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貝多芬,真正的天才

字數:4650   加入書籤

A+A-




    武順的聲音很幹淨,剛剛開始的時候,她還有些許緊張。

    後來看到江波低頭閉眼認真傾聽,她唱的更加認真,也更加流暢。

    似乎就像是一位年輕的女子,麵對離別,一開始心中難受,後來慢慢的接受了。

    歌聲中飽含了唱者憂傷的心緒,讓人聽之動容。

    《送別》這一首歌,誕生於一九一五年,那時候華夏大地正遭受了外部諸多帝國的侵略,內部軍閥混戰,國內雖然有諸多有誌之士,但是暫時還看不到一絲一毫的希望。

    李叔同前輩這個時候還是一名大學音樂教師,他是一個非常細膩敏感的人。

    他見到了太多的離別。

    所以寫了這一首歌,他並不是要讓勞苦大眾沉醉在悲傷之中。

    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釋懷。

    自古以來,歡聚難,離別多。

    我們要學會適應,勇敢的活下去。

    一經發布,頓時傳遍整個華夏大江南北,成為時下最流行的樂曲。

    這首歌的生命周期非常長,那時候大上海還有很多的靡靡之音,但是幾十年後,沒有人再去傾聽。

    而這一首離別,不僅僅在電視上經常聽到,在各大院校也非常普通。

    江波小時候上學時就學過。

    這是一首華夏人非常榮譽接受的歌曲。

    此時大唐自然要比一九一五的華夏更加強盛,更加繁榮。

    但是一九一五的華夏至少有電報,有火車,有輪船了。

    那時候的人民想要見麵其實沒有那麽難。

    而這個時候的大唐,從長安到幽州,足足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從長安到廣州,也是要三個月的時間。

    沒有電報,隻能寄信,就算是有飛鴻傳書,也非常困難。

    這個時候的分別更難相見。

    所以當武順用她清脆年輕的聲音唱出這首歌時,不僅僅在場許多老者,很多年輕人都紅了眼睛。

    曾經那些與我一起玩耍的朋友們,一別經年,你們去哪裏了呢?

    曾經那些與我一起賞月看花的姑娘們,一別經年,你們還好嗎?

    曾經那些與我一起祭祖,教我識字,教我認識世界的長輩們,一別經年,你們還好嗎?

    眾多年輕人都忍不住流下了淚水。

    樸有洺低著頭,眼淚也忍不住的掉落下來。

    他這是第一次遠離家鄉,從高句麗來到洛陽,足足走了四個月。

    從夏天到了冬天。

    今年過年是沒辦法回家了,阿父,阿母,你們還好嗎?

    他深吸一口氣,想要止住淚水,但是下一刻,伴著他呼吸了新的空氣,眼淚又不受控製的掉落下來。

    樸有洺想到家裏的父母,還有剛剛成婚不久的妻子,忍不住的俯在地上,低聲抽泣。

    樸恩虛苦笑揉著眼睛,他同樣哭了。

    不過他多少還記得現在是比試的時間。

    不過就剛剛江波表現的實力,樸有洺還有上場的必要嗎?

    他搖了搖頭,隨後上前深深一禮,“先生,我們輸了,先生是真正的作曲家,三首曲子,首首經典。”

    “這一次雖然不能在大唐購買其他的曲子,但聽到了先生剛剛的彈奏。”

    “這一次不虛此行,我等死而無憾。”

    其他高句麗樂師紛紛上前,深深一禮。

    “我等不虛此行,死而無憾。”

    江波不喜歡後世的某個半島國家,但是對高句麗並無任何意見。

    實際上半島國家的祖先是三韓先民。

    而高句麗主要是扶餘人和漢人。

    後來大唐滅了高句麗,少部分扶餘人逃往半島地區,但大部分扶餘人都被遷徙到了中原內陸。

    所以說到底這些人也可以算是漢人之一。

    江波上前虛扶樸恩虛,“樸先生客氣了,大家友好切磋,不必如此。”

    樸恩虛搖搖頭,“先生的《送別》,是我聽過最好聽的歌,先生真的打開了我對音樂的固有看法,聽到了先生的歌子,在下猶如撥雲見日,打開了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這個時代也是有歌曲的,但是曲調比較單一。

    大概就是後來的秦腔,或者是劉三姐唱山歌那樣的調子。

    比較單一,遠不如後來的歌曲複雜好聽。

    江波以前也聽過桃源村的老人唱山歌,隻能說很豪邁,但就他個人來說,真的欣賞不了。

    《送別》的曲調相對來說其實也簡單,但是放在這個年代,已經算是複雜的歌了。

    “樸先生謬讚了。”

    “貝先生,能不能讓我們記下你剛剛彈奏的三首曲子的曲譜,還有剛剛《送別》的歌詞,我等願意付錢。”

    “哈哈,不用付錢,樸先生盡管記錄。”

    江波相信這三首曲子很快就能傳揚出去,必然會有官方的太樂署記錄下來。

    就算是後世某個半島小國想要據為己有,他們也不敢搞這樣的十大名曲級別的曲子。

    樸恩虛非常感激,他深深一禮,隨後安排弟子記錄下來。

    樸有洺上前幾步,隨後將他的古琴奉上。

    江波沒有客氣,讓武順接過古琴,他打算把這把古琴送給李麗質,如果李麗質不喜歡,就送給老丈人。

    樸有洺還紅著眼睛,他看了眼古琴,隨後深深歎了一口氣,轉身離開了。

    他想要找一點事來做,便尋來紙筆,然後抄錄《送別》的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

    他寫著歌詞,忍不住又紅了眼睛。

    所謂的功名利祿,所謂的前程誌趣,都不如珍惜的人重要。

    他以前無法理解,但此時他真的看透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家人,最美得地方是故鄉。

    然後才是其他的東西。

    金錢,名譽,地位,都不過是過眼雲煙。

    樸有洺深吸一口氣,許久才緩過神來。

    他隨後一邊寫,一邊低聲哼唱,他對於江波的創造實力不禁更加佩服。

    相對於他自己做的那些曲子,江波創作的才是真正的有感情的曲子。

    而他創造的那些,不管是什麽題材的曲子,都顯得矯揉造作,無病呻*吟,兩個人的創作差距,真的就跟天與地差不多。

    “哎,我以前還自以為很厲害,但是來到了大唐,方才知道,以前不過是井底之蛙,相比來說,貝先生才是真正的天才啊。”

    “貝多芬,好名字,我記住了,希望以後我也能寫出這麽棒的曲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