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第三種解法(4K二合一)

字數:7613   加入書籤

A+A-


    “呼呼.呼.”
    淩空站在穹頂附近的範寧,勉強控製自己漂浮到旁邊的采光亭台階上,扶著欄杆大口大口喘氣。
    不知過了多久,他才重新組織起思維,將各處淩亂的信息拚湊在一起,試圖分析出當下的處境。
    自己剛剛獲悉的門扉名稱和密鑰,在“燭”“鑰”兩相的攀升路徑上,這一點並不奇怪——與“無終賦格”執掌的相位相吻合,這個教堂本來是祂的路標指向過來的。
    移湧中的知識統稱“隱知”,輝塔下三重門扉對應“靈知”,上三重門扉則對應“真知”.這些知識越來越還原出輝光的真實形象,也離見證之主的奧秘越來越近。
    由此可自然而然地推論:比起在移湧中探索,穿越門扉的過程必然是一種更加受到見證之主關注的過程,所以見證之主執掌了某種相位後,對應的攀升路徑和密鑰構成也受祂的意誌影響。
    但現在密鑰內容不是重點。
    重點是它們全部被劃掉了。
    然後換成了和手機短信一模一樣的內容?
    “啟明教堂被某種組織包裹,與外界基本隔絕”範寧的目光從采光亭下移,遙遙望向了下方地麵紅毯盡頭的教堂大理石門。
    那是唯一能去往移湧的出口,但出去的條件同樣也是再現音樂的進度?
    這一次入夢,自己能鬼使神差地飄到最上方來,是因為重新拿起了“舊日”.
    指揮棒從範寧手中脫手,旋轉著墜入下方禮台並隱沒不見。
    手機短信、靈性共鳴、大理石門上的凹槽、采光亭窗戶上的痕跡種種跡象已經很明顯了,再現前世音樂的深層次秘密就算不清楚,但對自己發出信號的直接存在,就是“無終賦格”的禮器“舊日”。
    這到底是一種善意還是惡意?啟示還是汙染?
    至少事實是這幾位見證之主全部發瘋了。
    “門扉,密鑰”在高空的範寧定了定神,重新淩空踏出,漂回那扇彩窗,將其緩緩拉開。
    他凝視著那些被劃掉的圖倫加利亞語,以及旁邊添上的古查尼孜語。
    “篡改?”
    “不,不一定是篡改”
    “劃掉一片,又添上一片,這有兩種解讀方式”範寧的思維高速運轉。
    一,這兩條攀升路徑的原始密鑰已被篡改,替換成了“再現音樂”的形式。
    二,原始密鑰仍有效,但“舊日”也的確提供了一套新的密鑰,並暗示自己去更換這種方式攀升。
    在利用所掌握的神秘學知識反複思考後,範寧覺得第二種解讀的可能性更高。
    “從前幾次與瓊、羅伊和會長他們接連討論高處秘密的結論來看,門扉和密鑰是一對多的關係,觀察並收容‘靈知’可以有多種角度嗯,如此推測,對門扉的穿越行為也不隻會引起一名見證之主關注,比如‘荒’相攀升路徑上的某道門扉,研習‘渡鴉’、‘冬風’、‘隱燈’或‘觀死’奧秘的有知者會尋得不同的密鑰,且極有可能都能生效。”
    “而目前我從這裏能觀察到的兩條攀升路徑.”
    範寧的目光再度穿過那層半透明的黏滑障壁。
    這些裹覆在外的不明組織,遮蔽了移湧中的異質色彩,導致教堂與之隔絕,但輝塔高處的光芒、枝葉和通路無法被阻擋。
    如日環食般的金色光暈與黑影重重糾纏蕩漾,深處是激情難抑的枝節、如藝術品般的洞窟和帶著璀璨榮光的火焰洪流,更高處的神聖知識足以撐裂顱骨.“燈影之門”、“啟明之門”、“旋火之門”往上,這條“燭”相的攀升路徑,密鑰應該主要掌握在祀奉“不墜之火”的神聖驕陽教會手上。
    另一條,形態無定卻邊界分明,投入到這些結構內的意識被拆解重組,非理性之人不能穿行,理解閃電或更深奧的紫色秘密者則出入無禁“碎匙之門”、“燧化之門”、“裂解之門”以及“歧化之門”往上,這條“鑰”相攀升路徑的密鑰,則主要掌握在精研“鑄塔人”的指引學派手上。
    這兩位見證之主和“戮淵”、“冬風”以及“真言之虺”一樣,都是萬分古老的界源神,即使後來的大宮廷學派從器源神身上推測出了其他的密鑰形式,恐怕也難以動搖界源神的權柄,時至今日,器源神先瘋再死,可那些古老的存在仍然注視著這個世界。
    “所以當今神聖驕陽教會和指引學派傳承下來的密鑰,應該仍然可以攀升這兩條路徑,但是,現在‘舊日’告訴我,用‘再現音樂’的方式可以取而代之,達到同樣的效果?”
