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梅花三弄》
字數:4949 加入書籤
今天的洛陽比昨天更冷,江波穿上了大棉衣,然後還穿了兩雙襪子,這才出門。
這個時候也是有襪子的,當然不如後世方便。
需要穿襪子的人親自一層層的包裹,有些像是包粽子一樣。
江波曾經考慮過,自己要不要製作後世的那種襪子。
不過考慮再三之後,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後世的襪子是需要高溫定型的,這樣才能形成襪子的形狀。
而目前在大唐的技術,他沒辦法找到後世那樣的高溫鐵爐。
如果是用鐵匠鋪裏的鍋爐,又容易燒焦,非常的不方便,不劃算。
現在的襪子,層層包裹,倒是更加利於暗中增高。
如果小明哥是活在大唐,他說自己一米八,應該沒有人懷疑了。
江波出了門,雖然忍不住打了一個哈。
他昨天晚上回憶係統獎勵的那些曲子,想到大概淩晨兩點左右,此時還是有些困。
武順有些擔憂,“老爺,你若是覺得為難,那就不要參加了。”
武順昨天晚上陪著江波,他在回憶,記錄,武順就給江波填茶。
但是後來太晚了,她忍不住睡下了。
她還以為江波是心裏沒貨,所以想到那麽晚。
江波搖搖頭,“我不為難,就是有些困而已,放心吧,等會兒給我倒兩杯茶就行。”
武順覺得江波嘴硬,搖搖頭沒有接話。
不久後,他們一群人來到了扶陽樓。
樸恩虛他們已經等著了,還有一眾吃瓜群眾。
因為之前幾天的鋪墊,今天的吃瓜群眾明顯更多了。
甚至李大亮都過來了。
“貝多芬大師,不要客氣,打敗他們。”
“對,我大唐人傑地靈,豈是小小高句麗能比的。”
“貝多芬大師,加油啊。”
吃瓜群眾紛紛大喊。
江波遙遙一禮,隨後轉向樸有洺,“樸公子準備好了嗎?”
樸有洺從小就開始作曲,他在作曲方麵,的確極有天賦。
當然就算是很有天賦,到底缺乏生活的沉澱。
所以那些曲子質量隻能說一般,絕對是無法與那些個傳承幾百數千年的曲子比較的。
就算是樸恩虛他們要練琴,一般也是練習中原地區的名曲。
沒有人會去練樸有洺的那些曲子。
不過樸有洺這些曲子普通,這不等於其他人就能輕鬆擊敗他。
實際上自古流傳下來的名曲,也不是很多,放在整個華夏滾滾曆史中,分散開來。
說不定數年,或者是數十年才能出一首非常好的,足以流傳的曲子。
絕大多數樂師,或者是曲家編繪的曲子,其實都是普通的。
樸有洺從小就開始製作曲子,他存量足夠,而且他其中有兩三首,也屬於上上之選,這就是樸有洺的底氣。
“準備好了,貝先生,你呢?”
江波哈哈一笑,“我隨時都可以開始。”
樸有洺點點頭,他想了想,“貝先生準備了多少首曲子?”
“有一些。”
“很好,我們不如三局兩勝,第一局,曲意隨意,我選我覺得最好的,貝先生選貝先生覺得最好的。”
樸有洺看了眼其他人,隨後接著說道:“第二局,貝先生來選一個曲意,第三局,我來選一個曲意。”
“如何?”
曲意就是曲子表達的意思。
就像是《廣陵散》表達的聶政複仇的英雄氣概,《高山流水》表達的是知己之情。
一般來說,好的曲子都會有一個好的故事,好的主題。
根據樸有洺的說法來看,其實很公平,三局兩勝。
江波自然沒有問題。
兩個人隨後議定,第二首曲子的曲意是梅花,第三首曲子的曲意是離別。
“樸公子遠到是客,樸公子先來吧。”
樸有洺卻是嘴角一抽,隨後說道:“貝先生,在下還不是很嫻熟,還需要仔細回憶一番,還請貝先生先來。”
之前樸有洺一眾人幾次與人鬥曲,都是他們先來。
包括昨天樸恩虛與江波比試也是一樣。
樸有洺今天想要換一個順序,他想要試試這樣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江波點點頭,他倒是沒有在意。
隨後坐了下來,武順擺好古琴,還給他倒了一杯茶。
江波舉起茶杯,一飲而盡。
“我要彈得三首曲子,分別是《平沙落雁》,《梅花三弄》《送別》”
《平沙落雁》這首曲子講的是隱居逸士的情懷與壯誌。
這首曲子來源不一,有的人認為是唐代陳子昂,有的人認為是宋代毛敏仲,田芝翁,還有人認為是明代朱權。
具體的誰是原創者已經無從考究。
但是不管是誰,現在原作者都還沒有出生。
江波現在說自己是原創,沒有任何問題。
《梅花三弄》相傳原本是晉朝的一首笛曲,歌頌梅花的潔白芬芳與耐寒,孤傲不群的高貴品質。
等到明朝的時候,才被改為古琴曲。
所以江波用這一首曲子,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之所以選梅花三弄,主要是他前世就經常聽這首曲子。
他印象深刻。
前麵兩首曲子,都是華夏數千年來的十大名曲。
可以說放在這裏比拚,真的是降維打擊。
所以最後一首,江波打算用後世李叔同前輩的《送別》,這首是歌子,但是用古琴也能彈出來。
江波不知道樸有洺的水平,但他覺得絕對不可能超過李叔同前輩。
李叔同前輩在近代也是最頂尖的作曲家,江波不相信樸有洺這個默默無名的人可以跟李前輩比較。
眾人都沒有聽過江波說的這三首曲子。
江波想了想,隨後讓武順取來紙幣。
他接著寫下來《送別》的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眾人見江波寫詞,都覺得莫名其妙,這比作曲呢,你寫啥呢?
江波並沒有多說什麽,他隨後讓武順把這首詞張貼出來。
相比於宋代那些千古名詞,這首歌詞其實算不得高明,但是勝在順口流暢。
“這是送別之詞,等會兒我彈完了送別,若是有人會唱曲,可以唱出來。”
“此曲其實更適合歌唱。”
江波跟著又說了一句,“此曲必可名傳大唐。”
眾人還是覺得江波說的話莫名奇妙,叫你作曲,結果說這個歌詞,原來是一首歌子的曲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