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提前布局

字數:5376   加入書籤

A+A-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阿魯不花和呂文喚率軍前腳根兒剛走沒有半天,何宇的十萬綹子軍和滿安的火炮團就火速進駐,將開封城第一時間控製於手中,實行軍管。霎時間,開封城頭,龍旗飄揚,盡歸宋土。

    開封城又叫汴京,大梁,東京,乃是當年北宋的都城。

    自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後,開封城經金朝,元朝的統治,時隔一百五十餘年後再次回到漢人的手中。

    在這兒百餘年間,嶽飛曾率嶽家軍直搗黃龍,十三道聖旨金牌強召其回臨安,最終嶽鄂王無功而返,枉死風波亭。

    在這兒百餘年間,宋愛國詩人陸遊曾寫過,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這兒百餘年間,辛棄疾照樣寫過,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這些人何嚐不是做夢都想收回北方已失的故土,可惜一等就是一百多年。

    陳靖元站在開封城頭,迎風颯立,嘴中喃喃念著這些人的名字,心道,你們想做成的,想看到的,我陳靖元替你們做到了。

    突然,金和尚帶著張遷侯爬上城頭,衝著前麵努努嘴,示意王爺就在前頭,讓他自己獨個兒上前,然後自個兒一個人呆在原地沒有上前來。

    北風凜冽,刮得麵皮生疼。

    張遷侯在城頭小心翼翼地走了一小段來到陳靖元身邊,輕聲問安道:“王爺,城頭風大,天氣驟寒,不如下去說話吧。屬下有事要稟報。”

    陳靖元搖搖頭,說道:“冷點好,至少讓本王能夠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會讓本王在取得小小勝利之後膨脹了腦袋,迷失了心智,不會得意忘形。”

    張遷侯一怔,王爺這是話裏有話啊,似在敲打自己。

    繼而也就隨了陳靖元的心願,站在城頭強忍風寒一字一字頓道:“王爺,如今蒙元朝廷各大行省的勤王大軍相繼奔赴大都城及京畿一帶,是不是傳令沐春的輕騎兵和蕭廣成的北洋衛開始外撤了?”

    陳靖元點頭道:“可以。讓沐春的輕騎兵退至河北路,何宇的綹子軍不是之前在遼陽行省搶了蒙古人囤積的幾萬匹戰馬嗎?全部撥付給沐春,讓他將輕騎兵擴建,至少給本王擴建至五萬騎。等待時機,聽候本王號令,屆時再次殺進大都城。”

    對於沐春的輕騎兵擴建一事,張遷侯等人是心裏也是有預料的,王爺能夠讓莫托的哥薩克重騎兵發展成十萬人次,因此不可能讓沐春的輕騎兵一直保持三萬騎。

    相比於莫托,沐春才是王爺心腹中的心腹。

    接著,陳靖元吩咐道:“同樣傳令蕭廣成的北洋衛,先撤退至山東路境內。他們北洋衛不是擴建至二十萬人了?這是好事。讓他們在山東路境內i嚴陣以待,等待時機,對大都城的元軍發起總攻。”

    張遷侯繼續點點頭。

    但是就王爺剛才短短幾句話,已經說了不止一次的等待時機,他不知道這個時機具體指什麽時候。

    於是將心中的疑問念叨了出來。

    陳靖元道:“再過小段時間,元大都及京畿一帶差不多能夠集齊四十萬的蒙古鐵騎和近兩百萬的歸元軍,元朝廷在中原的主要軍事力量都在於此。本王的意思就是到時候要將他們一鍋端。”

    張遷侯點點頭,這個計劃他是知道的,山地營兩千餘人潛入大都就是由他天機府安排的。

    陳靖元繼續道:“至於你問的時機嘛,很簡單,目前光我們這點兵力還不夠對元朝廷施行包餃子計劃。我們必須等,等南邊頭陀軍和白蓮教一路向北,西邊的鷹揚衛和哥薩克重騎兵一路向東,與我們在大都城外正式大會師。那個時候就是我們對元朝廷發起總攻的時候,懂了嗎?”

    張遷侯心底一盤算,頭陀軍和白蓮教號稱五十萬大軍,鷹揚衛和哥薩克重騎兵約莫十五萬,綹子軍十萬,北洋衛二十萬,加上沐春的五萬輕騎兵,各類兵種匯總一起合計百萬大軍。

    如果配合火炮團的猛烈炮火打擊,百萬大軍對大都城及京畿一帶的元朝大軍進行總攻,勝算應該在七成以上。

    王爺做得對,隻有將元朝大軍集中紮堆並將其剿滅,才是最有效的辦法。

    不過現實與計劃真的能夠完美地契合嗎?

    因為他手中還有一份來自西夏國奉元城的情報沒有呈上,從情報內容來看,可是不容樂觀啊。

    到底要不要如實上報,真是糾結。

    陳靖元見著張遷侯臉上的那份猶豫,知道這廝肯定心裏還裝著其他事,隨即喝道:“還有其他事?猶猶豫豫的,這可不像你張遷侯的作風啊?”

