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暗流湧動,莘莘學子

字數:4303   加入書籤

A+A-




    烏雲遮擋住月亮,今兒的天色看起來陰沉沉。

    傍晚時便像是要下雨,直到晚霞消失方才落下幾滴甘露,打濕了泥濘的鄉間小路。

    有人打開莊園大門,瞧見外頭站著一老一少,發出略帶嘲諷的笑聲:“真是難得啊,姚老頭,之前不還挺硬氣,今兒怎麽舍得回來莊裏咯?”

    “馬哥,眼瞅著要下雨了,那廟裏實在是破得很,沒幾片瓦能遮擋,您行行好,讓我住兩天就成…”姚老頭緊緊牽著十六的手,佝僂著背脊,低聲下氣討好笑笑。

    “進來吧,我說你也是自找苦吃,跟著咱吃香喝辣不好嘛,非要不知好歹…”馬猴兒把門讓開,看看十六,話沒有說完,眼裏是藏不住的嫌棄。

    若不是老大吩咐,不能動永寧縣附近的人,而姚老頭偏偏有個鄉下戶籍,他們早就把這種不聽話的人給處理了。

    好在這人知趣,一直待在他們眼皮底子下,翻不出什麽浪花,方才勉強容忍著。

    姚老頭點頭哈腰,進了莊裏,便自覺帶著十六去柴房,那裏沒人居住,環境比破廟卻是要好上不少,之前下雪時他們便是窩在這裏。

    柴房裏亂糟糟的,地上堆滿了柴火木炭,姚老頭簡單收拾出塊空地,將帶來的破棉被鋪到地上。

    “爺爺,我能不能跟十九他們住一塊啊?”十六目光黯淡,忍不住問道,聲音裏帶著希冀。

    “小寶,人家那地方也不寬裕,咱別去打擾了,你要是想十九了,等天亮再找她去玩。”姚老頭露出為難,莊裏的孩子是分住在幾個屋子裏,自己跟孫子卻是不一樣,哪能讓他們住一起啊。

