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標準量化

字數:4362   加入書籤

A+A-


    趙君怡的話一出,文雲孫恍然大悟:“原來賢弟就是太子殿下?!”趙維隻好點了點頭,這個趙君怡,嘴巴是真的快。

    “這麽說這位姑娘竟是公主?”吳掌櫃問道。

    “是啊,她就是小王的妹妹,瑞國公主。”趙維介紹道。

    這吳掌櫃連忙說:“草民參見太子、公主,太子和公主蒞臨小店,真是令我們一品軒蓬蓽生輝啊!”

    圍觀的吃瓜群眾也都紛紛拱手施禮:“參見太子、公主。”

    “諸位何必多禮。”趙維連忙說道,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這種場麵,雖然沒有跪拜,但是全場的焦點儼然已經轉移到自己身上,“小王私服出宮,就是為了出來看個熱鬧,各位可不要跟太傅說起此事,否則太傅可要責怪小王貪玩了!”

    眾人哈哈大笑,吳掌櫃說道:“嚴師出高徒!不過太子殿下盡可放心,今晚這裏的事,趙太傅一個字都不會聽到。”

    “那就好!”趙維說,“既然如此,今晚在場的各位在一品軒的茶錢,算在本王的頭上,不過我身上也沒有足夠的現錢,請掌櫃的明日派人來東宮結賬!”

    “沒問題!”

    趙維又邀請文雲孫和陸秀夫一道品茗,兩人也不推脫,跟著趙維上了二樓。趙維覺得這個晚上最值得的事情就是碰到了宋末三傑之中的兩位,並一起暢談,三傑之中的第三個,張世傑,此時已是荊湖北路水軍統製。而在今晚一品軒的文人雅士看來,趙維、文雲孫和陸秀夫這三人儼然該稱之為“一品三傑”。

    三人皆是十幾歲的少年,趙維的心理年齡雖然有二十多,但是碰上陸秀夫和文天祥這兩位,也就有什麽說什麽了。在二樓雅座之中,三人是相見恨晚,所談所論,用幾句詩詞來說,就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當下)萬戶侯”。

    說到各自的理想和打算,陸秀夫和文雲孫都表示,他們都已經準備好參加下一屆的科舉,文雲孫還開玩笑地說:“殿下要不然也一起來考場試試?”

    趙維搖搖頭說:“進士科我不想參與,其實我很欽佩太傅,他就沒有參加過科舉,而是以軍功入相。如今的大宋,其實並不缺文人雅士,缺的是真正懂得兵法戰略的大將,若是今日之大宋,有嶽武穆和孟帥這樣的儒將,大宋的形勢不至如此!遙想大漢朝,一漢當五胡,威懾八方,冠軍侯區區八百驍騎,北逐匈奴八百裏,封狼居胥;班定遠投筆從戎,收服西域三十六國;小小陳湯亦敢豪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即使最後三分天下,大漢聲威大損,亦有曹孟德北征烏桓,蠻族也隻能俯首稱臣……可惜我大宋如今偏安江南,北方的蒙古如日中天,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若能大敗蒙古,小王願為甲士,建先登之功!”

    陸秀夫說:“非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若無安定之朝堂,前線如何戰勝?”

    趙維說:“是,後方不穩則前線危急,然而我大宋建元至今,數次堪稱國恥的大敗,哪一次是後方先亂的?依維之愚見,完全是朝政官員不諳兵事,為一己之私,進讒言蠱惑官家,如此瞎指揮,前線焉能不敗?據此看來,小王的太傅如今以赫赫軍功居左丞相之職,實乃我大宋之幸!如若可能,小王倒是願意身入武學,學習兵法謀略之道。”

    “殿下的話頗有道理,雲孫受教了!”文雲孫說道,雖然他和陸秀夫都比趙維年長,但是社會地位不同,看世界的眼光和角度不同,趙維所說的一席話,他是發自內心的覺得有理,在白鷺洲書院,他是江萬裏最看好的學生,學的是孔孟之道、程朱理學,可是來了一趟臨安,突然有一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感覺。

    臨了,趙維提議,三人以後就以兄弟相稱,文雲孫最長,當是大哥,陸秀夫小他兩個多月,該是二哥,趙維最年幼,應當是小弟。不過文、陸二人皆不願稱趙維為“賢弟”,畢竟他太子的身份擺在這裏,可是稱呼“太子”或者“殿下”又顯得太生分,趙維怎麽都不肯。陸秀夫最後提議,趙維的小字是“長安”,以後他和文雲孫就叫趙維為“長安君”,恰好與始皇嬴政的兄弟一樣,趙維也就答應了。

    ……

    元宵之後的第一個大朝,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禦史大夫程元鳳上書彈劾丁大全擔任大理寺直期間徇私舞弊,造成冤假錯案。

    去年年末的時候,趙昀特意從儒家經典裏麵出題考了考趙維,看他跟隨太傅學習這幾個月的成果。趙維也不負他的期望,對儒家經典的很多理解和回答令他十分滿意,接受了趙葵的建議,讓太子接下來就可以位列朝堂,旁聽朝政,實地學習治國之道,而且允許趙維可以隨意進出朝廷各部處所,所以當程元鳳彈劾丁大全的時候,趙維就坐在趙昀的旁邊。

    他意識到,禦史台彈劾丁大全的事情估計跟留夢炎有關係,因為程元鳳的奏疏中寫了是由“風聞言事”,就是說禦史台收到了匿名舉報,再看留夢炎,此時正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還真能摸到丁大全的尾巴!

