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羅天大醮
字數:5181 加入書籤
“傳那白光遠來見朕!”
“朕要聽他的解釋!”
神皇龍顏震怒,一股宛如十萬重山巒的恐怖壓迫感,幾乎將整個皇宮籠罩在其中。
文武百官皆是噤若寒蟬紛紛跪拜在大殿之上。
那怕是太子此時臉色也是變得無比煞白,眼中滿是慌亂之色。
神皇看著那神色異常的太子,沉聲道:
“太子,看來讓你管理六部,讓你有些分身乏術了,連監察之事都辦不了。”
“你這兵部,就給鸞兒吧。”
神皇此話一出,大殿上的一眾文武百官皆是猛地抬起頭來,露出一臉的不可置信!
神皇這看似簡單的兩句話,便是直接表達出了其對這個太子的不滿。
並且將這六部之中統禦兵馬的兵部交給了蘇鸞。
這一下,等同於打斷了太子的一隻臂膀!
“兒臣……兒臣遵旨!”
太子心中充滿著不甘,可也隻得低頭應聲。
蘇鸞神色依舊無比鎮靜,仿佛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蘇鸞定了定心神後,便是上前領旨。
這個時候,可不能有任何推脫,那怕是表麵功夫都不行。
當今神皇最為討厭表麵功夫,賞賜就是賞賜,接著就行。
等到這百官退朝後。
蘇鸞與陸沉是最後離開朝天殿的,兩人緩步在白玉台階之上。
“父皇還是對此事存疑。”
蘇鸞駐足停下腳步,看著在那九天之上飛過的一隻鸞鳥,緩聲道。
陸沉手執拂塵,淡笑道:
“郡主,殿下畢竟是東宮太子,帝後的唯一血肉,怎麽會因為一小小的密信,讓這太子徹底失勢。”
“若是那白光遠聰明一點,此時就應該連忙從白虎關滾回來了。”
白光遠雖是鎮邊大將軍,可是在這四大鎮邊大將軍之中,此人在軍中的威望,是最為低下的。
並且這鎮守白虎關的白虎軍,乃是上一任大將軍白定軍一手培養的。
自從那白定軍戰死沙場後,這大將軍一職空了出來。
那統禦六部的太子,便是將這白光遠力排眾議地推上了白虎關大將軍的位置。
那怕這白光遠是神王境大能,並且鎮守了三年邊關。
可是這白光遠能力,完全擔不起這大將軍之職,在白虎關永遠是輸多勝少。
“如果我是太子,他白光遠是不會活著抵達皇宮。”
蘇鸞眼中露出一絲忌憚與凝重之色,緩聲道。
現在的神皇對於此事還有著存疑。
連那位皇子是誰,神皇都未在文武百官麵前說出。
陸沉微微搖了搖頭,手捏法印,說道:
“陛下難道會不知太子心狠手辣?”
“陛下讓郡主接手兵部,這便已經是在敲打了。”
蘇鸞眼中一縷殺機閃過,頷首道:
“若真到了那一步,我這大哥,也休怪小妹無情了。”
陸沉不在說話,而是緩步往前走去。
“國師,今晚可要來喝上一杯?”
蘇鸞忽然呼喊道。
陸沉轉過身來,微微躬身道:
“郡主,貧道今日還要去那欽天監觀察諸天星鬥大,實在脫不開身。”
“改日貧道定會登門拜訪。”
蘇鸞還禮,笑道:“好!”
……
東宮。
“混賬!”
“這白光遠真是個混賬東西!”
太子將手中價值連城的白玉瓷猛地摔碎在地上,震怒不已。
東宮內一眾幕僚,一個個噤若寒蟬,不敢言語。
“我與他的密信,究竟是如何被那牛鼻子老道截獲的?”
太子強行鎮定下來,神色陰冷,看著一眾幕僚,冷聲問道。
自己與那白光遠暗中一直有那密信來往,並且隻有自己宮內的幕僚才能得知。
每一次的密信送出,都是自己的親信,連自己的母後都不曾知道。
那陸沉隻不過是去了一趟玄武關,這怎麽會截獲自己與那白虎關的密信?
“殿下,這當務之急不是糾結這密信之事。”
“而如今兵部成了郡主的囊中之物,顯然是陛下為了製衡我們東宮而設下的。”
“若是那白光遠被押回皇宮,在神皇麵前,恐怕這白光遠什麽都會吐出來!”
一幕僚神色凝重,沉聲道。
太子冷笑一聲,寒聲道:
“白光遠這個不成器的廢物,也是時候為本太子盡忠了,希望他還有這覺悟。”
說完後,那太子眼中一縷殺機閃逝而過。
“不過那牛鼻子老道陸沉,屢屢與本太子作對。”
“此人,必不可留。”
太子沉聲道。
太子手中不知何時,竟是多了一串念珠。
眾所周知,這位太子不僅用鐵血手段,讓半個宗門界都皈依在了腳下。
更是與那被道門屢屢打壓的佛門聯合在了一起。
甚至暗中與那第一殺手組織羅刹鬼,有著不清不楚的聯係。
幾乎整個天武皇朝內的幾個大勢力,都已經成了這太子的手下。
唯有那天武大軍,是這太子不敢沾染的。
……
皇宮,欽天監。
在這欽天監內,一眾道士正在布置著一座羅天大醮陣法。
而那身為掌教的陸沉,則是端立在九百九十九層高的白玉樓上,沐浴著晨曦微風,將整個皇宮的恢宏景色收入眼底之中。
此時已是夜色朦朧,可是這皇宮內一盞盞鯨油燈綻放出的燈光,幾乎將整個皇宮照如白晝。
“掌教,羅天大醮已經布好了。”
一個身穿著麻衣道袍,背負法劍的中年道人,拱手道。
“好,此次羅天大醮,就由你來主持吧。”
陸沉將目光收回,看著麵前的道人,淡笑道。
這中年道人,乃是當今道門的第二人,一手法劍,可斬世間邪祟鬼神。
李成玉眉頭微微一皺,有些不解道:
“掌教,您又要遠行嗎?”
陸沉沒有直接回答這李成玉的問題,而是看著身後的欽天監,喃喃道:
“將整個道門拖入九子奪嫡之中,我真的沒有做錯嗎……”
李成玉聞言,神色默然不在說話,而是悄悄退了下去。
眼前這位掌教,實在是背負了太多。
若是當今太子賢明仁德。
這陸沉又怎會不顧背上罵名,冒著整個道門覆滅的風險,強行插手其中。
隨著羅天大醮的完成,許多道門的弟子都紛紛從白玉京退下。(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