    張遷侯尷尬地笑了笑,從懷中掏出一份信箋,低聲道:“這是奉元城的天機府傳來的情報,屬下也是早上剛收到,請王爺過目。”

    陳靖元接過信箋一看,忽然笑了起來,張遷侯分不清王爺是冷笑還是恥笑,低頭不語靜待下文。

    嗤.嗤嗤

    信箋在陳靖元手中被撕成了碎片,灑向了空中,紙屑隨風飄擺,緩緩落向城頭之下。

    隻聽陳靖元說道:“看來李恒和李定山這對堂兄弟也是不安分的主兒啊。得隴望蜀,人之常情嘛。”

    張遷侯嗯的附和一聲,說道:“如今他們李氏西夏在我們鷹揚衛大軍和哥薩克重騎兵的協助下將窩闊台和察合台兩大汗國趕回了天山南北。陝甘行省的危機已經解除,李定山再次率軍出征宣政院轄地,宣政院轄地的活佛兼宣慰司宣慰使八思巴手中根本沒有什麽像樣的軍隊,所以宣政院轄地早晚要被西夏國吞並。”

    陳靖元擺擺手,眼神灼灼地望向西北,說道:“這些都不是重點,哪怕他西夏國奪了宣政院轄地本王都在預料之中,重點在於李恒在奉元城的一些動作。情報上講,李恒常在奉元城宮中設宴款待鷹揚衛大將軍齊盛,軍機參讚文廷玉,還放下一國之君的身段時不時拜訪鷹揚衛諸位都統,許以高官厚祿和金銀美女拉攏他們。這都表明什麽?”

    張遷侯沒有一絲思索,脫口道:“很顯然,李恒是想撬咱們大宋的牆角,想將鷹揚衛和莫托的哥薩克重騎兵拉攏到他們西夏國。嗬嗬,現在屬下總覺得,與西夏李氏聯盟,並主動派軍增援他們,真有點像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哩。”

    作繭自縛?

    陳靖元心中倒不以為然,別人再怎麽叛變他都信,唯獨文廷玉和齊盛會叛變,他打死都不會信。

    文廷玉是什麽人?

    先不說他兄長文天祥是大宋的脊梁,就說文廷玉自己本身,絕對是一個審時度勢之人。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他文廷玉是賢臣,但是李恒絕非是一個明主。文廷玉會幹這種自毀長城的蠢事?

    再說齊盛,雷五六,賀綱,顏鼎善,李萬虎.

    這些人都是經過時間沉澱和血火考驗的陳係大將,如果這些人會叛變投入西夏國,那陳靖元這麽多年在軍中苦心經營的嫡係無異是一個笑話,一個天大的笑話。

    李恒啊李恒,你真是枉做小人了。

    既然你如此迫不及待,那本王就容你不得了,看來現在就要開始布局了。

    繼而陳靖元吩咐道:“遷侯,傳令奉元城,命令鷹揚衛和莫托的重騎兵即日起回師開封城,準備總攻元大都。”

    張遷侯念了句好,可又遲疑了,蹙眉忐忑問道:“王爺,咱們一下子就將鷹揚衛和重騎兵全部撤出,會不會引起李恒的反彈啊?”

    言下之意,怕掃了李恒的麵子,這廝狗急跳牆又和蒙古人攙和在一起反咬大宋一口。

    陳靖元聽罷,心道,如今的盤麵都異常緊繃,這倒是一個值得注意和謹慎的問題。

    也罷,他李恒不是要拉攏我手下的人馬嗎?

    本王就成全他,正好先埋下幾顆棋子再說。

    於是說道:“給齊盛和文廷玉暗中發一封密信,讓他們留下兩協人馬給李恒,正好遂了李恒的心願。”

    對於陳靖元這種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謀,張遷侯早已見怪不怪,想當年北洋軍中江大龍要造反投降梅州城的薛崇義,他不就埋下了李順和緹騎衛的棋子嗎?

    隨即,張遷侯問道:“那留下哪兩顆棋子為好?”

    陳靖元在整個鷹揚衛中篩選一遍,想來想去也就兩人合適,繼而說道:“你覺得鷹揚衛中哪兩人最對李恒的胃口?”

    張遷侯一尋思,李恒出身皇室,自小就熟讀四書五經,一般莽漢他都尿不到一壺去。

    縱觀鷹揚衛中,除了莽夫就是粗漢,能合李恒胃口的能有什麽人?

    不對,好像還真有倆。

    這兩人在軍中常以儒將自居,肯定能和李恒聊到一塊兒。

    繼而狐疑地問道:“王爺的意思是說,他們兩人?”

    張遷侯果然好心思,一點即透。

    陳靖元豎起拇指讚道:“對是他倆。而且他們跟文廷玉的交情匪淺,就讓文雞毛去做他們的工作吧。記住,必須演的逼真一點,不能過早穿幫了。”

    張遷侯一聽文雞毛三字,心中也是暗樂,文雞毛也就適合幹這些偷雞摸狗之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