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心理谘詢的非技術性醫患關係
字數:3681 加入書籤
心理谘詢中的醫患關係是指谘詢師或心理醫生(包括護士)與求詢者之間的關係。醫患關係可分為技術性醫患關係和非技術性醫患關係兩大類。前者是指實際醫療措施的決定與執行中的醫患之間的關係,後者指技術性醫療實施以外的,屬於求醫過程中醫患雙方的心理與社會方麵的關係。
非技術性醫患關係是心理谘詢過程中醫患關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麵。許多研究證明,醫患關係的好壞反映著個體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一種心態,直接影響著谘詢環境,與心理谘詢的效果關係很大,甚至是療效的決定性因素。因此,心理谘詢師建立醫患關係的能力是重要的臨床技能之一。
一、谘詢幫助的單向性
谘詢幫助的單向性是指谘詢師和求詢者之間的幫助和服務是單向的而不能是雙向的,即隻要求谘詢師幫助求詢者而不能要求求詢者幫助谘詢師。谘詢師必須明白,在整個谘詢和治療過程中,幫助求詢者解決心理問題是自己的義務和天職,除了規定的義務和費用以外,求詢者對谘詢師不存在與谘詢內容無關的義務和責任,也沒有其他任何附加條件或交換條件。正如凱夫(kanfer)和戈爾茨坦(goldste)指出的那樣職業幫助關係好像是單行道,隻將益處通向病人。
誠然,谘詢師在谘詢過程中,其心靈也得到淨化,認識也在提高,但這畢竟是谘詢過程的副產品,其本身不是心理谘詢的必備內容,也無需刻意追求。
谘詢關係的單向性並非指谘詢師和求詢者之間作用的單向性,其內涵主要是指醫患之間的責任關係。
二、谘詢範圍的限定性
谘詢範圍的限定性是指谘詢師在心理谘詢過程中,其作用是有限的而不是無限的。
心理谘詢本身是一種具有診療性質的活動,谘詢師在谘詢過程中應緊緊圍繞求詢者的心理問題,在心理學範圍內提供職業服務。那種認為谘詢師可以或應該為求詢者提供全麵的、無限的關心和幫助是做不到的,相反,過多的、沒有必要的關心對建立正常的谘詢關係常常有負麵影響。心理醫生對求詢者超越了心理谘詢職業範圍的幫助,有時甚至是有害的。例如,當涉及法律問題時,谘詢師不能代替當事人打官司(可提出建議);遇到家庭糾紛不能為某一方去爭辯(可共同討論)等等。被卷入當事人的糾紛之中或是被移情的谘詢師往往是幫助不當所致。
在谘詢幫助過程中,谘詢師應牢記自己的身份,在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中把握好分寸,與求詢者保持必要的心理距離。切不可感情用事,不受約束。對於當事人提出的建立朋友、戀愛和其他特殊關係等,應予以謝絕,直至治療結束。
當然,谘詢關係的單向性並不排斥谘詢師給予求詢者的其他幫助,例如對生活困難的求詢者予以經濟支持,但這種幫助隻能是無償的和不求回報的。
三、谘詢幫助的係統性
心理谘詢的目的是幫助求詢者解決心理問題,更好地保持身心健康、適應環境和發展潛能。因此,谘詢師應以高度的責任心,緊緊圍繞這一目的,給予當事人以專業的、係統的心理輔導和治療,而不應有任何保留。
谘詢關係的係統性要求心理醫生對心理谘詢的目的有一個全麵、完整的理解,要以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哲學思想指導谘詢的全過程,詳細地詢問病史,耐心細致地進行全麵檢查,從當事人軀體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三個維度進行多軸診斷,認真設計治療方案並予以實施,力求達到最佳的谘詢效果。那種隻局限於當事人具體問題或某一症狀的解決為目的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和敷衍了事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四、谘詢關係的時間與空間性
谘詢師和當事人之間的谘詢關係是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限製的。谘詢關係的時間性意味著醫患關係的存在是從谘詢開始到谘詢結束,心理谘詢一旦完成,原來的醫患關係即不存在,除非求詢行為再一次發生。谘詢關係的空間性是指醫患關係隻存在於特定的場所,即心理谘詢室或治療室。在其他場合,例如在辦公室、商場,或是偶然碰見或者聚會等,均不存在那種醫患關係。
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以外,谘詢師在與當事人交往過程中應有正常的人際關係意識,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身份,還對方非“病人”身份。否則會給求詢者帶來心理壓力或因此對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負麵影響。
五、谘詢師能力的有限性
即使是受過正規訓練並依法取得職業資格的心理醫生,也應該意識到任何人的知識、能力和經驗都是有限的。麵對錯綜複雜的心理現象,心理醫生隻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當事人提供有效的幫助,而決不能不懂裝懂,自以為是。要以認真、負責和科學的態度進行谘詢活動,最大限度地保護求詢者的利益。
心理谘詢師的能力與其知識結構和所接受的訓練有直接的關係。例如在美國,從事這方麵工作的人員有臨床心理學家、谘詢心理學家、學校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等,每一類人員由於所受的教育和訓練的不同,其服務範圍有一定的差別。臨床心理學家一般具有哲學博士學位或社會科學類碩士學位,可以獨立開業,從事心理治療和心理評估工作;谘詢心理學家大多在普通大學接受教育,更傾向於解決個人的煩惱;學校心理學家也多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他們主要在中小學為教學、職業谘詢等目的進行智力等心理測驗,對在校學生進行與教育有關的心理治療;而社會工作者一般在社會科學類大學裏學習並獲得學位,他們更多的是幫助個人在社會係統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心理谘詢師的業務能力還與他的經驗和學識水平有關。因此,心理谘詢師對自己的能力應有自知之明,並且養成具備自我反思和修正原來判斷的能力和習慣。對那些力不能及的問題,應小心從事,謹慎處理,必要時應及時請求同行或有關專家的幫助,或請求會診或轉診,以免延誤求詢者的病情。
六、谘詢內容的守密性
為當事人保守秘密是心理醫生的一項基本義務。心理醫生不僅在谘詢的全過程中,而且在谘詢結束以後,都有為當事人保守秘密的意識和義務,並承擔必需的法律責任。在谘詢中,心理醫生應尊重當事人的知情同意權和保密權,允許當事人不提供真實姓名、地址等信息。對於那些診斷和治療需要的信息,應向求詢者說清道理,使其自願提供。
心理醫生對谘詢過程中所獲得的信息或材料都應防止向外泄露,除非同行會診或研究需要,不能隨意供人查閱,更不能將求詢者的經曆作為生活中的閑談笑料;心理醫生在研究、講課等學術活動中需要引用某些谘詢材料,應首先征得當事人的同意,或者對資料進行修飾,使他人無法認定方能使用。
心理醫生在谘詢過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件事,都應盡量避免過分幹預他人的,不要隨便了解與谘詢無關的問題,更不能引誘或強迫當事人暴露個人問題。
非技術性醫患關係具有廣泛的外延,每一項內容都反映著醫患之間的道德關係、利益關係、價值關係、法律關係和文化關係。非技術性醫患關係在心理谘詢中較之於醫學臨床中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它與技術性醫患關係聯係更為密切,可以說,心理谘詢中的非技術性關係是心理谘詢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些谘詢與治療理論中,甚至是關鍵性因素。當然,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考察,非技術性醫患關係與技術性醫患關係是不能截然分開的,它們作為心理谘詢工作者必備的知識與能力的整體構成,是每一位心理醫生都必須掌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