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喚一聲鄭哥可好

字數:3709   加入書籤

A+A-


    “早就聽聞,傅府的菊花名揚盛京,奈何,卻一直未有機會親眼目睹這樣的盛況。”

    “如今瞧了之後,才發現‘世人誠不欺我’!”

    “隻是‘人雲亦雲’罷了。”傅佩瑤嘴角隱諱地抽搐了下,簡直不敢相信,鄭皓軒竟能頂著張坦蕩誠懇的麵容,一本正經地說著“忽悠”人的話!

    明明,今年年初,在迎客來大酒樓的宮燈當空墜落,兜頭砸向她,卻因鄭皓軒之故,而意外獲救時,回府的第二日,她就遣人送上了十輛馬車的厚禮。

    這些禮物中,不乏她挖空心思,從“星寶”上麵淘到的。

    而,在從於掌櫃那兒得知鄭皓軒自元宵燈會後,就離開了盛京,不知何時才會再回來的消息後,隔三差五,她依然會遣人送上一份厚禮。

    這些禮物中,不乏應季花卉樹木。

    尤以文人雅士最愛的“梅蘭竹菊”為最多。

    可,如今呢?

    鄭皓軒竟然堂而皇之地說從未見過“花團錦簇,各領風騷”的名花遍地,輕易就震懾住世人的場景!

    “據我所知,鄭家擁有好幾十畝地的大花園,世間罕見的名品,已並非簡單地論株,而是論分和畝來計算的!”

    也不知,鄭家那被冠以“洞天福地,神仙也不換”的花園,若有靈,知曉鄭皓軒今日這番不加掩飾的貶低話語,會不會在痛心疾首之下,直接就拒絕再搭理這腦子“秀逗”的鄭家少主呢?

    “再說了,以鄭家少主的身份,這世間,又有什麽稀罕之物未曾見到過呢?!”

    “我隻是一介凡人,哪怕想要盡情地領略世間每一處那獨特的風景,卻也不過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鄭皓軒認真地說道,鄭家子弟一直銘刻著這樣一句話——心有多寬廣,那麽,路就有多寬廣。

    而,這一切,和自己從小到大所受到的教育有關,更和自己長大成人後,所見所聞有關。

    “坐井觀天”這樣的評價,永遠不會安在真正的世家子弟身上。

    套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這,就是典型的“起點有多高,成就有多大”。

    將傅佩瑤那若有所思的神情盡收眼底的鄭皓軒,仿若漫不經心地瞥了眼亭台樓閣,假山樹木後那“探頭縮尾”的下人,因為早就有所準備,故,對老夫人和長公主這番安排,並不以為許,甚至,還打心裏覺得這是兩位長輩對傅佩瑤的拳拳疼愛和憐惜之情。

    然而,這,並不妨礙鄭皓軒,抓住這難得的“單獨相處”的機會。

    “八妹妹,我癡長你幾歲,你可以喚我一聲‘哥’。”

    其實,鄭皓軒真正想說的,是讓傅佩瑤喚他的“字”!

    然而,哪怕,加上今天,他與傅佩瑤僅僅隻見過兩次麵,但,不論是於掌櫃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意思,再或者是自家長輩對老夫人和長公主這兩位“巾幗英雄”的讚譽,以及傅四爺那世人皆知的“狂放”,卻偏屢屢心甘情願為傅佩瑤背鍋,甚至,就連傅致遠兄弟五人,也都將傅佩瑤當成自己“眼珠子”般來疼寵等等事情加起來,就讓鄭皓軒這樣一個曆練頗多的隱世家族的少主,敏銳地推測出了傅佩瑤那張溫婉麵容下的冷漠疏離。

    故,在“魚鉺”才剛剛放到水裏的情況下,向來極有耐心的鄭皓斬,絕對不會犯下讓人不忍直視的錯誤!

    “……”傅佩瑤心裏“咯噔”一聲,微微偏頭,和鄭皓軒那蘊含著濃濃期盼和希翼的目光撞了個正著,那才浮現的猶疑,又慢慢地消褪。

    許是,她想差了?

    再或者,這,就是一個“巧合”?

    此刻,倒不知是否該慶幸鄭皓軒沒有讀心術了,不然,定會毫不猶豫地發出“心有靈犀”的感慨!

    確實,這頭,鄭皓軒才就稱謂一事,提出自己的看法,那頭,傅佩瑤就想與鄭皓軒好生探討一番“對著救命恩人,應該如何稱呼,才能表明自己發自肺腑的尊敬”。

    不過,說來,鄭皓軒這人,也是典型的“金大腿”。

    鍍金的那種。

    故,傅佩瑤心裏思量了一番,臉上就露出一抹明媚燦爛的笑容來:“既如此,那我就冒昧地稱呼你一聲‘鄭哥’了。”

    那是什麽樣的笑容哪?

    忽如一夜春風來,輕輕拂過麵頰?又忽如一隻再調皮不過的小貓咪,衝自己撒嬌賣萌,讓人的一顆心,不由自主地軟成了一攤水?

    ……

    具體是什麽樣的情緒,鄭皓軒也有些詞窮。

    然而,在這一刻,鄭皓軒終於明白古往今來,為何會有那麽多人,明知炙熱的愛情易使人瘋狂,卻依然飛蛾撲火,至死也無怨無悔,更明白了“情人眼裏出西施”這句話的真諦。

    “那我就喚你一聲‘瑤兒妹妹’了。”

    帶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情緒,仿若從舌尖吐出來的話語,雖然極輕,但,架不住傅佩瑤就在他身旁不遠處,兩人又置身於一片寂靜的花海中,故,可謂是聽了個真切!

    傅佩瑤:“……”

    瑤兒妹妹?

    這稱呼,咋這麽詭異呢?

    隻是,正當傅佩瑤想出聲時,在茫然狀態中,無意中“撩”了傅佩瑤一把的鄭皓軒,卻立刻回過神來,指著不遠處那株大冬天裏,依然給人予一種鬱鬱蔥蔥,並不畏懼嚴寒霜凍的低矮樹叢,問道:“那是什麽植物?好似以前未曾見過。”

    “冬青。”

    傅佩瑤的眼底浮現一抹懷念,穿越前,不論去哪個城市,都能見到這種遍布於馬路兩邊的低矮樹木。那時,隻是覺得這樣的樹木,一年四季都不打個花骨朵,哪怕精心修剪出各式形狀,但,擠擠挨挨地種在一起,上麵滿是塵土,依然讓人生出一種“可可無”的感覺。

    ——談不上甚麽喜歡不喜歡的情緒。

    畢竟,這樣的樹木,於城市綠化,空氣淨化等方麵,確實起到了無可估量的功效。

    然而,如今,一朝“魂回”大唐王朝,再也見不到這樣的樹木時,卻莫名地生出悵然若失的情緒來。

    故,哪怕,這叢綠植,與繁花錦簇的花園並不搭,然而,傅府眾人依然默許了傅佩瑤將它們栽種在此處,並不讓花匠做任何修改,隻是任由它們肆意生長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