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有新故事就好了
字數:4459 加入書籤
所謂的占便宜,那不就是饞人家身子嗎?
這位鄭容容雖然年輕不諳世事,但也不是傻子,看她對李泰橫眉冷對就知道。
人家心裏其實有骨氣,並不是一個隨便的人。
這個中年色棍就算冒牌貝多芬成功,也不可能拿下鄭容容,唯一的可能就是有迷藥。
此人敢接觸鄭容容,毫無疑問對自己有信心。
他應該不是第一次這樣做,所以他很可能還有很多迷藥。
江忠隨後帶著人搜房子,不久後就搜出了六包的迷藥。
江波讓江忠端來一杯茶,將迷藥倒入其中,隨後遞給鄭容容,“姑娘要試試嘛?”
鄭容容此時已經完全相信這個人並不是貝多芬,而是一個毫無底線的下作之人。
她搖搖頭,心中有些慚愧,她剛剛冤枉了李泰。
人家好心好意,她卻以為李泰別有用心。
江波隨後讓江波帶人把這個人送去衙門,讓衙門裏的人好好審一審,看看這個家夥以前還做過多少壞事。
做完這些,他就領著李承乾離開了。
李泰沒有走,他還想要跟鄭容容說幾句話。
“殿下,之前是我誤會你了,我向你道歉。”
李泰故作大方的笑了笑,“沒事,我沒事。”
他其實對於鄭容容已經沒有那方麵的想法了,畢竟他覺得自己是要與李承乾競爭大位的人,他可不願意整天就琢磨這點事。
隻是鄭容容真的太漂亮了,他在鄭容容麵前,還是有些不自在。
以他的身份和經曆,甚至還像一名小男生一樣。
鄭容容想了想,“這一次的事,多謝你們的幫忙,我……我謝謝你們,你們什麽時候有空,我請你們吃飯吧?”
李泰搖搖頭,“不用了,我大哥什麽身份你也知道,我妹夫也不是普通人,他們很少來洛陽城的,明天就會回去。”
“心意到了就好。”
鄭容容想到了李承乾的身份,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麽。
這一次來到洛陽,卻沒有找到貝多芬先生,還差點被人騙了。
她有些失落。
李泰本要離開,見到了鄭容容的臉色,卻是心疼不已,他忍不住問道:“鄭……姑娘,你可是有什麽煩心事?”
“我在洛陽呆了很久了,對這邊也熟悉,你若是有事,隨時可以找我。”
鄭容容看了眼李泰。
之前李泰介紹的“貝多芬先生”就不是真正的貝多芬,李泰還能信任嗎?
“你能幫我打聽一下貝多芬先生嗎?我這一次出來就是想要認識認識這樣的天下奇人。”
李泰大驚,“我之前不是介紹過了嗎?貝多芬就是我妹夫啊。”
鄭容容看了眼李泰,她想看清楚,李泰是不是跟她開玩笑,結果李泰麵色如常,根本沒有任何躲閃。
與往日李泰的神情大不相符。
從李泰這邊看,他似乎真的沒有撒謊。
鄭容容微微一頓,語氣中還是有些疑惑,“貝多芬先生怎麽如此年輕?”
“我妹夫很有才華的,盡管他年輕,但他懂得真的多,會的也多。”
鄭容容輕輕啊了一聲,聽李泰的話,似乎江波真的是貝多芬,而她之前對江波並沒有什麽好臉色。
如果江波真的是貝多芬先生,那自己豈不是太無禮了。
想到這裏,她有些驚慌。
“我之前對貝多芬先生太過無禮,我……”
“哎,放心吧,我妹夫不是那樣的人,你若是真的想見他,明天我帶你去見見他。”
李泰本要離開,想了想,又轉了回來,“鄭姑娘,你這樣找人太危險了,實際上也就是我妹夫好找一些,其他的奇人隱士,哪裏那麽容易尋找。”
“就像是孫神醫,據說在川蜀十萬大山裏,哪裏能找得到啊?”
“你一個女子,帶著一名丫鬟,太危險了。”
鄭容容很感激李泰今天救了她,但她這一次就是要出來長見識,哪裏會那麽容易放棄。
淡淡的點了點頭,卻是沒有回話。
李泰見了,也明白了鄭容容的意思,隨後便離開了。
一路快行,來到了洛陽城的舊秦王宮,也就是現在的隨州縣公府。
他隨後找到了江波,將鄭容容的事說了一遍。
李承乾和牛明理才是還是跟江波一起,李承乾聞言,忍不住打量李泰,“哈哈,二弟,沒想到你也會關心其他女子。”
李泰撇撇嘴,沒有理會李承乾。
他還是望向江波,看看江波有沒有想辦法?
江波能有啥辦法,對付這樣的女人,唯一的辦法不就是讓她更加清楚的認清世界嗎?
但是這女人又不是江波的女兒,不可能他怎麽說,人家就怎麽做。
所以江波也沒有辦法,隻能說到時候看看情況。
李泰還是有些不放心,“妹夫,那就說定了,如果有機會,那就教教她一些人生道理,免得她吃虧了。”
……
因為李承乾和牛明理喜歡聽說書,所以江波他們沒有一大早就回桃源村,而是打算今天再在登仙樓聽一天說書,下午的時候再回桃源村。
結果這說書先生昨天講的是衛青,今天講的則是霍去病。
“哎,怎麽又是漢朝大將的故事,我都不知道聽過多少遍了。”
“就是 這些故意也太無聊了,我覺得太單調了。”
“先生,換一個故事啊。”
今天的顧客都是老顧客,很多人都聽膩了以前的老故事。
說書先生也有些尷尬,但他不說這些老故事,又能怎麽辦呢?
難道自己編故事嗎?他真的沒有這個水平。
說書先生隻能連連拱手,表示自己真的沒有這個水平,但他承諾一定盡量打聽一些新故事,到時候說給客人們聽。
顧客們也無奈,他們其實也明白,說來說去,要麽是精怪故事,要麽是曆史故事,要麽就是書生小姐的故事。
不過登仙樓的顧客主要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男子,他們還是更喜歡聽曆史故事。
但以前春秋戰國時期大家都不怎麽了解,兩晉時期有太過殘忍,主要還是講秦漢時期的故事。
可這幾百年的名人,雖然多,但說的多了,總歸還是有說完的一天。
“哎,如果有一個新故事就好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