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樂章 愛告訴我(3):詩人已死(二合一)

字數:8507   加入書籤

A+A-


    鏽紅色的霧氣又低又稠,視野受阻,靈覺隔這麽遠也探查不到屍體。
    範寧隻能選擇小心走過去。
    從拱橋頂端前往幹涸河床的這段時間內,他感受到了這座“花園”各處的細微變化。
    比如炎熱,南國的降水異常充沛,空氣中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濕熱。
    但現在範寧覺得自己的皮膚異常幹燥,甚至隱隱約約有種快開裂的難受感覺。
    “卡察...卡察...”
    他無需繞遠路,直接在坑坑窪窪的河床內行走,腳步每次踩踏之處,都有一撮撮鏽紅色的硬化泥土化為齏粉。
    這段時間不短不長,但某種微妙的窒息感,讓他的情緒一直懸停在了一處遲鈍的位置。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很多種可能性,比如,這屍體有可能是剛剛走失的露娜或夜鶯小姐,有可能是伈佊或呂克特大師,當然,也有可能是某個素不相識的人……
    走到小船跟前之後,範寧心中的石頭懸得稍低了一點,但仍舊久久地皺著眉頭出神。
    這具位於破爛船艙內的屍體,基本是隻有個骨頭架子了,之所以用“基本”,是因為它還裹了一層幹枯得像爛葉片一樣的皮膚,其毛發、肌肉和筋絡都已消失,整體呈現出如同黑醬油染了紅墨水般的詭異暗沉色澤。
    姿勢也不是很自然,軀體卷得像隻蝦子,背部誇張地蜷縮,膝蓋僵直的雙腿繞了個大弧線後,腳部幾乎快貼到了頭部。
    範寧在行旅過程中多次目睹生命的流逝,在南國的高溫和蟲蠅肆虐下,新鮮屍體基本在半天之內就會開始腐爛生蛆,在經曆十天半個月難以形容的腫脹變形後,很快就會逐漸變成一堆腐舊的骨殖。
    這種屍體風化後保留幹枯皮膚的情況,一般是在極端幹熱而非濕熱的環境下形成的,當然,也可能是這座花園“聖地”不存在蚊蠅毒蟲、腐生細菌等汙穢之物。
    還有一點,這屍體的頭骨已經徹底不見,偏偏那張幹枯的頭皮,還像攤餅似地貼在艙麵,這讓範寧難以辨明其麵容特征。
    “確認不了是誰,但從體型來看應該不太會是露娜或安,從時間上這也像是經過挺長過程才形成的模樣……”範寧目睹著眼前的情況皺眉出神。
    查看屍體的用時很短,因為信息太少,實在看無可看。
    彈了彈手中雪茄的煙灰,範寧把船隻和屍體拋至身後,繼續沿著河床往前,準備從看起來稍緩的一處坡麵上去。
    期間他停下過一次,試著向“芳卉詩人”作了一段祈求。
    用了公眾教義中的常見禱文,也用過伈佊敘述的更高位格的秘密教義。
    按照伈佊估計的“理論上說”,範寧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眾,但他在藝術作品中展現了極深的理解,又“吸收”了那支狐百合花束,拜請“芳卉詩人”神力的靈性親和度,至少不會弱於那些主教們,所以在教會一眾高層都無法進入此地後,才會對範寧取得關注和回應一事抱這麽大的希望。
    不過至少剛剛那次嚐試祈求無果。
    伈佊建議過範寧換不同點位多試幾次,其中希望最大的是“產蜜通道”附近。
    那個位置範寧已經記下,但在花園環境突然變得破敗詭異、地形也顛三倒四起來後,標誌物已經無法辨識。
    他現在唯一作的參照,是拱橋與水道的方向走向,至於還剩幾成準確度就難說了。
    腳底下發脆的鏽紅色土壤被接連踩碎,在河床沒有水流後,這兩側上坡路走起來與其說是登岸不如說是爬山。
    走著走著範寧突然覺得有什麽東西抓住了自己腳腕。
    低頭一看,河床中伸出著一隻幹枯帶皮的手。
    在沒有直接遭遇神秘因素,靈性沒有強烈預警的情況下,這種足以嚇壞無知者的場景並不會對範寧造成太大的刺激,短暫驚疑之後,他右手隔空劃撥又作握舉狀。
    細密的裂痕在河床上蔓延,一塊塊大小不一的泥土山石被挖起。
    “這地方竟然不隻一具屍體,而且此人的姿勢更加怪異了……”
    這一軀體卷得也像隻蝦子,但和之前那具“順逆相反”,背部是朝後方挺起的,雙腿的膝蓋完全被反轉了過來,腳從背後繞了個圈,挨到了隻剩一層皮的頭部位置。
    除了筆挺往前方伸出的手伸出了河床,剛剛屍體的其餘部分都是埋在底下。
    “更加怪異,又有些共同點,皮膚幹枯,蜷曲成環,頭腳相貼,屍體的體型好像也差不多……”
    除此外範寧也得不到什麽鮮明的信息。
    “隻是若要更加多想一層的話,為什麽會有人死在這裏?”
    “花園的花蜜‘停產’後,教會方麵就做了清場處理,進去多少人,出來多少人,肯定要核對清楚才封存場地……而從之前參觀的幾座花園情況來看,‘困惑之地’並不是出了異變後就立即形成的,即使在裏麵工作的‘花觸之人’、文職助手或參觀賓客拖拖拉拉,耽誤個三五天時間,應該也不至於出現困死在裏麵沒被發現的情況,死一個就算了,還有第二個,或可能第三個?……”