    其實仔細想想也不奇怪,大宋積弊已久,這朝廷上有幾個官員敢說自己是絕對幹淨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些劣跡,像丁大全這種,壞事肯定不少,隻要留夢炎特意去查,不難查到些蛛絲馬跡。

    這個事情一出,丁大全有些慌了,大宋朝不成文的慣例,發現冤假錯案,就等於是仕途終結了,貪汙腐敗的懲處力度也很大,去年林複隻是查出了玩忽職守,連功名都一並革除了。丁大全的底子比那個林複黑得多,隻要其中有一件事定了案,他丁大全就算徹底完了。

    如今丁大全拚盡全力地和禦史台、刑部賽跑,因為他是大理寺直,所以為了避嫌,調查丁大全的工作,大理寺上上下下均不得參與和過問,一切由刑部、禦史台和皇城司負責。

    丁大全不得已,以重金賄賂了皇城使盧允升,皇城司暗中銷毀了證據,丁大全這才逃過一劫。但是皇城司這些年辦事也不複當年的幹練了,趙葵得知皇城司也參與調查的時候就猜到盧允升會跟丁大全勾結,早就提醒過趙維。

    趙維並沒有把皇城司一起起底,那可是功能等同於後世明朝“廠衛”的機構,要是把皇城司也揪出來了,牽扯麵就太大了,局勢很難控製。但這並不代表趙維就完全不管不顧,他讓黃堯發動忠義社的密探,暗中跟蹤了皇城司的人,拿到了他們的把柄。自黃堯定居在臨安之後,黃蓁就開始將忠義社從明麵上轉入“地下”,主要從事情報收集工作。忠義社遍布大江南北,朝廷中央雖然難以滲透,可是民間和江湖上的消息情報,可以說沒有他們打聽不到的。

    得到了皇城司的把柄之後,趙維沒有輕舉妄動,此時的要務是讓丁大全把大理寺給吐出來,其它的可以暫時擱置。

    果然,刑部和禦史台雖沒有查到可以直接扳倒丁大全的證據,但是把大理寺中丁大全的爪牙清理了個八九不離十,丁大全也在朝上領了個“管理不力”的罪責,被罷免了大理寺直的職位。而就在朝中大臣都在討論由誰來接手大理寺的時候,程元鳳又站出來,舉薦留夢炎……

    這倒是出乎趙維的意料,他從來沒暗示過禦史台的任何人,問趙葵,趙葵也沒有跟程元鳳打過招呼。但是趙葵簡單分析了一下,趙維也就理解了,留夢炎雖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但是平時表現得很隱秘,宗正少卿也不是什麽肥差,所以在貪汙腐敗上,底子很幹淨,加上最近他表現得比較出彩,程元鳳推薦他其實並不奇怪。

    自始至終,趙維在朝上都沒怎麽發表意見,像這一類的事,自己這個年紀不適合表現得太突出,而且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軍器監上。

    年關之後,他就跟秦九韶討論過一些數學上的問題,提出來“代數”和“幾何”兩個概念,分別代表數學的兩大分支——數字運算和圖形結構,這令秦九韶很是驚訝,數字和圖形的研究雖然古已有之,但是從來沒有誰正式為這兩個大板塊命名,更令秦九韶歎服的是,趙維還明確了一個將代數與幾何緊密聯係在一起的概念——函數。

    以秦九韶的數學造詣,他自然明白函數存在的重大意義,其實他以前的數學研究就已經大量應用了函數的方式,隻不過函數的定義由趙維給出來了。秦九韶如同鑽進了一個屬於數學世界的世外桃源,難以自拔,也不去想太子年紀輕輕,從何處學得如此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連軍器監的有些事務都不想處理了。

    趙維一看,這可不行,軍器大匠不管事那是會出大事的!自己得親自插手軍器監的事,秦九韶也樂得交出管理權,給趙維打下手。

    可是,軍器監那麽多事,自己該從何處開始管呢?趙維反複思索,覺得不管做什麽,首先要定個規則,也就是標準,無規矩不成方圓嘛,他決定,第一件事就是製定“公製計量單位”,現有的計量單位不利於物理學公式的常量代入,必須要用公製單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