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新火藥、新火炮
字數:5164 加入書籤
忽必烈終究沒有足夠的兵力四處搜尋趙維的人馬,隻是派了1萬人馬守住大勝關附近。
大勝關自然是走不通,卻不妨礙他繞道墨鬥關回到大宋,而且從大勝關到墨鬥關,一百多裏的路程,兩天的時間,他沒有遇到過任何追兵,這一點趙維也有些奇怪,按理說忽必烈手裏20萬大軍,沒理由被他一頓手雷嚇破了膽。
本來趙維都考慮過如果再遇上追兵,他是不是該把所有的騾子全部放走吸引敵人,然後率軍徒步穿越山林回襄陽?或者主動找一支人數少的敵軍,幹掉之後換上他們的軍服和鎧甲,蒙混過關?抑或是化整為零、晝伏夜行?想了這麽多,最後一個方案都沒用上,他手下剩餘的300多號人和400多騾子安然無恙地抵達了墨鬥關……
當趙維回到襄陽城的時候,卻看到馮晟、賈似道、李曾伯等人在城門等候。
賈似道站在頭裏,趙維從騾子上下來,走上前,問:“賈參政、馮將軍,你們怎麽來襄陽了?”
賈似道作了個揖,隨後從袖中取出一份赤黃色的卷軸說:“殿下,臣奉官家上諭,任荊北路宣撫副使、監軍,並且向荊湖北路各級官員下傳聖諭。殿下,請接旨罷!”
他手裏那赤黃色的卷軸正是理宗皇帝趙昀頒下的聖旨,按照大宋的規製,即使在大朝上朝見皇帝,也無須跪拜,唯獨迎接聖旨的時候,任何人都必須跪拜聽候。趙維也不例外,雖然來到大宋,他還從來沒對父母之外的人行過跪拜大禮,如今要跪賈似道,總覺得別扭,但是規矩終究是規矩,還是得遵守。
趙維僅僅遲疑了一下,就立即伏拜:“太子趙維接旨!”
“大宋皇帝詔曰:(每個朝代的聖旨有不同的抬頭,比如唐初的聖旨抬頭就是‘門下天下之本’,而後世為人熟知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8個字是朱元璋標榜自己功績,才開始使用的,宋朝的聖旨抬頭就很簡單:大宋皇帝詔曰)”賈似道打開聖旨,念道,“蒙古蠻夷,奸猾狡詐,背棄盟約,貪得無厭,犯我大宋疆土……合江南、兩浙、成都、夔州及禁軍共10萬,防守襄陽,抵禦外侮,加太子趙維荊湖北路宣撫使,並荊北軍行軍大元帥,於襄陽戰事便宜行事,所致之處,如朕躬親。欽此——”
“趙維領旨謝恩!”趙維從賈似道手中接過聖旨,站起來,問馮晟,“馮叔,賈參政來襄陽是出任監軍,您不遠千裏來這兒,不會把禁軍交給我就回去了吧?”
“當然不是。”馮晟嗬嗬一笑,“末將受命行營參議兼督糧官。”
“參議?那可太好了,雖然父親對我很是偏愛,讓我做這大元帥,可是我自己有多少能耐我自己還是清楚的,馮叔,這一仗您可得好好替我出出主意啊。”
“殿下盡可放心。”
賈似道在一旁說道:“太子殿下過謙了吧?臣聽聞,殿下數日前奇兵突襲了忽必烈的糧草和火藥,這等氣魄和膽識,可謂少年英才。”
趙維並不接賈似道的話,隻是問道:“聖旨中說本宮在荊北路可便宜行事,不知是否包括官員和將領的任免?”
“吏部和樞密院公文中,明確指定製置使李曾伯為行軍副帥,襄陽防禦使郭驥為前軍都統製,鄂州防禦使呂文德為中軍都統製,其餘的並未明確指定,太子殿下可自行決定。”賈似道回答。
“哦?”趙維沒想到朝廷還指定了前軍和中軍的統帥,“既然如此,那咱們就遵照聖旨行事,可是如果之後有人作戰不力……”
馮晟立刻說道:“如果有人不遵軍令,或者借故推脫、作戰不力,理當軍法從事,殿下便宜行事之權,就該用到實處了。”
賈似道心裏猛然一驚,突然覺得馮晟和趙維兩人一唱一和,矛頭似乎指向了自己:“這……殿下、馮參議,如此恐怕不合規製吧?”
