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 英雄歸來

字數:4186   加入書籤

A+A-


    浙江大學的建設很快就開始了,地是皇室的,建築設計由工程院全麵負責,土木建材以及工程監理由工部負責,一應資金分3個來處,一是趙維代表的皇室出資,這部分隻有兩成,工部出了四成,剩下的四成是由江南重工、昆山鋼鐵等工業企業以及民間商人聯合出資。所以,現在這個浙江大學就等同於是一個和禮部沒有任何關係的書院,隻是這個書院的規模比國子監大得多。

    六月中旬,大學的招生通告就貼滿了臨安城,七月的時候就傳達到了各州府,浙大入學考試設置在八月的秋闈之後。因為是綜合性大學,所以浙大的學科設置除了理工科之外,也設了文史政法類專業,理工科自然是兩院的院士們負責教授,文史政法專業的教授和老師,大多是閑散文官,有幾位還是龍圖閣、文淵閣的在職官員,不過不多,畢竟一個“書院”的先生,無論薪資待遇還是朝廷地位都和閣部差得遠,能從閣部過來的要麽與趙葵交情很好的豁達之士,不好拒絕太師的熱情邀請,要麽就是清廉一生,臨近致仕的年紀要找個退路。

    學校在緊鑼密鼓建設的同時,老師們也在加緊編纂教材,按照初步的規劃,浙大目前設置9個係:數學財會係、理論物理係、機械工程係、化學工程係、生物農醫係、天文地理係、人文社科係、曆史政法係、工商經管係。每個係下設多個專業,每個專業的計劃招生人數都是二三十人,總的算下來首屆招生就達到兩千多人,這個人數讓所有的朝廷官員都瞠目結舌,要知道,整個臨安算上國子監,無論公立書院還是私塾,加起來恐怕都沒有兩千學生,太子殿下到底要幹什麽?

    沒有理會朝廷裏的眾說紛紜,趙維把這些費嘴皮子的事都扔給丁大全和賈似道去擺平,重用這倆貨就是在這時候用的,反正輕工業發展以來,江南東路和兩浙的商業稅已經有了明顯增加,杜威把第二季度的商稅、關稅一統計出來,對工部的態度就相當友好了,他是戶部尚書,隻要國庫進項增加,就沒有任何問題。9個係的教材,趙維參與是最多的,數學財會係的教材幾乎全都是趙維、黃堯、秦九韶,以及緊急征調過來的楊輝,4個人一起編寫的,理論物理係的教材裏,趙維也參與了不少。

    既要監理朝政,又要忙於浙江大學的開學準備,直接把趙維拖進了996的深淵,好在有太師的名聲壓著,左右丞相各司其職,朝廷也算有條不紊。前線的戰報和兵力調配基本都在餘玠那裏直接安排了,流轉到趙維這裏的就隻有大致形勢以及朔月旅的匯報,餘玠把這個旅當成是太子的心腹兵力,專門命人定期整理燕雲地區的消息,匯總之後標記在一幅專門的地圖上,再送到東宮,不過從直沽寨到臨安,最快的快船跑一個單程也要十天時間,所以,趙維收到的朔月的進展都是半個月前的消息,好在王冼陽和史昂的匯報都很詳細。

    王堅、張玨依靠鋼筋混凝土的要塞控製了黃河上幾個主要渡口,隨時都可以派出大隊人馬進入河北,李庭芝在山東整合了李璮的人馬,沿黃河故道北清河一線也是經常進行短促滲透攻擊,史天澤、張柔和李璮是蒙古漢軍的投降過來的,給大宋軍隊帶來了將近30萬匹戰馬和騾馬,五月初的時候,兵部又從黃堯的馬場裏買了8萬匹比蒙古馬還強悍的阿拉伯馬補充到前線,已經極大地扭轉了宋蒙雙方戰馬數量不對等的窘態,如今黃河沿線的大宋軍隊已經擁有10萬一人三馬的配比的整建製重騎兵,還有20萬依靠騾馬行軍、下馬步戰的輕騎兵,重騎兵全部普及了鋼槊和板甲的裝備,騎士全身甲總共20公斤重,馬甲全重30公斤,輕騎兵使用重步兵的七分甲,全重26公斤,所有的甲具表麵全都經過濃硫酸鈍化處理,黑黝黝的不怎麽好看,卻深受軍隊的喜愛,因為這些甲胄無論日曬雨淋都不會生鏽,省了不少事。

    有這麽強大的力量集中在黃河沿線,蒙古帝國幾乎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在河北,燕雲地區的兵力空虛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忠義社的暗樁和義軍都不斷地加強活動,更何況一個戰鬥力空前強大的朔月旅突然登陸?朔月旅的強悍,在於鐵一般的紀律和在戰鬥中不斷學習總結的能力,這是一支從精神麵貌上堪稱現代化的步兵旅,裝備上也都是以火器為主,按照班、排、連、營、團的建製組成的部隊,它出現在燕京就像一塊釹磁鐵丟進了鐵粉之中,很快就聚集了3萬多義軍,將燕雲十六州的燕京、涿州、順州、檀州、薊州5個州府的轄地控製在手裏,還時不時地往莫州方向試探。前胸後背都是敵人,蒙哥甚至感覺,蒙古帝國已經在崩潰的邊緣,隻是血液裏流淌的狼性還在死死苦撐秋收的到來,希望借此多消耗大宋的國力,追平一些實力的差距,在和談中也好讓蒙古帝國少一些損失。

