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還是你最懂朕

字數:5710   加入書籤

A+A-




    饒是文天祥涵養再好,聽見燕王如此數落自己和眾人,心裏也是極為不舒服。

    隨即臉色一變,喝問道:“燕王乃是堂堂親王之尊,怎得說話如此粗鄙不堪,與市井痞子有何差異?”

    楊太後也聽著陳靖元這話有失體統,礙於陳靖元所立巨功沒有發火,而是輕聲責備道:“燕王請慎言哩。”

    不僅是楊太後,文天祥,滿朝的清流係眾臣,就連準備受死,峰回路轉被求免死的忽必烈都瞪大了眼睛望著陳靖元,細細打量著這個將自己偌大一個蒙古帝國攪得天翻地覆,分崩離析,最後敗亡消散的大宋燕王。

    陳靖元沒有理會文天祥的慍怒,而是對楊太後解釋道:“太後莫怪,臣也學文丞相一番,有話要說。”

    燕王殿下有話要說,楊太後怎麽會不讓他說?

    於是微微抬手,示意他說下去。

    陳靖元盯著神采嫵媚,嬌豔動人的楊太後,強按下心中的那絲絲悸動,說道:“臣認為忽必烈必須要死,臣列其必死之四大理由。”

    “其一,忽必烈率蒙古大軍攻占我漢人江山,死在其蒙古鐵蹄屠刀之下的漢人不知凡幾,不殺忽必烈,拿什麽向近千萬漢家亡魂交代?”

    “其二,如今我大宋幾路大軍征戰在外,所征戰的對象不外乎是蒙元的殘存勢力或者依附蒙元朝廷的投降勢力,殺忽必烈必能震軍心,令我軍士氣大漲。我大宋軍士皆以蒙古人為世仇死敵,正所謂哀兵必敗,如果因為不殺甚至赦免忽必烈,導致我軍士氣大泄,誰來為敗戰買單?”

    “其三,如今元朝三大汗國未滅,安南行省,交趾行省,依舊聽從蒙古人號令,如果不殺忽必烈,不更加助漲了他們死灰複燃的囂張氣焰了嗎?

    “其四,忽必烈乃是蒙古人的薛禪汗,就如同我大宋百姓心中所信仰的龍圖騰一般,隻要忽必烈不死,殘存或者苟延殘喘的蒙古餘孽就會蠢蠢欲動,顛覆或者滅我大宋之心從此不會消亡。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最後,陳靖元聲如銅鍾般怒吼道:“太後娘娘,官家,大宋要的不是曇花一現的璀璨,我們要的是百年,千年,甚至萬年的穩固基業,隻有國家繁榮富強,百姓安居樂業,才是一國根本。至於什麽禮儀之邦,泱泱大國風範,完全就是誤國之論。”

    誤國之論!

    四個大字如一副無形的枷鎖般死死套牢在文天祥的背上,頓時壓抑的他喘不過來氣兒。

    他突然發現眼前的燕王有些超出了他之前的認知,而且言語之犀利之毒辣完全顛覆了之前的和稀泥。

    被陳靖元這麽一說,文天祥這個儒家門下的千古名臣心中也怒氣橫衝,再也無法像剛才那般淡定了,半分麵子不留情的喝道:“豎子,一莽夫武將耳,你也配談治國?”

    這是赤裸裸蔑視和打臉,文天祥天性優越的文人治國觀再次助燃了他的怒火。

    嘩.

    文天祥這麽一表態,瞬間就摧毀了清流係和陳係長時間以來的蜜月期,在場諸人都知道,清流係和陳係要正式開戰了。

    見著文天祥如此蔑視,陳靖元還擊道:“本王不配談治國大略,難道文丞相就配嗎?若非本王和將士們浴血奮戰舍生忘死,焉有今天之大宋?文丞相,你還想恢複我大宋數百年來的重文抑武的陋習不成?你別忘了當年蒙古人的鐵蹄是怎麽踏進中原的?”

    陳靖元也怒了,惡狠狠地還擊了文天祥一下,真是給你三分顏色,你就敢開染坊啊。

    這下,兩邊大佬一開戰,可就忙壞了兩係下麵的骨幹和小嘍嘍。

    清流係的左丞相張世傑,兵部尚書蘇劉義,戶部尚書蘇郭義紛紛粉墨登場,予以攻擊。

    陳係的樞密使陳吊眼,吏部尚書王澤恩,禮部尚書李倫,就連還一直對陳靖元愛搭不理的平章政事郭敬儀都甩開了胳膊,一一上陣,給予還擊。

    整個朝堂就跟一鍋沸水般,又跟萬千蝗蟲過境般,嗡嗡響個不停。

    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台,舌戰群儒不算,還擼起袖子甩開了臂膀展開了雙方的文武全戲。

    小皇帝早已對此情此景見怪不怪,從虛驚中走出,一副看大戲的神情望著下方的嘈雜。

    而楊太後則是顏色盡失,心中左右搖擺不定,不知該聽從哪一方才好。

    而有一人,卻是心裏明亮如鏡,他就是深陷囫圇,被縛住不能動彈的階下囚——忽必烈。

    此時的忽必烈正是眾人皆醉我獨醒。

    自從他聽完陳靖元的一番強勢闡述必殺四大理由之後,心中就徹底明白自己為什麽敗在此人的手中了。

    特別是陳靖元第四點理由,正是他的先祖成吉思汗鐵木真所言及的,要摧毀一個國家,率先就要摧毀它的民族,而要摧毀一個民族,就要釜底抽薪,直接將這個民族的精神先摧毀。

    蒙古民族的精神就是眼前這位燕王嘴中所說的圖騰,也就是他忽必烈。

    嗬嗬,忽必烈無暇關心宋朝廷的兩係紛爭,因為他知道,如果楊太後是個有智慧的女人,必會采納這位大宋燕王的意見,即處死自己。

    他不求苟活,但求有尊嚴的死去。

    這是他最後的一絲期盼。

    果不其然,經過一番思想掙紮之後,楊太後果斷決議道:“燕王言之有理,正中哀家心意,就依燕王之意法辦此事吧。”

    唰唰唰.