    範寧終於知道自己剛開始凝望輝塔時,那股奇異自信是從而何來了。
    “真的見鬼。”他再度遙望下方大理石門上已經充滿第三環凹槽的金色流光,“二、四、六、八凹槽一共是九環,如果前三環“再現進度”對應的是初中高位階有知者,後麵還剩六環,正好是除‘穹頂之門’外的六重門扉?”
    這還真的印證上了?
    “如此說來,我完全不用苦苦尋覓那些常規密鑰,也不用冒著未知的凶險,僅僅憑借再現音樂的進度,以及它們為我帶來的‘格’,就能一路穿行這些門扉向上攀升,而且是‘燭’和‘鑰’都可以選?”
    作為一個前世閱讀過大量帶穿越元素的網絡的人,範寧腦海中下意識冒出來的一個詞語就是“金手指”。
    他甚至感到“舊日”在不斷地啟示自己,如果按照Op.的編號方式計數,大約再現到一百多號,並讓其中的大型作品比例更多,以及保證足夠的演繹頻率和質量,自己就能升至第五重或第六重門扉,成為堪比波格萊裏奇那樣的存在了!
    三年時間太吃緊,但短則五年長則十年,等自己的樂團走入正軌,實現這一切隻需要按部就班的高效推進就行!
    範寧的情緒不可避免地高漲興奮了一陣子,但當前些日的一些畫麵接續閃過後,他逐漸皺眉冷靜了下來。
    不對,這其中很可能有問題。
    金手指?現實的遭遇怎麽可能跟那些一樣?
    樸素的三段論演繹:
    如果手機短信提醒和彩窗上的記載來自“舊日”;
    器源神又存在嚴重汙染;
    那豈不是
    “盡可能再現音樂”的指示存在汙染!?
    “還是不對,還是不對,怎麽連我穿越過來後最重要的指示都被自己推翻了”
    範寧拳頭捏緊,絞盡腦汁地翻來覆去思考。
    這種重重矛盾帶來的未知恐懼感太可怕了。
    到底是善意還是惡意?到底哪一邊是對的?
    “舊日”是在啟明教堂發現的,啟明教堂是“無終賦格”路標定位的,路標是自己根據文森特的提示在特納美術館找出的。
    “‘再現音樂’的手段,在穿越初期救了我和希蘭的命,如果剛開始不遵循‘舊日’的指示,我可能第二天就死了,如果之後不繼續遵循,那麽靈感沒有這麽快進步,在後續應對各類突發情況上,也可能因為喪失主動權而死亡.這些都是事實,也說明這個世界的文森特沒有害我”
    “如果文森特真是前世的範辰巽,他和‘無終賦格’以及‘舊日’到底是什麽關係?研習?信仰?合作?利用?欺瞞?.從這些蛛絲馬跡去推測,關係並不是純粹的幫助或敵對,見證之主這樣非人格化的存在,怎麽可能對人類抱有過多善意,直覺讓我覺得,文森特麵對祂們更像是如履薄冰地在刀尖上跳舞”
    重重迷霧和困惑讓範寧暗自歎氣:“為什麽他不把這些事情在手機裏說得更清楚一些?為什麽故意留下如此語焉不詳的曖昧短句?”
    “他遭遇了什麽?在應對什麽?又在顧慮什麽?”
    “難道有什麽東西會注視到這一切?”
    範寧盯著輝塔高處的眼神微微眯起:“不行,我不能用‘再現音樂’的密鑰形式去穿越門扉,這樣恐怕會出什麽大問題事情順利得太詭異了,輝塔如此複雜的結構,密鑰如此難尋又各不相同,現在‘舊日’告訴我,就簡簡單單再現個音樂,我可以一路‘通殺’到第六重門扉去?”
    “如果完全按照‘舊日’的啟示去做,未來這些收容的‘靈知’甚至‘真知’,說不準會把我變成什麽樣子.我的潛意識裏麵很可能已有所警覺,所以之前堅持以自己的意誌完成了《第一交響曲》,然後寫《第二交響曲》時又抵抗住了‘改寫貝九’的誘惑”
    “當下外部形勢很不明朗,我需要遵循短信指示,繼續迅速提升實力,否則很可能遇到無法應對的情況,那麽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將‘再現音樂’當成禮器一般看待,那些比‘貝九’的格低一些的作品,可以繼續再現,用來‘增強靈感’和‘輔助升格’.”
    “但再現歸再現,提升靈感歸提升,我絕不能持著‘再現音樂進度’的密鑰去晉升邃曉者,同時要時刻警惕這絕非純粹的正向作用,某些危險的因素或在悄無聲息地生根發芽”
    “所以當務之急是完成我的《第二交響曲》,兩部交響曲共同發力,自由意誌或能更安全地抵抗這種未知的汙染.然後我需要同寫交響曲一樣,找到攀升路徑上另外一組屬於自己的解法”
    定下應對計劃的範寧心下稍安,他想起了那天自己推行印象主義和界定自我風格後,好像還體會過一種通道的撕裂感?
