仁,曹洪等人後的偏將軍,與趙雲差不多等級。
可他們與趙雲不同的是,他們可謂是曹操的親信,跟隨曹操這些年南征北戰頗有戰功,曹操調他們前來的用意,其實也很清楚,那就是要看曹秀到底想要怎麽辦。
倘若曹秀想要擁兵自立,那麽此二人絕不可能聽曹秀的,所以曹秀手下的兵卒必然會被這二人帶回許都。
而曹秀倘若沒有擁兵自立,這二人便會成為曹秀橫掃北方的利器。
最終一統北方的軍功,自然而然也就會落在這二人的頭上,張郃與高覽,說白了隻是曹操用來敷衍曹秀的。
這可大大出乎了曹秀的預料,因為他覺得此時曹操當不至於對他生疑才對。
畢竟袁紹已死,偌大鄴城也已經落入曹操的手中,僅剩下北方的幽州,鮮卑,烏桓,等勢力,完全不足為慮,曹操此時派徐晃,樂進兩個偏將軍前來,豈非大材小用?
還是說,曹操已經對自己生疑,生怕自己擁兵自立?
曹操的這一迷惑行為,實在是讓曹秀沒搞懂。
不過他還是很熱情的接待了徐晃與樂進,當然也還有張郃與高覽。
徐晃便不用多說了,他參加過官渡之戰,跟隨張遼立下過大功,隻不過在後世評價的曹魏五子良將中,他排名最末,最不出彩,實力不如前麵四位。
可曹秀卻並未覺得如此。
徐晃之所以在軍功上不如前麵四人,其實很大程度上乃是因為曹操對於徐晃的使用與其他四人不同。
五子良將其他四人分別是張遼,樂進,於禁,張郃,此四人皆是曹操委以重任的將軍,無論是官官渡之戰,還是平等北方之戰,亦或者是後來的襄樊之戰,赤壁之戰,漢中之戰,這四人總是身先士卒,所以被後世之人冠以勇冠三軍的猛將名頭。
可徐晃不同,曹操似乎很少讓他衝鋒陷陣。
徐晃在曹操帳下,基本上每次都是執行的攻擊敵後的任務。
官渡之戰如此,平定北方之戰如此,樊城之戰也是如此。
所以徐晃很少在正麵戰場上露麵,他往往總能在關鍵時刻,從敵人背後給敵人致命一擊。
如此一來,正麵戰場上的張遼,樂進等人便可以大軍進攻,徹底踏平敵軍,世人所看到的,自然是正麵戰場上的張遼,樂進等人,而忘記了深入敵後的徐晃。
如此,徐晃才聲名低調,不為他人所知。
可曹秀卻清楚得很,比起其他四人,徐晃的冷靜沉著,智勇雙全,絕非其他四人所能及。
所以看起來徐晃聲名不顯,但實際上五子良將中,徐晃才是曹秀最為在意的那一個。
而樂進,比起徐晃而言,或許沒有徐晃那樣的智謀,也沒有徐晃那般沉著冷靜,甚至仔細回想起來,在五子良將中,他似乎沒有什麽出彩的行為。
張遼有合肥大戰的勝利,張郃有街亭之戰大破馬謖的勝利,徐晃有襄樊之戰的勝利,甚至於禁都能自主統領一支三萬以上的軍隊,雖然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乃是他被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可要知道,作為一個外姓將令,於禁能夠統領如此之多的軍隊,已然足以說明他的能力。
可要說起樂進,他甚至比徐晃還不如,人們對他的生平事跡幾乎沒有印象,但他卻能夠排在徐晃之前,這難道不能說明問題?
樂進容貌短小,在那個以貌取人的年代,他能成為五子良將,也已經說明此人的能征善戰。
而且樂進並非出身世家大族,他完全是憑借著戰功,一點一點累積,一步一步從底層爬上來的名將!
樂進乃是最早跟隨曹操的將令,乃是曹操當初在陳留時招募而來的兵卒,也就是說,他跟曹洪,曹仁等人,幾乎是同一批最早參與到曹操白手起家的故事中的人。
之所以他的名聲不顯,人們對他沒什麽印象,其實主要原因是樂進在每一次戰役中,他不像是張遼,張郃,於禁等人擔任總指揮,發起總攻,他每次參加的戰役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從攻。
也就說,樂進參與的戰鬥,基本上每次都屬於被指揮戰鬥,而能夠指揮他的,又因為他最早跟隨曹操,所以隻有曹操能夠指揮他,而曹操在最開始的一些戰役中,基本上都是以失敗告終,這就造成了樂進似乎也是經常打敗仗,以至於他的這個折衝將軍的名號為人們所質疑。
再加上樂進的戰鬥屬性與許褚,典韋這類猛將太過相似,反正就是一股腦的衝鋒,也不想什麽策略,與張遼,徐晃這等智勇雙全的將令有著明顯的差距,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又沒有什麽比較為人廣為傳頌的戰役,在五子良將中,他可謂沒有任何一個值得被歌頌的戰役,所以這才造成了他沒什麽存在感。
可要知道,在五子良將中,樂進乃是軍職最高的那個。
現在的樂進已是右將軍,比張遼,徐晃等人高出一截,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他絕對是曹操最信任的親信,因為他可謂是和曹操一起成長起來的,曹操對他,那可謂是知根知底,信任至極。
而也正是因為徐晃與樂進有著這樣的屬性,所以曹操才派了他們二人前來。
對此,曹秀對曹操可謂深感佩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