    朝堂眾臣,兩係人馬齊齊將目光對準了楊太後。

    一語定乾坤,楊太後偏向了陳係。

    這次兩係交鋒,陳係完勝。

    在陳係人馬暗暗高興之時,文天祥心有不甘地說道:“太後,還請您再仔細考慮一番啊。燕王之說,完全違背了聖人教誨,殺忽必烈這樣的亡國之君無異於殺俘,有傷天和啊。”

    文天祥舊話重提,再想敲擊楊太後的心中的最後一層軟肋。

    正當楊太後蹙眉噤聲不語之時,陳靖元上前說道:“扯淡,本王自打征戰琉球以來,在東瀛,在高麗,在哥薩克,乃至在中原,殺了多少俘虜?沒有百萬,也有數十萬了吧?可結果呢?這戰是越打越大,我大宋的江山也隨著坐大。文丞相,你別告訴我這就是有傷天和的報應。如果上天的報應是如此的喜人,本王寧願老天爺不要吝嗇,多多來點。”

    哈哈——哈哈哈——

    整個陳係的眾臣們紛紛捧腹大笑,清流係的官員們則是個個苦瓜著臉,因為陳靖元說得卻是事實。

    楊太後和小皇帝對陳靖元的殺俘政策早有耳聞,也是見怪不怪,特別是陳靖元說得甚為輕鬆詼諧,而且事實就是如此。

    陳靖元最後抱拳道:“太後娘娘,臣不像文丞相那般,儒家學問高深,腹中千溝百壑。但是臣知道亂世需用重典,大亂之後方能大治,曆朝曆代競相如是。”

    亂世需用重典!

    陳靖元這話算是真正切中了楊太後的心思,比之文天祥那套有傷天和更來得有說服力。

    正當文天祥還是不甘心,準備上前再來一次諫言之時,楊太後突然站起,宣道:“毋需再說,多說無益,哀家心意已決,來人,俺燕王之意,處死忽必烈,告慰我大宋千萬漢家亡魂。”

    此番楊太後的決議一往無前,別說一個文天祥,就是十個文天祥都拉不回來。

    文天祥心中隻能可惜了一聲,對著清流係的官員們擺擺手,示意他們不用再討沒趣了。

    忽必烈突然哈哈一笑,恨恨地說道:“哈哈,朕真是羨慕你們漢人,不僅有光輝璀璨,曆史悠久的文化,還能夠能人輩出。大宋燕王,宋朝廷有你這樣之人,至少能再保八百年的江山。朕恨啊,為什麽我們長生天會如此對我們蒙古人不公。”

    陳靖元也悠悠轉身,朝著忽必烈緩緩走來,輕聲回答道:“忽必烈,答案很簡單,因為你們隻是一個短命的,隻懂得掠奪而不會創造的民族,一個沒有屬於自己文化和曆史的民族。而我們漢人呢?不僅有睿智的頭腦,還有勤勞的雙手,你們這些魑魅魍魎的民族永遠覬覦都是別人的東西,走得始終都是偏門。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是這麽一個理兒。”

    忽必烈聽著陳靖元的冷嘲熱諷沒有想象中那麽跳腳暴怒,而是久久不語望向天空,像是在探究和詢問著什麽。

    正當殿外走進幾個武士,將忽必烈拖出親政大殿準備行刑之時,陳靖元突然喝道:“等等。”

    陳靖元不顧眾人疑惑的眼神,來到忽必烈跟前輕聲說道:“你也算是一代梟雄,曾經也是一代英主,本王知道你現在要得是什麽。既然你不甘心這麽屈辱的死法,本王成全你,人死債全消,本王讓你體體麵麵的走。”

    而後對著金瓜武士中的一名殿帥吩咐道:“給忽必烈找一僻靜的房間,準備三尺白綾,留他一個全屍吧。還有,蒙古人不信和尚不信道士,信得就是他們的長生天。你們去城中找幾個薩滿法師,忽必烈死後將他的屍體交於他們,讓他們好好安葬並超度他。既然長生天讓他來到人間,那本王也讓他重新回歸到長生天的懷抱中去。”

    那殿帥稱了一聲喏,右手一揮,與幾個屬下就i忽必烈拖了出去。

    剛被拖出殿門口,忽必烈再次仰天長笑,此次之笑不同上次,這次是全然解脫的酣暢狂笑,隻聽忽必烈笑中感慨道:“燕王就是燕王,果然名不虛傳。沒想到朕這幾十年來閱人無數,還是你最懂朕之心意啊。”

    當日,忽必烈在一間房內自縊而死。

    死後其屍體被幾名薩滿法師抬出了皇宮,並草草安葬到了一處深山老林中。

    一代梟雄,沾染無數漢人鮮血的劊子手——忽必烈,自此而亡。

    蒙古人的精神圖騰自此消亡,但是大宋朝廷的幾路大軍依舊在繼續著征剿。

    半個月後,陳靖元接到了賀綱與顏鼎善的聯名信函

    陳靖元還未拆開信函,心裏就咯噔了一下,忽必烈已死這個消息傳遍天下,莫非西夏那邊有什麽異動不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