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蒙古!東進!

字數:2499   加入書籤

A+A-




    蒙古迅速殲滅了北部女真,隨後開始大舉南下,南部零星的女真部落已經不再是蒙古人的對手,哲別和木華黎猶如兩隻利劍,橫掃了整個女真部落。隨機大舉南下,正麵迎上了唐軍的主力。此時唐軍正與李尚正麵對峙。突然被蒙古大軍背刺,唐軍雖然勇猛但也抵擋不住。為了避免全軍覆沒,李靖決定暫時撤退。此舉得到了蘇定方、薛仁貴諸將的一致讚同,隨後李靖大軍決定返還遼東。
    眼見唐軍撤退,李尚迅速派張郃、嶽飛諸將重奪失地,三方重回開戰之前的格局,唯一的不同是蒙古擊敗了女真各部,成為了此戰最大的受益者。
    而在遼東半島上,唐國城內,一場密謀正在進行。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帶領著諸將及數千心腹,飛快北上,重回了半島。在唐國城外眾人登陸,正遇上前來迎接的魏征、徐世勣二人,此二人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心腹,正是二人設計讓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趁機誅殺李世民,從而奪得兵權,徹底一同唐國。此時一見李孝恭和殷開山二人,魏征連忙開口,問大事如何。此時魏征還不知道二人已經反水,還以為二人是李建成派回來接手唐國城的將領。
    【姓名:魏征
    武力:77?智力:92?統率:62?政治:100
    簡介:魏徵,字玄成,下曲陽縣人。唐朝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
    魏徵早年參加瓦崗起義,跟隨魏公李密,但不得重用。武德元年,歸降唐朝,並說服李密舊部李勣獻地歸唐。後授太子洗馬,輔佐太子李建成,獻策平定劉黑闥。玄武門之變後,歸於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初授諫議大夫,奉命安撫河北的前太子、齊王舊部。貞觀元年,升授尚書左丞。貞觀三年),遷為秘書監,參預朝政,校定古籍。貞觀七年,改任侍中,負責門下省事務。累授左光祿大夫、太子太師,封鄭國公。他多次直言進諫,推行王道。曾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主張“薄賦斂”,“輕租稅”,“息末敦本”,“寬仁治天下”等,對李世民的行動及施政給以極有益的影響,輔佐李世民共創“貞觀之治”。貞觀十七年,魏徵去世,享年六十四歲。獲贈司空、相州都督,諡號“文貞”。隨後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
    李孝恭見兩人如此詢問,冷笑了一聲,大喊:“李建成謀反,已被誅殺,你二人也要造反嗎?”隨後便用眼見警示左右拿下兩人,左右的士兵頓時心領神會,一擁而上將魏征和徐茂公拿下,隨後後麵的士兵一鼓作氣,衝進唐國城內。城內的李淵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便被二人及眾士兵拿下。唐國的朝政大權竟被李世民一瞬間掌握。
    【姓名:徐世勣
    武力:32?智力:98?統率:88?政治:82
    簡介:李勣,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1],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破突厥、高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勳卓著,被朝廷倚為幹城,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2]曆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總章二年十二月戊申日,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歲。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但李世民在唐國內也並不是一家獨大的,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唐國內經營已久,自然有一部分勢力。在遼陽半島內,北麵有燕城的首領名叫羅藝,是李建成的心腹大將,問聽李建成被殺。當即大怒,隨後便率領燕城和周邊幾個村子反了,派其子羅成征討李世民,向著原來李濤的首府遼陽城殺來。而另一邊,李靖、蘇定方、薛仁貴諸將為了自保,決定向唐國境內退卻。而唐國邊境上,韋挺、馮立二人手中掌握著萬餘兵馬,二人因為之前一直支持的是李建成,生怕李世民當政之後會拿二人開刀,誅殺二人。因此二人也想反,但又恐怕自己不是李靖、蘇定方、薛仁貴等人的對手,便召集了侯君集、王矽二人商議,二人皆認為現在蒙古勢力大,應該對外聯合蒙古,再不濟也要聯合和李世民有仇,現在元氣大傷的李尚,裏應外合,擊破李靖、蘇定方和薛仁貴,然後再由韋挺、馮立二將率大軍和羅藝匯合,共圖大業。二人皆認為此計可成。便派人去聯合蒙古。
    此時的蒙古橫掃了整個女真草原,勢力正盛,本欲南下,但奈何此時後方不穩,女真的殘部雖然被打的四分五裂,但在各地還能出了一番波浪,蒙古隨人馬不缺,但又不好趁勢南下,隻能暫時先收下了二人的禮物,暫緩出兵。
    而另一邊,李尚問聽李建成的殘部來找他聯合,立即派人去召喚了郭嘉、田豐等謀士來商議,郭嘉和田豐都認為此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當先和二將聯合,派一上將領兵東出遼陽,趁機奪了遼陽,以此為根據再徐徐東進。但於成龍、王安石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見,二人都認為現在齊國元氣可謂大傷,而且南方和曹操的戰事也遠還沒有結束,不適宜再繼續東出,不如趁此機會和李世民暫且罷兵修好。待擊敗曹操之後再尋機東進,李尚聽後思索了一下,認為王安石、於成龍等人言之有理,不如罷兵,隨機將二將派來的使節好生招待了一番,便讓二者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