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書香門第
字數:3730 加入書籤
明珂嘴角微彎,剛才莊月英那般說,她還真以為這件事跟鄭家、跟周有楨有什麽緊密的聯係,現在以她的態度看來,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莊月英隻是沒辦法將火撒到鄭家身上去,隻能遷怒周有楨,想找他的麻煩,看他的笑話。
那明珂就更不會找莊月英繼續問鄭家和周有楨的事情了。
明珂收起了戲謔的表情後,莊月英也正經了起來,繼續嚴肅的說著鄭家的事情。
鄭家為什麽要這麽做?
是不是在針對祥隆記?
到底是鄭家的哪一個主子吩咐人這樣做的?
其實這些,莊月英也不知道。隻是通過那個屋子,將線索查到了鄭家的頭上罷了。現在能做的,也隻是先將已知的消息分享給明珂,兩個人一起分析一下原因。
鄭家的主子悄悄回收琉璃罐,隻是因為喜歡,這個原因可以直接排除了。明珂說這個隻是開玩笑的。
製作糖水罐頭的琉璃罐的琉璃廠就在府城,鄭家的主子想要什麽更精致、更好看的琉璃罐沒有,至於稀罕她們裝糖水罐頭的琉璃罐嗎?更何況還收了這麽多!
所以還是要先從鄭家的幾個主子來分析。
鄭家祖上最榮耀的事情,就是曾經出過三朝太傅;而現在最讓他們依仗的,就是嫡女加入了炙手可熱的雍國公府。
但除此之外,鄭家也不是完全就沒有其他可取之處了。已經隻能吃老本,沒有能力的家族,也是不可能讓雍國公府看上他們家的女兒的。
鄭家是書香世家,雖然繼三朝太傅之後,沒有出過更厲害的人物,但也門楣清正,家中子弟不少人都在朝為官,算是中流砥柱,或京城、或地方上,都有鄭家子弟的身影。
不算高門大戶,但書香沉澱之家,幾代人的積累,在讀書人當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覷——這個僅指在外麵。
跟皇權所在的京城,納稅大戶的江南、邊防要塞的西北等等地方相比,她們的府城其實不值一提,在這裏,鄭家已然是名門望族,令大家高不可攀了。
明珂了然,莊月英前麵所說的鄭家現在的不濟事,隻是指在朝堂上的權勢不如祖上,但其他方麵卻是不差的。
而且名聲尤為的好——讀書人最看重的,就是名聲了。
不過鄭家雖然是書香門第,但鄭家現在的當家人鄭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卻叛逆的棄筆從戎。
那個時候天降大旱,焦金流石,又正值西北邊境局勢緊張,戰勢一觸即發,朝廷上主戰派和主和派的聲音此起彼伏,先帝急得焦頭爛額,為了求雨,甚至還下了罪己詔。就是在這個時候,作為主戰派的鄭老爺子心懷大誌,想要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毅然決然的投身兵營。
“那鄭老爺子後麵?”明珂好奇的問道,既然有勇氣做出這麽重大的決定,鄭老爺子肯定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吧?
莊月英抿嘴一笑,搖頭:“之後……鄭老爺子在兵營裏摸爬滾打多年,也隻混成了一個小小的校尉。”
計劃是豐滿的,實現卻是艱難的。
鄭老爺子一個書生,隻是跟人學過幾個拳腳功夫,又不是什麽天賦異稟之人,怎麽可能自己想什麽就成什麽,最後他能當上校尉,已經是吃了不少苦頭、堅持下來的成果了,對他來說,也算是一個不錯的品階了。
並且因為那一場大旱,糧食實在緊張,撥不出糧草,那一場戰最後也還是沒有打起來。在沒有仗打的時候,在兵營裏想要升官更難。
但這隻是對鄭老爺子的個人付出而言,很不錯了。
對鄭家來說,簡直丟死人了;當時在朝為官的其他鄭家子弟,被同僚沒少嘲笑。
當時還是鄭老爺子的父親在當家,直接就撂下了話,鄭家以後的子孫,實在不想讀書的,寧可讓他們做庶務、去從商,都不準去從武當兵。
說了這麽多,最後一句才是莊月英要說的重點——這也就是為什麽鄭家這麽厲害的一個家族,還會跑來做這種事情的原因。
鄭家也並不是沒有人經商的。
直接去想到底是鄭家哪個人在做這件事情,不如從鄭家的每個人先開始分析,首當其衝的,就是鄭家留在府城老家的子弟當中,誰在經商。
“是誰?”明珂立即問道。
卻看見莊月英無奈的輕輕搖頭:“沒有人經商。”
明珂:???
莊月英歎了口氣,“鄭家留在老家府城的人,隻有鄭老爺子和他的二兒子,也就是鄭家的二老爺,以及旁支的子侄們。”
鄭大老爺一家人在京城,最靠近皇權,嫁入了雍國公府的鄭家嫡女,也就是鄭大老爺的女兒,各類消息最是靈通;鄭三老爺攜妻兒子女都在江南,江南水土肥沃,乃是魚米之鄉,朝廷的納稅大戶。
他們兩個人,或許官職不是最高的,但也不容小覷,一個有權,一個有錢,已經足夠撐起鄭家了。
於是不愛讀書、無心當官的鄭二老爺便順理成章的陪著父親鄭老太爺留在老家府城,並且打點老家的庶務。三兄弟的感情很好,或者說,是懂得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對於鄭二老爺,他們二人也多般照顧和維護。
鄭二老爺沒有功名在身,家中孩子的前途和親事,鄭大老爺和鄭三老爺也放在了心上,鄭二老爺已經出嫁的長女便是經過鄭三老爺的牽橋拉線,嫁到了在讀書人當中名聲也不差的餘杭寧家。
除了鄭家嫡係的這三家人,目前住在鄭府的還有一些旁支子侄們,都是留在鄭家學堂裏念書的少年。
旁支們是早就分家了,各有住處的。隻是因為鄭家院子大屋子多,隻住了二房一家人,鄭老太爺嫌家裏太冷清了,這才讓子侄們都住在家裏來。
正好離鄭家學堂也近,雙方都樂意,這才成了慣例,但凡是去鄭家學堂的鄭家子弟,都會住在鄭家,還能跟鄭老太爺親近熟稔一番。
討得了鄭老太爺的歡心,要是鄭老太爺在鄭大老爺和鄭三老爺麵前多誇誇他們,能夠得到鄭大老爺和鄭三老爺的幫助,對他們的未來是大有裨益的。
莊月英說道:“鄭家的那些旁支孩子都是來讀書的,年紀小,住的也不是自己家,就更不可能是他們做的這件事情了。”
一來是他們沒有那麽大的膽子分心偷偷去做生意;二來,恐怕也沒有那麽多的本錢,正經來讀書的,誰會給孩子帶很多銀子在身上呢?三來,那些少年人也沒有這個能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