    ……

    大理國朝廷幾次激烈的討論和忽必烈的幾次勸降之後,段興智不得不承認,把大理並入大宋,恐怕是現在能夠讓段氏延續下去的唯一道路。

    收到大理的回音後,禮部開始忙於兩件事,第一是大理王公貴胄的朝覲,第二就是趙維和段語嫣的婚事。大理國還能作戰的軍隊隻剩下三萬,兵部直接讓西戰區去接手了,同時王堅收到消息之後,立即派了兩萬人從雅州城西進,一路拿下中川、會野等地,大有將茶馬道攔腰截斷的架勢,從吐蕃給忽必烈運送補給的馬隊被宋軍攔下來了幾乎一半。

    就在忽必烈即將斷糧的時候,大宋的信使給他送來了王堅的書信。在信中,王堅擺明車馬地告訴了忽必烈自己的兵力調動,給了他15日的時間撤出大理國,否則就永遠留在大理!

    這世界上,陽謀最是無解,忽必烈雖然也在猜,大宋如今沒有足夠的兵力完全切斷自己的後路,但即使如此,他的人馬也因為缺少糧草,尤其是缺少火藥,完全失去進攻能力,當初南下的十幾萬人馬,已經大半年沒有得到過兵力補充,再加上各種傷亡沒有得到有效的救治,蒙古的南征軍現在還能動的也不過四五萬,大理徹底投向大宋也都傳開了,此時不撤軍,那就真的走不了,撤回窩闊台汗國也好!

    兀良合台也沒有異議,餓著肚子的仗沒法打,如今關中都落入大宋手裏,窩闊台汗國的海都保存實力,與王堅幾乎是互不相犯,揣著什麽心思明眼人都知道,南征軍在大理完全就是孤軍,已經沒有了打下去的必要,趕緊把這十來萬傷兵帶回王庭,還能鞏固大汗的地位,否則窩闊台汗國和欽察汗國的多方勢力恐怕要有所動作了。

    七月初五,忽必烈、兀良合台的南征大軍拔營起寨,丟棄大部分輜重,沿茶馬道北撤,大理國危機解除。七月十一,高泰祥向王堅移交了大理軍隊的所有印信符文,七月十五,臨安來了聖旨,封原大理皇帝段興智為大理郡王,原大理相國高泰祥為楚國公。段氏和高氏兩大家族全都奉旨遷移到了臨安府,這是自古慣例……另外一方麵,段語嫣也欣然接受了大理郡主的封號,出嫁之前的任何封號都隻是個暫時的名頭,太子正妃才是有實際意義的名號,等趙維登基為帝,中宮皇後才是自己應該追求的地位,大宋中興在即,未來的皇後豈不比一個“建昌長公主”來得實在?

    禮部將太子的大婚安排在八月底,段語嫣搬進了朝廷給段氏家族在臨安府的宅院,安心地等待著大婚的到來。趙維仍然忙於浙江大學的事務,不過在等待大婚的時間內,他等來了一支船隊,一支從大洋彼岸歸來的英雄船隊!

    環球航行的船隊總共15艘大海船,從臨安出海以後,一路向東南方向航行,穿過琉球群島之後,就進入了茫茫太平洋中,連續航行了兩個多月,隻見無人的海島而不見陸地,船隊的總指揮劉倫是欽天監的官員,幾乎每天都用六分儀在測定船隊的經緯定位,與航海室根據航向、航速繪製的路線圖進行比對,校準船隊的航向。因為劉倫一絲不苟的態度,船隊所有人都信心滿滿,沿途遇到較大的長滿植物的島嶼,便派人登島,看看能不能獲取一些可以食用的蔬果,雖然船上帶了不少的醃蘿卜和特製的柑橘罐頭,再有種植新鮮蔬菜,理論上算下來可以滿足全程的需要,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要沿途積極尋找其它蔬果的補充,幾萬公裏的航程,誰能保證一點意外都沒有呢?

    因為有六分儀和航海室,整個船隊的人可以分批次晝夜不停地行船,當他們出海到第83日的時候,到達了一片新大陸。劉倫反複計算和觀察,確認那不是孝億國那片大陸,也不是什麽大尺寸的海島,而是一片從未為人所知的新大陸,當時船隊處在南緯32,東經128(以臨安欽天監觀星台為0經線)的位置,天氣很不錯,沒有任何的雲層遮蔽,領航船的瞭望哨通過望遠鏡看到了一座極高的山峰,在船隊幾乎正東向,用合像儀測量,大概有210公裏遠,船隊副總指揮還通過三角函數,用觀測仰角,計算出山頂距離海平麵的高度接近7000米!

    聽著麵前梅雲峰的講述,趙維從山峰的高度和緯度推斷,那應該就是安第斯山脈的最高峰阿空加瓜山,這支船隊十分幸運,橫跨了太平洋,第一次到達南美洲的地點,竟然就是南美的第一高峰。梅雲峰是船隊的副總指揮,也是黃堯的親傳弟子,船隊到達新大陸之後,停留了不到兩日便分道了,劉倫帶著9艘船沿大陸架向南行,尋找繼續東進的通道,完成環球航行,梅雲峰則帶著6艘船北上,沿途調查新大陸的情況,伺機返航回大宋。

    梅雲峰的船隊比劉倫先回到了臨安,欽天監從船隊上拿下來的航海日誌就裝了一個小箱子,詳細記錄了他們在海上每一天的情況、航線和沿途風土人情。(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