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是時候改變了
字數:2491 加入書籤
原來,朱元璋看到的部分,竟是有關於請求減免賦稅的。
在文書中,對方明確寫了當地遭了旱災、水災,到如今,已經是入不敷出,百姓幾乎顆粒無收。
若是依著朝廷以往的規矩和習慣,遇到這種事,必然是要先行上報中書省,而後轉呈禦前。
而到了朱元璋的手裏,雖說會給予一定照顧,卻也得派人去核實後,才會做進一步的處理。
可朱榑呢?他卻直接給出了批複。
在文書上,朱榑直接便要求官員上報受災的田畝數量,並且還要整合名冊,以及具體的受災時間,甚至要求對方,選取當地苗種,呈遞京城。
這種決定,若是放在朝堂上提出來,必然是要被認作荒謬的。
可朱元璋吃過苦,受過災,心中比誰都清楚,那些官員會借著災荒,做出什麽勾當。
朱榑這種行為,雖說有些不近人情,可畢竟還是同意了,暫時緩收賦稅。
而且在文書末尾,朱榑還提出,會暫借一批糧食,給當地官府,用於救濟百姓等等,待到事情查清,酌情給與免除。
在朱元璋的心裏,這種策略,雖說依舊有些笨拙,可也的確會有效果。
隻是在執行上,隻怕要有些麻煩,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一些名聲上的影響。
可他的這份擔憂,落在朱榑眼裏,卻成了不滿。
瞧著朱元璋的神情,朱榑心裏,忍不住再次泛起嘀咕。
【老頭子不會是覺得,我不近人情,想要教訓我吧?】
【這兩年的災雖說也有一些,可我就不信,一個地方,連著遭了兩次災,卻要在年底,才進行上報,請求朝廷援手。】
朱榑的這種想法,自然是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
他盯著朱榑,眼中閃過一絲狐疑,他很好奇,朱榑究竟是從什麽地方,學到了這些。
畢竟按道理說,他和朱標,都算是宋濂的弟子,而宮中其餘教習,也都是遵循孔孟之道的文人、儒生。
這些人若是寫詩文什麽的,各個都是好手,可若是掄起揣度人心之類,卻實在低劣的嚇人。
也正是因為這些,朱標才會和胡惟庸等人,始終隻能周旋,卻無法壓製。
有了胡惟庸在前,朱元璋內心裏,對於這套假仁假義,更是厭惡至極。
反倒是朱榑這種處置,更為受用。
聽到朱榑的心聲,朱元璋道:“放心,你隻管如實說便是了,咱沒有要怪你的意思。”
朱榑心中更加疑惑,但也不敢不說。
他微微躬身,朝著朱元璋解釋:“父皇,兒臣記得,本朝前次丈量土地,清查田畝,似乎還是前年。
大明開國以來,便在清查土地,編造魚鱗冊;
可實際上,官員士紳相互勾結,許多賬冊,其實未必屬實。
至於稅款,實際上也大多是在窮人身上反複盤剝,至於那些握著大批土地的富戶,卻沒出過什麽力。
所以兒臣覺得,對於他的話,自然不能全盤相信。
況且這地方官之前是否受災,兒臣並不清楚,一時間也顧不得去查閱舊的文書,隻能用了這權宜之計。”
朱元璋點點頭,心中忍不住回想起了小時候的經曆。
他歎了口氣, 道:“是啊,清查土地本是好事;可賬麵上的土地,倒有許多都被拋荒了,不知的還以為我大明有數不盡的農田。”
朱元璋說著,不自覺地頓了頓,而後才又繼續。
“可你這麽做,是要得罪的人,萬一人家真有災,到時候你可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朱榑聽到這話,臉色瞬間變得有些難看。
朱元璋所說的,他自然也知道,可到了如今,他又哪有什麽退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