    “屬於自己的解法?”
    凝望輝塔的範寧,突然心中一動,他在攀升路徑上發現了一些特殊的“枝椏”或“隧道”。
    其關鍵“節點”或“洞窟”仍然是和“燭”有關的門扉,但途徑道路的質感和光影完全區別於已有的幾類複雜結構。
    “那天的變化,讓我真的構造出了一組新的‘燭’相攀升路徑和密鑰形式?”
    它們流淌著與自己靈性極度親和的知識,但細長、狹窄且閃爍著不穩定的淡金色光芒,彷佛脆弱的新生兒一般隨時會坍塌。
    “轟!”
    在一陣突如其來的下墜感後,夢境倏然潰散,黑暗中範寧像彈簧般從床上猛地坐起。
    他熟練地在床頭櫃上摸到了類似柵格的東西,找到閥門,擰動開關。
    煤氣燈的光芒照亮了整個臥室,青黑的木質地板,老式的立式鋼琴,破舊但還算整潔的單人床。
    盡管現在手握巨款,但在特納藝術廳的豪華居所交付前,這棟小公寓仍是就寢之地。
    “活在底層沉渣中的凡俗生物,居然可以對輝塔上層的結構施以影響,這的確說明人的靈性中都含有‘聚點’的神聖火花,雖然位格卑微如塵埃,但藝術之格總能讓生命變得崇高.”
    範寧迅速拿起筆記本,記錄下了一條完全經自由意誌探索得來的隱知:
    「“燭”相一重門扉:燈影之門。其靈知的外在形態或可表述為:燈如輝光,可令攀升者視物,也令攀升者失明,即使高處照明充足,下層的陰影中亦有知識流淌。密鑰:完成一部可隱喻輝塔上下層結構的藝術作品,初步穩定自我構建的攀升路徑。」
    毫無疑問,這是一把有別於神聖驕陽教會的“不墜之火”體係,又和“舊日”所提示的“再現音樂進度”完全不同的密鑰。
    或者說,這是範寧個人化的、對“燈影之門”的第三種解法。
    「“燭”相二重門扉:啟明之門。解法或許和“格”有關。」
    「“燭”相三重門扉:旋火之門。解法或許和藝術理論的整合突破有關。」
    後麵兩道門扉的密鑰,範寧暫時隻有模模糊糊的感應,或許在創作出一部可隱喻輝塔上下層結構的作品後,自我構建的攀升路徑得到穩固,穿過第一重“燈影之門”,離它們更近一點才能觀察清楚。
    “但寫這樣的作品上下層結構,七重門扉的話,哪怕除掉‘穹頂之門’,我豈不是也要用六個樂章進行探討?這比‘再現音樂’的穿行方式難得多,也暫時超過了我的藝術修養能理解的範圍,但我必須這樣去努力,待得靈感強度達到九階極限後,可考慮去《第三交響曲》的構思中尋求機會”
    “淩晨五點,一個尷尬的時間,起床編一會教案,然後動身去學校早點把希蘭叫起來.”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範寧全身心投入到了有規律的樂團籌備工作節奏中,跟進工期、組織麵試、走訪勞工、編寫幾本重要教案、吸納藝術救助對象,以及穿插著去帝都上課、給卡普侖授課.
    一切都在如火如荼推進,唯一停滯不前的是合唱構思。
    時間一晃到了9月底,周六才清早,聖萊尼亞音樂學院的教學樓就迎來了過量的人流,到七點半的時候,階梯大教室已經人滿為患。
    光線明亮,香薰柔和,一排排寬敞的長條黑漆椅上,近400人坐得滿滿當當,其中還包括了一些教師。
    就連走道、兩側和後方的光潔木製地板上都擺滿了小矮凳,大家備著筆記本正襟危坐,整個教室沒有任何喧嘩聲。
    外麵走廊和樓道的小小混亂也已平息,安保人員鬆了口氣,最後幾位姍姍來遲的同學看到裏邊的現狀,無奈扼腕離場。
    而隨著穿筆挺西服的兩位紳士入場,教室內僅存不多的低聲交流也消失了。
    走上講台的範寧向大家問了聲好,然後笑道:“抱歉,可能下個月我需要預訂個禮堂一類的場所,實在沒想到大家的選課和旁聽熱情這麽高漲。”
    一眼望去,除了幾位來捧場的同伴、大部分聖萊尼亞交響樂團樂手以及其他麵孔熟悉的音院同學外,似乎還有大量外院外校的旁聽人員。
    鋼琴係助教默裏奇接過範寧的公文包,迅速拿出教案和工具,又將部分已提前寫好內容的活動黑板搖下,最後自己坐到了鋼琴前麵,準備按照指示做音響演示。
    八點的鍾聲敲響,範寧看著600多號齊刷刷望向自己的目光朗聲開口:
    “那麽,讓我們開始秋季學期9月份的選修課程,《和聲學導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