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襄陽會戰(四)叛軍
字數:4753 加入書籤
王惟忠占領鳳翔府之後,史炤、王立的重甲步兵軍團沿著渭水向京兆府進攻,一路截留船隻。
六月初八,史炤的1萬人攜帶10門榴彈炮兵臨京兆府城下,早已嚇破膽的汪德臣將城外所有的兵力全部縮回城裏,這樣勉強可以憑借城牆扛住大宋的炮火。
王惟忠的騎兵1萬多人在京兆府之外四處遊蕩,將還未來得及縮回京兆府的蒙古軍隊分割包圍殲滅。而他的根本目的並不是要攻占京兆府,而是掠奪整個關中平原的糧秣,為此餘玠增派了10萬民夫推著手推車趕到陳倉。汪德臣的京兆府隻收割了一小半的麥子,剩下的全給王惟忠包圓了。
史炤和王立圍城也十分奇怪,專盯西麵的4個城門,炮火也是稀稀拉拉地,一點沒有奪取京兆府的樣子。雖然宋軍的攻勢很弱,京兆府可以高枕無憂,可是城裏的軍隊完全出不了城,城門口被榴彈炮盯死了,隻要發現有大量的部隊往城外集結,不出一刻鍾,就會有幾發榴彈飛過來。
5天之後,汪德臣醒過悶來了,卻也晚了,王惟忠早就爭分奪秒地割完麥子,水陸並進地運回了鳳翔府,一點都沒給他留下,然後王惟忠的騎兵斷後,帶著所有收集的船隻回到了鳳翔。
臨了一統計,京兆府內的糧草儲備,隻夠汪德臣的8萬兵馬5個月之用,這還是不主動進攻鳳翔的情況下,而王惟忠已經在鳳翔三縣囤積了10萬大軍整整一年半的糧草。一旦鳳翔駐軍增加到10萬,以鳳翔城高牆厚的防禦和幾十門火炮加成,汪德臣這輩子都別想奪回鳳翔了,哪怕邽縣和京兆府兩麵夾擊都沒用!
……
再說襄陽方向,阿裏不哥的兵力確實龐大,張柔的7萬多人也一個勁地猛攻信陽和蔡州,李庭芝防守這兩地的兵力不過3萬,雖然節節抵抗,頂了一個月之後,也隻能棄城而走,將兵力集中到南陽,與呂文德合兵一處。現在在南陽,是大宋8萬兵力對蒙古多路聯軍40萬兵力。
“準備放棄南陽吧……”在了解了局勢之後,趙維和馮晟都覺得是該準備退守大勝關的時候了。
隨著阿裏不哥的推進,蒙古軍有不少的小股騎兵從山林小路中滲透到了襄陽附近,防衛襄陽的是劉整所部,已經報告好幾次與蒙古騎兵發生遭遇,雙方互有損傷。蒙古的零散騎兵雖然不能直接給大軍造成威脅,但是來去十分迅捷,大宋軍隊的探馬很難抓住他們的蹤跡,陸地運輸的糧草輜重卻時常遭到他們的襲擊,兵員、物資損失都不小,著實惡心。
六月初二,樊城附近兩座村莊遭到蒙古騎兵襲擊,平民多有死傷,數十間房屋被燒毀,糧食損失數萬斤;
六月初五,從大勝關向南陽運送糧草的一支輜重被4支蒙古騎兵襲擊,除了被搶奪的20萬斤糧草,其餘被燒毀,兵卒傷亡80多人;
六月十一,穀城縣令一行在前往襄陽府的途中被蒙古騎兵襲擊,包括縣令在內的衙署24人全數陣亡……
一道又一道的壞消息傳來,趙維忍無可忍,思考再三,這些騎兵就像跳蚤一樣,弄得他十分難受,必須徹底清理掉。
所幸,忠義社發現襄陽城內一處蒙古細作的窩點,他們跟著奸細到了城外,趁他與敵騎兵接頭的時候,將兩人一並抓獲,黃蓁親自審訊了被俘虜的騎兵斥候,嚴刑之下,那俘虜交代,他們都是蒙古帝國淮北經略使張柔的親信人馬,總共有900多人滲透到了大宋的地界,分成7支相互獨立的人馬,根據自身探查的軍情和襄陽城內細作提供的情報,對襄陽附近的村莊和大宋的輜重隊伍進行劫掠,如果時機合適,還會對出現在城外的文武官員進行截殺。
得到了詳細的情報,趙維萌生了一個計策。
“史隊長,昨天又有一支船隊從臨安抵達襄陽碼頭,咱們的東西應該也已經到了吧?”趙維叫來衛隊長史昂問道。
“是,昨天剛到,我親自去碼頭交接的。”史昂回答。
“那我讓你挑的人挑選好了嗎?”
“殿下放心,一切皆已備妥!”
