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尋寶之旅
字數:4426 加入書籤
大致估算一下,有小一千人馬,裝備物資齊全,是準備要長途跋涉的。
這一千人押送的疑似藏有黃金的馬車十乘,大大小小的貼了封條的箱子近百。
沒有標識,沒有帥旗,十分神秘。
這跟之前郭震探查到的一模一樣。
他們隻靠一張通行證,見字如見上柱國。
現如今,林遙正準備再次開啟尋寶之旅。
卡吉裏已經將《綠洲》譯成漢文版,可為解密指南。
王鉤兩次到達金鷹神殿,也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的藏寶圖了,可為向導。
如今大漠上的風季已經結束,可以再次啟航。
唯有一點未能解決。
那就是鑰匙。
王鉤的傷已無大礙,林遙返回安集城後,便來見王鉤。
“大人,小的當初在突厥古城尋找開啟金鷹神殿寶藏的鑰匙,湊齊以後,發現那鑰匙居然能引起地震,而石門卻紋絲不動。”
“難道,那鑰匙是假的?”
“小的也是這麽認為,可是那把鑰匙確實與石門上的插槽嚴絲合縫,鑰匙放上去之後,竟然還有光芒散發。
可是隨後卻出現詭異的聲音,刺啦刺啦的恐怖聲音,那鑰匙居然被直接燒紅,然後融化成水。
接著便是劇烈的地震,地震持續了片刻後便停下了。
也就是因為地震,驚動了神殿裏的士兵,小的才遭此毒手。”
林遙眉頭一皺,這麽神奇的嗎?
“也就是說,錯誤的鑰匙,會導致地震,而且鑰匙也會被銷毀?”
“的確如此,大人。”
“可是,去哪裏找真正的鑰匙呢?”
王鉤搖了搖頭:“這個,小的也不確定,小的根據《綠洲》中的線索,認為鑰匙藏在突厥古城的三座神獸雕像裏。
小的去找時,的確發現了三座雕像,分別是鷹、狼、豹。
這三座雕像中也確確實實藏有三把鑰匙的碎片。
將這三塊碎片組裝起來,就是與金鷹寶藏的石門嚴絲合縫的鑰匙。
隻是不知為何,這鑰匙居然不對。”
林遙思考了一番,繼續問道:“你既然去了突厥古城,除了你找到的那三尊雕像以外,你可曾見到其他雕像?”
王鉤回憶了一下,點點頭說:“的確有,一些遺跡的樓頂分別也立有鷹、狼、豹三種雕像,但是其大小不過三四尺高。
而且看起來也是平平無奇,同樣的雕像至少有二十餘尊。
小的以為那隻是作為建築圖騰和裝飾罷了,便沒有在意。
況且小的沒有攀爬工具,那些遺跡城牆不穩,難以攀爬,小的也是擔心會有危險,便沒有仔細看。
而且這突厥古城的正中心,就儼然立著三座大型雕像,十分醒目。
小的便優先去那裏調查了,果然發現每尊雕像都藏有鑰匙碎片。
狼之口,豹之腹,鷹之爪,《綠洲》上也提到。
我們按照《綠洲》的提示,果然找到鑰匙,自然也就沒有再浪費時間去查看其他雕像了。”
林遙點點頭:“嗯,原來如此,那麽極有可能是最醒目的就是最大的騙局。
如果是那些平平無奇的小雕像裏呢?按照書中所說,狼之口,豹之腹,鷹之爪,每個雕像都挨個檢查一番,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大人言之有理!”
林遙決定了,要親自前往突厥古城查探一番。
“大人,您要親自前往?”郭震試圖阻攔。
“嗯,本官頗愛解密遊戲,想來這金鷹神殿的秘密,難不倒本官。”
王鉤也試圖勸阻林遙:“大人,萬萬不可啊!大人您可是頂梁柱,如果大人遭遇危險,出了閃失,如何是好?”
“有郭震隨本官前往,料也無事。”
“可是,當初小的在突厥古城取鑰匙時,四周竟然有鷹狼和獵豹靠近,這還隻是重重危險之一。”
“好了好了,如果連一點冒險精神都沒有,如何能得到寶藏?”
郭震過來說:“大人若想前往,卑職願隨大人左右護衛大人周全,隻是……”
“嗯?隻是什麽?”
“隻是大人您此時身居要職,剛剛升任涼州都尉,如何抽的開身?
況且大人在安集城中的基業,何人能代大人打理?”
林遙微微一笑:“哈哈哈,無妨,州裏那邊,得知本官是因傍上了上柱國這棵大樹,才得都尉一職,即使是本官的上司,也懼我三分。
本官隨意找個理由即可,不是難事。
至於安集城中事務,本官已經保奏薑清為新任縣令,不會有陌生的縣令被調到這裏的。
況且本官又有陶公紀和李士元二位足智多謀的門客協助治理安集城,打理本官的基業,本官亦可無憂。”
林遙把一切都安排好,就是為了要親自深入大漠,探尋寶藏。
“既然如此,卑職願聽大人安排。”
“小的王鉤也願聽大人安排。”
“好!那我們就組建探險隊,探尋金鷹神殿的秘密!”
卡吉裏已經與瑪利亞和娜塔莎團聚,卡吉裏也如約而至,準備對林遙說出金鷹國度的秘密。
瑪利亞和娜塔莎是金鷹國度的貴族,是金鷹神的後裔。
所謂的金鷹神,就是三百年前古突厥的大將,莫達喀。
莫達喀將軍為突厥南征北戰,促成了古突厥的強盛,使突厥進入極盛時期。
莫達喀將軍人高馬大,各種武器樣樣精通,縱橫疆場,無人能敵,是當之無愧的戰神。
因其功勳卓著,古突厥王親自賜予莫達喀將軍一頂純金打造的鷹首冠。
戴上金冠,莫達喀將軍看起來就像長了一顆鷹的頭顱,更能震懾敵人。
因此常有人稱其為金鷹大將,或是金鷹武神。
不過這些隻是其他將軍和士兵的對他的叫法而已,並非官方所授,因此突厥史書未曾提到這麽個稱號。
而後來莫達喀將軍不知道為何,變得驕縱無禮,目中無人。
更有甚者,當眾毆打辱罵其他官員和將領,導致傷殘甚至當場死亡。
雖然其後人和崇拜者不願接受這個說法,但無論如何辯解,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因其過度驕縱,朝廷中眾人怨言不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