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初識之光的本質

字數:4573   加入書籤

A+A-




        啄木鳥事務谘詢所。

    「“不墜之火”是“燭”相起源之主、神聖火焰之主、希望啟明之神,輝光真實之影……」

    「“無終賦格”指引攀升藝術之頂,祂執掌“燭”之相位,故而是靈感之主、複調之神,祂又執掌“鑰”之相位,故而還是理性之主、指揮之神。某場高位格秘儀存於曆史,重現祂的言辭,  引發祂的過問,用以增加儀式感的禮器名為“舊日”……」

    範寧看著攤開的筆記本,在來時的馬車上,自己已將新的更高位階隱知記錄於此。

    “禮器一般會帶有千奇百怪的神秘特性殘留,但這根材質不明,名為“舊日”的指揮棒,從移湧帶出後做了反複嚐試,  似乎就真隻是一根指揮棒……非得要說它具有特性,  我隻覺得它造型拉風,手感和我的指揮偏好異常對路,就連放在胸口內襟都貼合得恰到好處……”

    範寧收好它,看向桌上兩杯常溫的水。

    靈感絲線纏繞其上,劃定空間後,采用了另外一種不曾試過的單向拉扯方式…

    幾秒鍾異變漸起,玻璃杯其中之一整個凝成堅冰,冒著白煙,另一杯徹底沸騰,熱氣翻湧。

    在晉升有知者時,範寧獲得的“初識之光”是“溫度的交換”,而中位階後,他的“初識之光”獲得升華,不僅溫度交換的距離和範圍大幅增強,  還多出了另一種操控方式——直接控製兩處溫度的單向流動!

    速度上並非近乎瞬時,  比溫度交換慢上不少。

    範寧此前一直都能理解為什麽是“溫度”,  因為溫度和火焰屬於“燭”的無形之力,  但他不理解為什麽是“交換”,也不理解這與見證之主“無終賦格”有何關係。

    而在幾次靈感和明悟之下,  掌握了更多關於“無終賦格”的奧秘後,他提出了一個猜想

    “初識之光”的本質,或來源於祂所啟示的部分複調創作技法!

    於是範寧握著筆,試圖將已有記錄做進一步補充。

    「複調音樂寫作技法轉置、逆行、擴縮、倒影、密接和應……」

    ……等等。

    ……說起來,這個世界的人們創作音樂多以靈感驅動,雖然總結出了一些概念和技巧,但作曲理論根本沒有形成獨立的四大件《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分析》《配器法》,而是以《作曲學》一以貫之。

    換句話說理論不成係統。

    見證之主“無終賦格”同時執掌“燭”與“鑰”兩種相位,祂的奧秘不光包括靈感,還應包含理性!若自己想踐行祂的規則…

    範寧心念電轉,合上了這本筆記本,然後回身從書櫃裏拿了一本新的。

    他在扉頁寫上了《對位法》三個大字,然後翻到第二頁,寫上

    「一種在音樂創作中,使兩條或更多相互獨立的旋律同時發聲,並且融洽和諧的理論技法,它是複調音樂的主要寫作技術。」

    考慮到目前的靈感碎片屬於進階技法,  為留有整理和循序漸進的餘地,範寧第二次直接翻到了偏中間的頁碼處,  繼續書寫

    「若有兩條旋律並行,組成複調音樂,且它們按照一定的音程關係上下轉位並互換後,依舊能和諧並存,則可將其稱為“二重對位”。」

    「這裏所說的把兩條旋律上下轉位的技法,就叫「轉置」。」

    「當「轉置」的音程關係為八度時,稱為“八度二重對位”,相當於兩條旋律性質未變,僅僅互相交換了聲部位置。如原先小提琴拉旋律1,大提琴拉旋律2,而後小提琴拉旋律2,大提琴拉旋律1。」

    ……

    “因此,見證之主‘無終賦格’所啟示的‘溫度交換’,其本質為「轉置」的一種特殊情況。”範寧寫到這時,心中已然明朗。

    他繼續思考目前獲得的第二種操控方式,翻頁提筆繼續

    「現有一條旋律,將其順序倒轉,逆向書寫,如將“do、i、fa、sol”書寫為“sol、fa、i、do”,則可將後者稱為前者的「逆行」。」

    「若同樣是兩條旋律並行,組成複調音樂,將它們「逆行」處理後,依舊能和諧並存,則可將其稱為“逆行二重對位”。」

    ……

    “靈感在兩杯之間單向拉扯,低溫更低,高溫更高,憑空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溫度差……因此,見證之主‘無終賦格’所賜予的第二種操控方法,其本質為「逆行」的一種形式”

    範寧擰緊鋼筆帽,閉上眼睛,在下一刻,堅冰從融化到沸騰,沸水從靜止到冰封,如同水杯瞬間交換了位置。

    再過幾秒後,它們又恢複到了正常的溫度,隻是杯外和桌麵留有水漬。

    將見證之主奧秘與無形之力的關係梳理清楚後,他感覺到了靈性無比通透。

    “範寧先生,給您送來《提歐萊恩文化周報》,新曆913年第4期。”

    “謝謝。”

    範寧翻開這本裝潢時尚精良的刊物。

    “《分歧與彌合——從“死神與少女”看未來的藝術品》?”範寧念出了首版有些長的標題。

    音樂沙龍上結識的音樂專欄主編唐·耶圖斯,在專場音樂會結束的第二天,複試評比的最後一周,終於發表了他的重要樂評。

    樂評分為三個部分,先是分析了大量的往年作品與評論,將“標題音樂”與“純音樂”的論爭抽象為“內容”與“形式”兩個範疇,然後指出了範寧的弦樂四重奏《死神與少女》在“內容”範疇的彌合性與趨同性,稱其聆聽感覺為“浪漫的哲思從古典守序的音樂軀體中湧現,好似健康而富有彈性的血管中流動著激情的血液”。

    在最後部分,他客觀提及“標題音樂”與“純音樂”論爭的更大分歧在於“形式”。

    “這位耶圖斯也是神秘主義者?”範寧在這裏讀到了神秘元素的暗喻。

    「若將藝術同樣區分為表象和意誌,那最高形態是什麽?如果最高的共同藝術形式是歌劇(戲劇),那麽音樂同美術、舞蹈和詩歌就隻是實現它的表象;但如果音樂本身就是最高藝術啟示,那麽它就是意誌的集中體現,而其他藝術隻是意誌的間接反映。」

    「《死神與少女》是此道詰問中的一個微小擾動,雖然其力量尚不夠下出定論,但我們看到了作曲者已為未來的藝術品勾出了輪廓的剪影。」

    “如果那句古查尼孜語寫成的隱知傳遞律全然真實,且杜邦所說的第三類傳遞法實證有效,那麽至少在這個世界,我認同第二種觀點。”範寧深吸一口氣,合上了周報。

    “前世的瓦格納在推行‘樂劇’思想時,秉持的是第一種觀點,但後來他仍舊折服於叔本華的‘音樂意誌論’,即耶圖斯這裏闡述的第二種認為音樂本體才是最高的藝術形態說起來,尼采將瓦格納的《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稱為‘一首交響曲’,確實是一針見血。”

    “早,卡洛恩。”

    瓊敲了敲虛掩的門,然後推開,愉快地問好。

    少女清甜的嗓音打斷了範寧的思緒“瓊,今天才周五,大一剛開學,你沒課嗎?”

    “我請假了,有個重要的事情,要跟你商量。”

    “嗯?你先坐。”

    她在範寧辦公桌的對麵落座,臉上表情很認真“西爾維婭的下一次聚會,我們到底應不應該參加?”

    1秒記住114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