六月十四,襄陽府城東校場內發生了士兵嘩變,一支廂兵隊伍因不滿劉整麾下屯駐軍多占糧餉,兩軍發生衝突,死傷一百餘人,趙維派衛隊長史昂前去彈壓叛軍,結果包括史昂在內的衛隊20餘人都被叛軍所殺!在縱火之後,叛軍400多人在一個叫王喜的校尉率領之下奪北門逃出襄陽,城內駐軍追至峪山附近就丟失了目標。
趙維在總督府大發雷霆,因為劉整的部下貪汙糧餉引發嘩變,且趙維和馮晟查問的時候還強詞奪理,被當眾責打50軍棍,還罷免了軍職。趙維一方麵命人貼出告示,宣布叛軍的消息,另一邊命童虎接任衛隊長,整合屯駐軍兵力,他要親臨前線剿滅叛軍。
第二天,400多叛軍向北逃竄到了離大勝關不遠的楊莊。這楊莊附近剛好就有一支蒙古人的騎兵,襄陽城裏這麽大的事件,蒙古人的細作不可能不知道,他們很快就將這個消息傳遞出來。所以,當叛軍到達楊莊,一個叫張弘略的年輕人找到了他們。
部下將此人帶到王喜麵前,不過十七八年紀,腳步輕健,雙臂健碩,一看就是精於騎射的角色,王喜問:“你是何人?”
“鄙人張弘略。”
“我知道你叫張弘略,我是問,你什麽身份?找我們兄弟有何貴幹?”
張弘略說:“在下一介江湖人士……”
沒等他說完,王喜直接喊道:“來人,給我拖出去,砍了!”
“且慢!”張弘略說,“閣下何故一見麵就置我於死地?”
“江湖人士?嗬嗬,你當我王喜是瞎子還是笨蛋?有你這樣精通騎射的江湖中人?”王喜輕蔑地說,“我殺了東宮衛隊,趙維那小兒懸賞多少買我項上人頭啊?”
“將軍好眼力!”張弘略說,“不過,在下真不是受你們的太子指派而來。”
“我們的太子?你是蒙古人?”王喜還沒說話,他身邊的一個軍官問道,此人名叫史六,乃是王喜的副手。
“既然兩位將軍已經猜到,我就不打啞謎了!”張弘略笑了笑說,“不錯,我是蒙古國淮北經略使下屬。”
史六哈哈笑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偏來闖!今日死在這裏你也不冤了,要不是因為你們在襄陽搗亂,我們兄弟也不至於落到今日的地步,來人……”
“慢著!”王喜製止了史六,“張弘略?淮北經略使的親信?”
張弘略看王喜有了些想法,便說道:“實不相瞞,大蒙古國淮北經略使正是在下的父親。兩位將軍,你們在南宋已然走投無路,何不投向我父親麾下?非我自誇,我大蒙古國至少不會像那趙氏小兒一般慢待諸位兄弟!”在張弘略看來,這400多人雖然規模不大,但是能夠從襄陽城裏殺出來,也不是烏合之眾,若能就地招降,那大宋的襄陽附近又多了自己的一支力量,這樣一來趙維更是頭疼。
“想讓我們投降?”
“非也非也,王將軍,這怎麽能叫投降?這叫棄暗投明,你這幾百人馬,就算再勇武,也架不住周邊的數萬大軍,若是我們合作,相互扶持,尚有回轉。”
“老六,你看呢?”王喜問道,史六湊到他耳邊低聲了幾句,兩人又背過身去悄聲商量一番,隨後王喜對張弘略說:“要我們投靠不是不可以,但是張經略怎麽也要有些誠意才好,我這兄弟們跟我出生入死的,但求一個安身立命啊!”
“爽快!”張弘略說,“這樣,為表達我的誠意,我可以奉送黃金千兩,如何?”
“我們要那麽多黃金作何使?能填飽肚子嗎?”史六說。
“那就一萬斤糧草,如何?”張弘略說,“我這誠意兩位可滿意?那兩位將軍可有投名狀?”
王喜嗬嗬一笑:“我這投名狀恐怕不止這麽點價。”
“你開個價,我也可以還價!”
“大宋太子的項上人頭,你說值多少?”
“哦?怎麽說?”
“趙維這小兒,去年他就曾經孤軍深入河南腹地,可不是個坐得住的主!我殺了他幾十個親信侍衛,他若知道我在這裏,難道不會親自前來?我知道你手底下也有幾百號人,要是你們把他帶來的大隊人馬牽製住,我和我的兄弟們一定取他首級,這個投名狀,黃金萬斤,值嗎?”王喜說,“既然你是張經略的兒子,又親自帶兵深入大宋腹地,想來很是受他器重,我也就信任你,不用現在就給我這些黃金,待我拿下趙維,去到你父親那裏,總能兌現你的諾言吧?”
張弘略豎起大拇指:“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王將軍,就衝你這份豪氣,我張弘略以性命擔保,如若事成,黃金萬斤,一兩也不少你的!不過,你真有這等把握?”
“這年頭,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我已經到這等境地,還有什麽可顧忌的?”(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