    今兒若不是孫子連打噴嚏,像是要感染風寒,怕他再受涼會得病,姚老頭是不會帶人來金鬥莊的。

    十六乖巧點點頭,沒有再繼續堅持,躺到單薄破舊的被子裏,背對著姚老頭的臉上,乃是叫人看不透的深思。

    這個地方對自己來說,無疑是龍潭虎穴,但他還是來了,他想要幫綿竹姐的忙,也想幫助莊裏的孩子。

    孫先生曾言,即使困頓難行,也要心存希望。

    先生也曾陷入過迷惘,多年苦讀聖賢書,一朝科舉夢破損,連個生存的活計都找不到,好在遇上綿竹姐,方得知在踐行理想抱負的過程中,原來也能衣食溫飽,過閑適安逸的日子。

    在弄巷學堂的點點滴滴,深深印刻在十六的心中,他是個沒有過去的人,記憶中隻有短短時光,如今他想替自己跟小夥伴們,博一個光明的未來。

    逐漸陷入睡夢中的小小孩童,仍然緊皺著眉頭,渾身沒有一點安全感。

    而他不知道的是,當倆人跨進金鬥莊時,便已落入某些人的視野中。

    涼風颯颯,半夜下起小雨,落在野外的枝頭上,樹葉被打得嘩啦啦作響。

    藏在暗處的幾個黑影,一動不動,仿佛與周邊的密林融為一體。

    春雨下了一整夜,直到天邊再次放光,方才停止滋潤大地。

    太陽慢慢爬上山坡,莊園裏響起喧嘩聲,不停有人領著孩子出門。

    姚老頭見十六還在打著噴嚏,便不打算帶他出去乞討,叮囑其待在柴房中,不要四處亂跑。

    等到人走了大半,莊子裏安靜許多,十六悄悄摸進孩子屋裏。

    幽暗的小屋裏,散發著刺鼻的氣味,幾個半大的孩子蜷縮在通鋪上,眼神卑怯中帶著恐懼,見到進來的是個孩子,方才放鬆了些警惕。

    然而並沒有人靠近過去,皆是睜著雙無神的眼睛,渴望又絕望地看著窗外。

    十六心砰砰跳個不停,裝出剛來的樣子,好奇打聽孩子們的姓名。

    這些人大都不說話,隻有幾個年紀小點的會回應,而這也正合十六的心意,他不動聲色打聽著劉三毛的蹤跡。

    可惜留守在莊裏的孩子較少,這一天並無所獲,十六並不敢表現的太過明顯,隻能是趁著大人們外出時行動。

    然而孩子畢竟年紀尚幼,盡管心智勝於同齡人,卻還是難免引起有心人的注視。

    藏在暗處的少年,一雙陰狠中透著恨意的眼眸,悄悄注視著莊園裏的動靜,他盯著十六的身影,陷入某種瘋狂掙紮。

    而少年不知的是,在莊子外麵,同樣有人將一切納入眼底。

    金鬥莊裏發生的一切,宋綿竹無從得知,她正忙著接待城裏來的學子。

    一大早便有三名少年,跟著高老漢的牛車歸來,皆是十三四的年紀,麵容稚嫩清秀,雖帶著股書生氣,卻不曾有一絲倨傲。

    金氏今兒沒去太山,特地在家等著人來,還讓孫女把白老爺子也給拽回家,就是擔心來的人看不起自家,到時候鬧得雙方不快,就不美了。

    沒想來的是仨翩翩小少年,長得唇紅齒白,見到家裏的女眷,還會臉紅害羞。

    她這心頓時放下去,熱情將人領進堂屋,倒茶拿點心。

    少年們坐姿端正,一看便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接過金氏遞來的紅棗發糕,站起來連聲道謝。

    宋綿竹悄悄拽下白老爺子,“您老這是從哪尋來的人啊?這得花多少錢一天?”

    “文成書院啊,還能是哪。”白老爺子捧著卷竹簡,眼睛根本舍不得挪開,“要啥子錢嘛,那是書院給他們的曆練,等以後圖書館建成,對這些學子來說,乃是受用無盡。”

    不僅是童工,還是白工,宋綿竹除了鼓掌,已經無話可說。

    她心裏是有點奇怪的,老頭不是在京城開書院的嘛,咋跟永寧縣的書院也這般熟稔。

    幾個小少年,皆是一口一個先生,態度無比尊敬。

    既然人家是來當免費勞力的,那該有的待遇可不能馬虎,三餐自然是老宋家包的。

    乃是頓頓有肉菜,味道還十分美味,把幾個少年都吃不好意思了,對老宋家的態度越發親切。

    誰能想到鄉下還有這夥食,本來幾人做好了吃苦耐勞的準備,沒想比家裏吃得還好。

    這回書院一共挑了十二名,字跡工整出類拔萃的學子,他們家大都條件不錯,全因是白先生的交待,方才心甘情願過來。

    十二名學子,每三日換一次班,既不耽誤學業,也避免過於疲累。

    謄抄的地方設在老屋,老道士搬去二房跟蘇老爹同住,把老屋那邊的地方給讓出來。

    宋綿竹把收拾出來的兩筐竹簡,給先搬了過去,剩下的再慢慢清理。

    一起搬過去的還有白老爺子,他是竹簡在哪人在哪,有那麽些竹簡看,留不留在太山已經不重要。

    正好還能幫忙看著點人,雖然老宋家表現的極為信任,但該避嫌的時候還是得避嫌,老頭深知財帛動人心的道理,百年曆史的竹簡,其價值可不隻是說說。

    學子們雖奇怪,為何讓他們來謄抄書簡,但都沒有多想,隻以為是先生對自己的鍛煉,每日除了謄抄,便是捧著自己帶來的功課,追著白老爺子身後請教。

    老宋家行事向來不避諱人,主要是想避諱也避諱不了,就喬河村那些吃瓜群眾,有點風吹草動,便天天來家門口轉悠。

    然而除了朗朗讀書聲,小院裏再無其他,勾得人心裏直癢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