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豐穀寨

字數:3662   加入書籤

A+A-




    黃誌行瞧他們回來顯然心情不錯,當即放下手裏的活跟唐俊生幾個攀談,“怎麽樣?那塊地方還好吧!就是沒有田,其他的可挑不出毛病!”

    魏大誌打趣道“黃大人,我們就是普通老百姓,沒田的話我們可是連賦稅都交不起!”

    這可提醒了黃誌行,他當即皺起眉頭,陷入沉思。

    沒等他想明白唐寧便問道“黃大人,您是把那塊地全給我們了是嗎?往後那個寨子由我們支配沒錯吧。”

    她故意換了個概念。

    黃誌行心不在焉地點點頭,回過神來發現自己竟然鑽了唐寧設的圈套,頓時氣急敗壞,可這群人是知府大人提前打過招呼的,他也不敢說什麽,再加上擔心唐寧把這事鬧到知府大人麵前,有些心虛,隻能認了,沒好氣的吹胡子瞪眼,“你想說什麽?”

    唐寧壓根沒搭理黃誌行的態度,直截了當地說道“我實地勘察了一下,發現那個地方四麵環山,到處都是山,隻有一條下山的小道通向外麵。

    您也看到了,我們都是一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普通小老百姓,總要想辦法謀生是不?”

    “所以呢?”黃誌行時刻提防唐寧,總覺得這丫頭鬼主意多,防不勝防。

    唐寧嘿嘿一笑,“所以我想在寨子通向官道的地方建個鋪子,在官道邊上做點小買賣,成不?”

    黃誌行一愣,“就這?”

    “嗯嗯嗯”唐寧使勁兒點頭,“我這要求不過分吧!畢竟實際情況擺在那裏,官府也要跟我們收賦稅,如此一來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是嗎?”

    “這個我得跟知府大人稟報過後才能做決定!”黃誌行倒是沒有一口拒絕。

    一般他這麽說就是事情十有沒問題了。

    眾人回到偏院,黃德勝對唐寧那是大誇特誇。

    江氏和唐柔知曉後也是高興得不行,有了鋪子她們又能繼續做買賣了。

    杜春月則盤算道“這樣我是不是也能賣草藥。”

    眾人聞言,全都看向她。

    杜春月突然有些膽怯了,“怎麽?不行嗎?”

    唐正回過神來,“行!絕對沒問題!”

    唐寧道“既然大家都想做買賣,那就多弄一些隔間出來,反正我也沒說要建幾個鋪麵。”

    眾人聽了連連點頭,再次把唐寧給捧上天。

    翌日,黃誌行讓人送來消息,說是知府大人同意了,還特地讓他們給寨子取個新名字。

    一群人當即來了興致,湊在一起跟母雞生蛋似的絞盡腦汁地憋,好像什麽名字都不好似的。

    秋景明出去打聽了一遭,回來說道“那寨子之前叫秋風寨。”

    唐俊生聽了連連搖頭,“這名字一聽就不大吉利!還不如我想的吉祥寨呢!好聽又好記。”

    秋景明“叔,這秋風寨之所以叫秋風寨是因為第一個在那裏定居的人叫秋風,寨子以他名字命名,估計他也沒想到自己的後人會是這麽個結局。”

    眾人一聽,全都靜了下來。

    唐老大沉吟道“所以還是不能以人名命名啊!聽說這邊的人很信風水,街上還有不少風水大師,不如我們花點錢請個風水大師過去看看,順便幫我們指點指點。”

    唐老大對那塊地的過去還是耿耿於懷,隻能借由這些方法排解心裏的隱憂。

    唐寧也知道他們的心思,道“那就出去找個靠譜的風水先生過去瞧瞧,這事過後,我們那裏肯定一帆順風,是個風水寶地!”

    “對!風水寶地!”唐老四幾人附和道。

    請風水先生過去又花了幾日功夫,最終依照風水先生說的,他們寨子的出入口可以修建鋪麵,但附近一定要再設一個土地廟時常供奉,還有,所有的房子都要坐北朝南呈八卦圖形態分布。

    取名豐穀寨,還真是通俗易懂十分接地氣。

    在黃誌行那邊登記過後,知府批複的速度極快,很快附近的百姓都知道豐穀寨這個地方。

    唐俊生他們也可以開始在那個地方動工了。

    早幾天秋景明和呂大壯幾個已經出去定了一批建房子的材料,這裏冬天不下雪,地雖然有些硬,可被燒過之後鬆軟了許多,建房子完全沒問題。

    運送材料到豐穀寨的漢子並不是很樂意進去,東西送到官道邊上就放下,由唐俊生他們拉上山,幸好小路拓寬了許多,他們還能用驢車騾車拉東西。

    一連忙了幾日,房子還沒建好,春節卻先到了。

    有了屬於自己的地方,大家也不想挪地兒,住在暫時搭起的木棚裏,隨便支個鍋,炒上幾盤菜,也能吃得極好,就是冷清了一些,沒有半點兒年味。

    江氏感歎道“去年的時候我們還能在院子裏聽煙花爆竹的聲音,今年隻能待在山溝溝裏聽蟲鳴鳥叫,真是一年不如一年啊!”

    “瞎說什麽!從今年開始,咱們定是一年比一年好!”唐俊生說著振奮人心的話,敬大家一杯。

    第二天,一早醒過來的眾人也閑不住,繼續幹活,學著磚瓦匠的樣子自己和泥壘牆麵,雖然動作有些生澀,可過了幾天也就熟練起來,沒有磚瓦匠帶頭他們也能把牆壘起來。

    等過了十五,磚瓦匠過來直接刷泥灰就成,之後就是上梁貼瓦,這些活又用了兩個月,大家的房子總算建起來了。

    這次光唐家就修了七座院子,大房唐陽唐旭一人一座,戶籍也分了,將來兄弟就是兩家人了,唐老二倒是修了一座,但呂大壯自己也修了一座,唐俊生兩個兒子,一樣占了兩座,隻有唐老四隻起了一座。

    另外還有秋家的魏家的黃家的,統共十座院子,讓這地兒一下子大變樣,有了村落的感覺。

    因著院子是一起修建的,家家戶戶按照潮州的風俗統一格局,牆高一丈五,大門開在正中央,打開大門是個口字型天井,兩側是廊簷,各有兩個房間,繞過天井就是大廳,大廳的地基抬高半截,建得寬敞明亮又通風,兩側一樣各有兩個房間。

    正後方做了一個大門,屏風隔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