“兵法雲:將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再說了,父親允我便宜行事,賈參政,您說哪裏不合規製了?”趙維用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賈似道說,“就像前任襄陽知府和團練使,隱瞞廂軍常年缺員之事實,貪墨銀錢,甚至行賄朝廷大員,欺上瞞下!這類人,賈參政,您說……在不在本帥便宜行事的職權內呢?”
聽到“行賄朝廷大員”這句話,賈似道頓時冷汗直冒,他曾經擔任荊湖北路製置使,任上的時候,那襄陽知府沒少往他這裏“疏通關係”,難道這廝把他給供出來了?不對啊,太子和李曾伯聯名給大理寺和刑部的公文中,隻申明了襄陽知府貪墨廂軍空餉,以及巨額資產來源不明,按理說,太子年少氣盛,真要查出了什麽肯定是滿朝風雨,而現在看趙維的神色,賈似道有些摸不準。
驚恐歸驚恐,多年來混跡官場,賈似道已經達到喜怒不形於色的地步,憑著多年的經驗,賈似道覺得,太子應該是查出了一些蛛絲馬跡,故意跟他討論便宜行事的職權範圍,可能是一種政治交換吧?於是他說:“此賊罪大惡極,按律當誅,無可辯駁,殿下蒙聖諭,擁便宜行事之權,若是有人觸犯律法,危害社稷,自是在殿下職權處置內。”
趙維臉上浮現一絲神秘的微笑,對賈似道點頭說道:“監軍所言,本帥深以為意!”隨後便和馮晟進了城,留下一頭冷汗的賈似道跟在後麵。
……
“沒想到,賈似道剛到襄陽就讓你給來一個下馬威。”聽說趙維和賈似道在襄陽城門口的交鋒,郭驥便樂得哈哈大笑,但是隨即又有些擔憂,“可是殿下,大軍剛剛集結,主帥和監軍就不和,會不會影響到接下來的戰事?”
“驥哥哥,我想你是多慮了。”黃蓁說,“兵家大忌是將帥不和,又不是監帥不和,賈似道區區一個監軍,從二品參知政事,按理不能幹涉軍事指揮,就算給官家的奏疏中,造謠汙蔑太子又能怎樣?官家的親兒子,隻要大事上沒有問題,有點錯誤又能如何?大不了回去,當爹的數落幾句,謹以為戒罷了。”
“可萬一這賈似道在給朝廷的文書中,惡意中傷前線將領,殿下也不好做啊。”
“郭兄,維兒既然敢正麵威脅賈似道,那肯定是有底氣的,拿住了賈似道的七寸,姓賈的不敢輕舉妄動。”馮晟說著,看向趙維。
趙維笑了笑,說:“其實也沒多少底氣,就是從襄陽知府的嘴裏摳出了點巨額不明資產的去向。而且在襄陽,民間有忠義社,官府中又有探事司,就算是陰招,賈似道也玩不過我們。”
此言一出,郭驥、黃蓁和馮晟會心地笑了。
太祖趙匡胤設立大宋的監軍製度,本意是更好地向各路將領傳達朝廷的決策,並且對主帥形成監督,但是落到坑爹的太宗趙光義手裏,監軍的權力就被放大了不少,甚至有些膽小怕事的將領對監軍言聽計從,監軍儼然成了實際上的主帥,如此外行指導內行打仗,一個青銅指揮一群王者,能贏就見鬼了!而且之後大宋的曆代皇帝,都是這樣,沒一個有太祖那樣的頭腦。所以,趙維現在是主帥,他就必須把朝廷指派給自己的這個監軍給壓住,況且,像賈似道這樣的,軍事素養無限接近於零,就決不能讓他搞事情!
