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蘇念的真實想法
字數:5532 加入書籤
“你放心,我不會直接把大米送給你家哥哥。”
“娘,那你是什麽意思呢?”
張春珍疑惑的看向蘇念,不明白她的用意。
“春珍,你不是說山坳裏的老頭子教過你認字嗎?你覺得他們教的怎麽樣啊?”
莫名其妙的,蘇念對那些老頭子來了興趣。
“唔~還行吧!”
時隔多年,張春珍對於當時學習認字的記憶已經很淡了。
除了記得自己在課堂上打瞌睡,經常被老頭子用戒尺打之外,別的她都沒什麽印象了。
“老頭子挺嚴格的,如果學的不好,會被打!”
想起自己從前被打的模樣,張春珍依然曆曆在目。
手心似乎還遺留著當時的疼痛。
“嚴格好哇!都說嚴師才能出高徒!”
蘇念聽得眼睛都發亮了。
“啊?天天被打,有什麽好的。”
張春珍就是因為總是被老頭子打手心,才會在學完《千字文》以後馬上離開,不再跟著老頭子學習。
比起念書,她更喜歡在家裏做家務,去山上采野果。
一個人自由自在的多好,為什麽要去受苦呢?
“春珍,你說,我把序序送過去,他們會不會願意教他呢?”
說了半天,原來蘇念是打著這個主意。
“序序那麽小,你就把他送過去?不行不行!”
當年她去念書時,已經滿了六歲。
都已經算是大孩子了。
麵對著嚴格的老頭子與他手中的戒尺,都會瑟瑟發抖。
序序小可愛要是落到那群老頭子手上,說不定會直接哭出來。
“怎麽不行?我就覺得挺好的。你想想看,我把序序送過去念書,他們就是序序的先生,作為家長,我自然就要給先生交束脩。這樣一來,也不需要你哥哥用獵物和咱們換糧食了,老頭子們自己就可以養活自己。”
直到這一刻,張春珍才明白了蘇念剛剛所說的,不和哥哥換糧食的含義。
原來,蘇念是打算送序序去念書,作為交換,她給老頭子們提供糧食。
“娘,我還是覺得序序太小了些……”
張春珍皺著眉頭說道。
“春珍,你可別忘記了序序的真實身份呐!他可是大興王朝的三皇子,咱們不能讓他埋沒在青連山裏,咱們要盡可能的給他最好的教育。”
蘇念見張春珍依舊不同意,便附在她耳邊,小聲的說道。
張春珍的身子立馬僵住了。
“我之前還在擔心,該如何教育他,誰知道瞌睡來了就有人送枕頭。這青連山裏,竟然有現成的先生。還是隱居在此的高人!”
蘇念一臉的喜氣洋洋。
雖然還沒見過張春珍口中所謂的“老頭子”。
但蘇念已經在腦海裏勾畫出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
序序身份特殊,蘇念可不能荒廢了他。
如今,他已經跟著張青山學習箭術了,在文化這一方麵,自然也不能放鬆了。
有隱世的高人給他做先生,蘇念很放心。
“春珍,你覺得怎麽樣?”
蘇念一臉期待的看著張春珍,等待著她的答複。
“這個……我得把哥哥叫過來問一問。”
事關那些老頭子,張春珍也不敢私自應下。
“應該的,應該的!是要和你哥哥商量商量。”
蘇念急忙點頭應下。
“我這就去把哥哥叫過來!”
說完,張春珍就迅速離開了。
很快,張青山就跟著張春珍一起來見蘇念了。
張春珍找到張青山時,就把蘇念的想法,一字不落的告訴了他。
但是,關於序序的身世,她是沒有透露半分。
蘇念早就對周家人說過,多一個人知道序序的身世,就會多一份危險。
這份危險的,針對的,不僅僅是序序本人,還有知道事情真相的那個人。
所以,哪怕是麵對最親的哥哥,張春珍也是守口如瓶。
到現在為止,張青山還一直以為,序序是周勤年的親生兒子。
“青山,相信春珍都已經和你說過了吧?你覺得可行嗎?”
蘇念一見到張青山,就滿含期待的看向他,等待著他的答複。
可惜,張青山也不能擅自代替那些老頭子們做出回答。
“大嬸,我也不能回答你,你看,要不這樣吧!我帶你去一趟那邊的山坳裏,你親自去見一見先生們。要是先生們同意,那就讓序序跟著他們學習。你看怎麽樣?”
“行!咱們這就去?”
蘇念已經迫不及待的想去見一見那些先生們了。
隻要給序序找好了先生,她也算對的起死去的曾氏了。
“大嬸,你先別急著去,你連那邊有幾個人都不清楚,你帶序序去了,該拜誰做老師呢?再說了,這事,你是不是該和序序爹娘、序序本人說一說。”
“還是你考慮的更周到一些,是我太心急了。”
張青山一說,激動的蘇念立馬冷靜下來。
這件事,的確還需要從長計議。
序序年紀還小,不知道他對於念書這件事,願不願意,會不會產生抵觸情緒。
作為序序的爹娘,周勤年和李桂蘭,也要知情,她不能完全自己一個人拿主意。
“大嬸,你看這樣行不行,你先回去和序序的爹娘商量商量,我也先去先生們那邊探探口風,如果大家一致覺得可以了,再把序序送過去也不遲。”
這拜師學藝,講究的是你情我願。
要雙方都同意才行。
“你說的對,我這就回去,找勤年和桂蘭講一講!”
話音一落,蘇念就飛快的離開了。
“哥哥,你覺得能行嗎?他們會願意教序序嗎?”
蘇念離開後,張春珍有些擔憂的問到。
那幾個老頭子的脾氣,可都古怪的很。
成天都臭著一張臉,就好像全天下的人,都欠了他們十萬兩金子一樣。
哥哥隔三差五的給他們送東西過去,也得不到個好臉色。
仿佛哥哥送東西過去,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張春珍很擔心,那幾個老頭子,壓根就不想收徒弟。
“我也不知道哇……”
張青山對於幾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一向是敬之又敬。
那幾位,可都是各個領域的頂尖人物,是大能級別的存在。
但凡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一丁點兒皮毛,都能受用一輩子。
當年,他費盡心思,才讓他們點頭答應,讓張春珍跟著他們學習。
可惜這小丫頭不爭氣,學了本《千字文》就草草收場。
讓張青山扼腕歎息了很長一段時間。
後來,他也想通了。
可能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緣法,強求不得。
春珍這丫頭,隻要活的健康又開心,他這個做哥哥的就非常滿意了。
又何必強求她去學她不喜歡的東西呢?
當年,張家是多麽的強大興盛,能人輩出,卻也在頃刻間覆滅。
要不是那幾個老頭子傾囊相助,救出了他和妹妹,張家真的是要就此滅亡。
興盛也好,隱居也罷,張青山都看淡了。
身在廟堂高位,也會在片刻間灰飛煙滅。
居住在偏僻的青連山,未必不是一種平靜的幸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