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悟空如有人送你帽子,千萬別戴

字數:3302   加入書籤

A+A-


    敢情這煞神是菩薩安排的?

    唐玄奘對觀音菩薩那是非常的敬重。

    在化生寺講經時,雖然腦海裏時常會浮現李恪那些經典的道言妙語,

    可當玄奘聽聞菩薩說西方有大乘教法三藏,

    可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更能修無量壽身,甚至能作無來無去。

    玄奘歡喜,後觀音顯身,玄奘感念菩薩指路,為世人指明脫離苦海之法,

    所以玄奘很敬重菩薩。

    如果不是李恪事先和玄奘辯論佛法,讓玄奘的心裏也種下了道根,

    不然的話玄奘對菩薩和佛門會盲目的崇信。

    畢竟玄奘從小就泡在寺院,根深蒂固,前世的記憶雖未覺醒,但僅僅靠那一次辯論讓玄奘完全動搖是不現實的。

    當時的李恪就一個念頭,那就是讓玄奘不排斥華夏的道門。

    慢慢將玄奘塑造成一個佛道兼修的人物,讓玄奘擺脫完全成為佛門的可能,

    簡言之就是讓玄奘成為一個佛、道的紐帶。

    對於孫悟空,則是有意讓其成為道門在佛門的臥底。

    如今唐玄奘和孫悟空第一次見麵,卻非佛門安排的場景

    聽聞孫悟空說他是受菩薩點化願做自己的徒弟,護佑自己上西天取經,

    唐玄奘的懼意才消散。

    心中默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既有菩薩點化,願入沙門,有此善心可喜可賀”

    見唐玄奘還有話說於孫悟空,便道,“我等有話可先入門,移至茶室再慢慢暢敘。”

    茶室內,茶香飄飛,李恪、陳玄奘、孫悟空三人落座。

    談起西天取經的話題,李恪說道,“西去取經,路途多磨難,

    如遇難處記得還有無極書院在後麵給予臂助。

    玄奘法師雖佛心,然肉眼凡胎,有時要多聽聽孫大聖說什麽”

    唐玄奘點頭稱謝,再次打量孫悟空。

    入茶室後,孫悟空和唐玄奘各自來了一番自我介紹。

    孫悟空那雙耳朵能聆三界之音,對唐玄奘多有了解,自我介紹不過是補充。

    唐玄奘對悟空知之甚少,孫悟空自我介紹後,他震驚的顛覆三觀。

    “悟空,這法名好,為師再與你起個混名,叫行者,如何?”唐玄奘還是給孫悟空起了一個名字。

    似乎西遊之路變了又沒變。

    孫悟空道謝,“多謝師父,你喜歡就好。”

    李恪則對孫悟空說道,“西去之路山高路遠,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

    望大聖多三思而行,記得自己此行的初心即可,不必太過用力”

    李恪說的很含蓄,話中帶話,孫悟空聽得出李恪有話交代。

    於是三人吃過晚齋後,唐玄奘休息,隻留下李恪與孫悟空。

    孫悟空眼含笑意道,“大哥,有話直說無妨。”

    李恪道,“大聖此去路上,不久如有人送你帽子戴,千萬別戴,

    再好看的帽子都沒有自由來的好。”

    孫悟空一愣,他自有神通後對某些事能看穿虛妄,

    聽李恪如此說,知道是李恪好意,便心下暗暗牢記,“多謝大哥提醒,老孫天地遨遊自由慣了,自然不願被一頂帽子束縛。”

    李恪還是不放心,孫悟空崇尚的是自由,是平等,不然不會反天宮,

    不服管教的孫悟空,如來是不放心的,

    觀音知道如來之意,這才有後麵的設計。

    李恪試圖改變猴哥的命運,“大聖的道心難得,

    取經路上如果帶著一個箍,身心都會收到限製,

    我深怕大聖道心被禁錮。”

    “大哥,老孫也知道這取經的勾當是如來和菩薩攛掇的,

    如來不會放心俺老孫出山,料想必有後手,

    大哥所說的箍究竟是什麽?”

    李恪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要想徹底爭取孫悟空入無極書院,

    那就要坦誠,所以他選擇將自己前世帶來的地金手指好好的在這個世界應用。

    有孫悟空這位戰神在,未來他李恪的夢想實現的難度就會較少不少。

    “這箍叫做緊箍兒,是如來為管教大聖不聽使喚,

    特用此寶戴在頭上見肉生根,再念頭緊箍兒咒,

    可令大聖眼脹頭痛,腦門皆裂”李恪將所知道出。

    聞言孫悟空大怒,“這個老禿子

    虧他整日參禪念經,怎如此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