各路屯駐軍奉旨增援襄陽的人馬已經全部抵達,餘玠從成都府和夔州兩路給趙維派來了3萬人馬,其中包括王惟忠率領的1萬具裝騎兵,這是整個四川地區全部的騎兵力量,禁軍的1萬人馬之中,有兩千騎兵,另有從江南和兩浙四路屯駐軍裏調來的四千騎兵,再加上襄陽剩餘的4000騎兵,趙維手裏總共擁有了兩萬騎兵部隊。
所有的騎兵被趙維全部整合到一起,成為直接聽命於行營的騎軍,由王惟忠任騎軍都統製,郭驥的副將朱奎任騎軍副都統製。
荊湖北路原有的8萬屯駐軍,在兩個月的戰鬥中,總共傷亡了近5萬人,輕傷員恢複之後,又從剩餘的5萬廂軍裏麵選了3萬人補充進入屯駐軍(另外的2萬人因為老弱、訓練效果差的原因直接被解散),使得荊北路本路正規軍也有實實在在的10萬之眾,加上其它路的10萬屯駐軍,現在在襄陽的大宋軍隊,總共是20萬,從兵力上來說,已經和忽必烈的力量平齊!
禁軍的部隊除了兩千騎兵之外,其餘還有3000炮兵,配備了軍器監最新改進的五公斤炮100門。禁軍駐紮在臨安,軍器監生產的火炮可以說是近水樓台先得月,馮晟是個很有遠見的武官,從第一門五公斤炮列裝禁軍開始,他就專門在禁軍中成立了炮兵隊,而且他也很擅長數學計算,半年的訓練之後,總人數不到3萬人的禁軍擁有了3000名優秀的炮兵,可以說,這是整個大宋火力最強大的一支部隊。
他們從臨安帶來的火炮是軍器監最新改進的五公斤炮,趙維繳獲了兩門蒙古人的火炮,送到了臨安,軍器大匠秦九韶帶著人在測試的時候,直接用了2公斤的甲藥,20度仰角下,把15斤重的彈丸打到了1200-1300米之間才第一次觸地,對比最初型號的五公斤炮,蒙古火炮的射程把官家給嚇住了,在秦九韶向官家保證能夠造出射程更遠的火炮之後,趙昀也不管朝廷裏有些人的反對,直接下旨戶部撥款……有了撥款之後,軍器監沒花多長時間就拿出了成績:新火炮的口徑和炮彈重量沒變,但是身管加長了40厘米,壁厚增加20毫米,總重增加90公斤,標準裝藥量從1.5公斤增加到了2公斤,使用最新的“甲改”顆粒火藥,15度仰角下,彈丸一次觸地距離可以超過1500米!
這種代號為“甲改”的顆粒火藥,是天機院最新的成果,由於軍器監幾乎承擔了全國的甲藥供應,所以從臨安往各路軍器司和屯駐軍運送火藥就成了常事,長途運輸的顛簸,或者長時間的儲存,使得原本混合均勻的甲藥粉末逐漸分層,實際爆炸力難以達到出廠的水平。這個問題在舊火藥上也存在,隻是舊火藥本身比例就不完美,分層的毛病對爆炸力的影響不明顯,而甲藥的配比恰到好處,一旦火藥的各成分出現分層,對爆炸力的影響就大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風揚(已從軍器監轉隸天機院)提出,用1份漿糊混合9份的清水,將粉末狀的甲藥調為泥狀,然後自然風幹。風幹後的甲藥呈很大的塊狀,壓碎後經過篩選,選用米粒大小的火藥味為成品,沒有通過篩網的大顆粒繼續破碎,直到大小符合為止……如此得到的甲藥,呈大小均勻的顆粒狀,不僅固化了火藥中比重不同的3種主要成分,使之不再分層,還因為調泥用的漿糊裏麵主要含澱粉的成分,風幹後的甲改火藥裏麵就包含了少量的澱粉,顆粒火藥中的間隙就有一定量的空氣,這樣在火藥爆炸的時候,澱粉同樣會燃燒和爆炸(參照麵粉爆炸原理),結果就是增加了火藥的爆炸威力,所以同等重量的甲藥和甲改藥,後者的威力大概比前者增加15%左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