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寫詩的人假正經
字數:2904 加入書籤
朱由檢點了點頭,似有感歎道:“記得那個時候,閣老還在朕的對立麵,而吏部尚書段文光還尚在人世。朕也沒想到表麵上看來作為一個整體的京師大員,隨著朕的死訊在頃刻間就成了如此一個地步……如若先生不提醒,我還真忘了這麽一撥人。”
方知有輕輕一笑,“這幫文人書生以前不管來曆何處,可自大經過了那件事之後,他們便是和京師地那些大員對上了。和東林黨、複社等不一樣,他們雖然出身也是士紳地主階級,可是都是各處的小家族。這些人雖然比貧農的生活好得多,可在平時地生活裏也沒少受那些士紳地主的欺壓……”
朱由檢聽完方知有地分析想了想,然後笑道,“朕記得不錯,先生的出身,應該和他們差不多吧?”
方知有點點頭,對著朱由檢認真說道,“其實像我這樣出身的人,在我們大明除了農民卻是占了很大一部分。這部分人有個顯著的特征,可以用高不就低不能來形容。於才識來說,他們個個都是真才實學,不比那些世家子弟差多少。
隻是我們大明的官員任用從來都是關係套著關係,所以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能做到出仕功成,一方麵靠的是寒窗苦讀,真才實學;另則,也是看自己的運氣。在應試中如果能碰到一個相對公正的官員,那麽我們的學識也許會被人采中。可大多數時間,我們就算在鄉試中名列前茅,卻是沒有會試的資格……”
朱由檢歎了口氣,“是啊,自朕登極以來,我大明的科舉考試中鄉試和會試一直由禮部尚書錢謙益管理,就算是朕負責殿試,可來到太和殿的所謂人才,都是他們早就內定好的。朕索性在最後幹脆聽之任之,看看這錢謙益能做到何種程度!”
方知有聽聞咧嘴一笑,“要不是陛下給這個禮部尚書來一招捧殺,依著他以前的性格,也斷然做不出如此弑君大罪!”
朱由檢聽完不置可否,隨即靜靜看著方知有認真道,“先生說捧殺也好,說他是自取滅亡也罷。其實在朕心裏,也曾經在有段時間真正相信過他。”
也許方知有此時有些不明白朱由檢這句話的意思。
可在朱由檢心裏,對於錢謙益,他一開始並沒有把他放在真正的對立麵。
朱由檢知道,如果不說錢謙益在明末政壇上的所作所為,於文學方麵來說,曆史上的錢謙益也算是一個人才。
作為詩人,他開創了有清一代詩風,與著名詩人睢陽袁樞多有往來。
當時人稱“前後七子而後,詩派即衰微矣,牧齋宗伯起而振之,而詩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從風,一歸於正。其學之淹博、氣之雄厚,誠足以囊括諸家,包羅萬有,其詩清而綺,和而壯,感歎而不促狹,論事廣肆而不誹排,洵大雅元音,詩人之冠冕也!”
作為史學家,錢謙益早年撰《太祖實錄辨證》五卷,立誌私人完成國史,他於弘光元年、順治三年兩次欲修明史,雖然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如願,但人們認為“虞山(錢謙益)尚在,國史猶未死也”,可見對他史學才能的極度推崇。
作為文章家,錢謙益名揚四海,號稱“當代文章伯”,黃梨洲《忠舊錄》稱他為王弇州(世貞)後文壇最負盛名之人。
作為藏書名家,錢謙益盡得劉鳳、錢允治,楊儀、趙用賢四家書,更不惜高價廣肆購求古本,構築“絳雲樓”,收藏宋元孤本書於其上,“所積充牣,幾埒內府”。
錢謙益在文學方麵的造詣除了上麵所說的這些,朱由檢真正對他心有不忍的是錢謙益對於唐詩的收集整理。如果沒有錢謙益這個人,可能後代人就看不到那麽多的唐朝文瑰。
所以在朱由檢心裏,一個讀了那麽聖賢詩書的人,他怎麽會做出這等有損文人骨節的事情。
在韓爌加入天子陣營之前,朱由檢一直以為錢謙益能成為這樣,可能是受到韓爌的曲引,可大明天子心裏的明末第一奸臣卻是在最後的時刻做出了洗心革麵的壯舉,而那個他一直寄有厚望,一直給他機會的錢謙益卻是走上了弑君謀逆的道路。
心裏獨自感歎了一會,朱由檢最後苦苦一笑,“我突然記起了一句話,寫詩的人假正經,聽詩的人最無情……也許,這個寫詩的人就指的是如錢謙益這等文豪吧……而那些聽錢謙益詩文的所謂東林黨人,又做出了什麽樣的事情呢……”
方知有輕輕給朱由檢添了一杯新茶,“想不到陛下還能說出這般語句,說到這裏,學生倒是聽成甫說陛下在元宵燈會和一個叫金聖歎的才子比詩的盛況,學生當時聽完卻是在想,不論文武,還有什麽是陛下不會的……”
朱由檢聽完擺了擺手,“我說先生,什麽時候你也會這樣寬慰人了。對了,既然說到那幾個書生,我想你不會隻是隨口一提吧?”
方知有回道,“不瞞陛下,學生在上個月,的確見過這群人當中的幾個領袖。通過天津衛的事情,他們可是把太和殿裏的那些個重臣可都記恨上了。我試探了他們一下,發現這些人的文采還真不是蓋的。想了想讓他們做官也許是紙上談兵,可是讓他們成為我們大明報的執筆者,卻是給了他們一個最合適不過的舞台。”
朱由檢聽完長眸一亮,“這倒是不錯。其實文案宣傳一直被我們輕視了,不管是過段時間對東林黨的口誅筆伐,還是不遠的將來我們對大明子民的教育乃至外交等等,大明報在以後可是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方麵,先生還真要重視再重視!”
方知有一聽高興道,“真不虧是陛下,學生正要此意。我大明貴為禮儀之邦,上到重臣,下到寒士,他們中有些人對於名節的追求可比性命還看的重要,如果我們通過大明報時常報道出一些貪贓枉法者,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