    無論如何,發現屍體是個不詳的兆頭,甚至範寧都有懷疑,最近一連串恍忽又光怪陸離的經曆,是不是什麽視覺化的知識汙染。
    走到河岸上去後,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盡量依照著記下的“產蜜通道”方位尋去。
    “吱呀——”“砰!
    !”
    幾排風化的凋像旁邊是一間平房,範寧用腳尖輕輕往裏送了一下,那扇門往裏旋轉了不到三十度便轟然倒塌。
    四張椅子,一個桌子,一麵多層儲物櫃,載有零散幾個花瓶,地麵丟著一堆早已高度風化的編織花籃或果籃,天花板上大大小小的孔洞不計其數,熏黑如煤炭般的樹枝從窗口刺入,又張牙舞爪地沿著洞口探了出去。
    除此外還有一個懸著的秋千,隻是這種環境和腐舊程度,一眼往上去倒是像個什麽特殊刑具。
    走到裏間的範寧童孔微微收縮。
    一張已潰爛空心的床,旁邊是辦公椅和辦公桌,一具皮膚焦枯暗紅的屍體坐在前麵,栽在桌上,頭腳相抵,大致呈圓形閉攏——想完成這個動作可采取腳踩椅麵、雙手報腿的坐姿,但是得把膝蓋掉個邊翻轉到下麵。
    “卡卡卡……”
    似有察覺到什麽的範寧,伸手控製椅子憑空往後發生幾厘米拖拽。
    桌麵上一張被屍體壓住的東西露了出來。
    暗紅色,長帶狀,很幹,很薄,已經龜裂為很多小塊,質地就像幹枯的紅棗皮。
    範寧湊上去觀察幾秒後,臉色勃然大變。
    用某種赤紅染料寫成的字跡仍然可見,篇幅很長,但大部分已被劃毀,分辨不清內容。
    此外,字跡旁還有更澹的記有譜線和譜號的音符組合:re/fa/la。
    d小三和弦,聖阿波羅曾經遵循啟示留下的“神之主題”!
    這片幹枯得像棗皮一樣的東西,是秘史中“馬西亞斯的皮”,或“池”相禮器凝膠胎膜!
    他手上居然有凝膠胎膜?
    那這具屍體是?……
    “不可能!
    ”
    一路心神沉穩的範寧,頭皮發麻之下感覺自己欲要奪門而出!
    當然,實際上他原地未動,過了幾秒後他開始閱讀塗抹字跡中為數不多的、分散的、大概可以辨認出的單詞——
    「不要相信我說的話……」
    「所作所為也是……」
    「之後都是……」
    「那些話不能代表我……」
    「我實在不知道我在哪裏……」
    這些沒頭沒尾又自相矛盾的字跡,讓範寧夾雪茄的手指一度用力發緊。
    自己的話都不能相信?那說這些還有什麽意義?
    難道這個人真的是?……
    “不,不一定,凝膠胎膜可能不止一塊,就算是對秘史作‘生搬硬套’的字麵解讀,‘森林之神馬西亞斯’也至少是個正常成年人體型,被聖阿波羅‘剝下的皮’絕對不止我之前手中的一撮凝膠胎膜那麽點……”
    “再者,音符的刻畫也是個神秘學隱喻,是隱喻‘日神式藝術’在這段秘史中曾戰勝過‘酒神式藝術’,不是說有一處位置記了‘神之主題’,其他部分就沒有了,如果‘馬西亞斯的皮’被分割成了很多塊,每一塊都帶著d小三和弦也是符合神秘學邏輯的……”
    想要確定死者身份,必須搜尋到更具實質性的信息。
    裏間之後還有個空蕩蕩的裏間,範寧再度破門,再度闖入外界鏽紅色的濃霧之中。
    在一個類似於後院遮雨過道的地方,範寧又發現了牆角蜷坐著一具屍體。
    第四具,還是差不多的體型。
    原地調整呼吸後,他再次凝步走去,揚了揚手。
    暗紅身軀旁散落的一長條“枯棗皮”漂到了他手上。
    d小三和弦記號,一旁也有打斷文字,也有部分劃毀,但內容不一樣——
    「關於一部未來人生中交響曲的創作靈感:」
    「以致敬“神之主題”的d小調為始,在弦樂空五度的震音中,呈式出第一樂章嚴峻有力的動機片段,而後逐漸發展加強,由樂隊爆發出悲壯卓絕又排山倒海式的音響……第二樂章是作賦格展開的諧謔曲,弦樂用明朗振奮的斷奏音流持續向前……第三樂章的柔板抒情如歌,娓娓道來的不規則變奏充滿靜觀的沉思和引人入勝的哲理思辨……在終章,器樂以長篇幅回顧前三個樂章的抗爭與痛苦,最後人聲與合唱團加入,逐步攀升至終極歡樂的高處所在……」
    「歌詞文本初擬:歡樂女神聖潔美麗,燦爛輝光普照大地……」
    範寧持這一份“凝膠胎膜”的手臂在晃動,他沒有鬆手讓其自然飄落,而是顫抖著躬下身子將其放到了地上!
    上麵所記錄的音樂構思,與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交響曲》如出一轍!
    這裏的d小調仍然隻是致敬“神之主題”,說明它仍然不是“神之主題”的原初形態。
    “維埃恩生前竟然構思過貝九?嗬嗬……這‘舊日’的無形之力竟然讓一個舊工業世界的原住民構思出了貝九?而且,還是f先生最初幫他激活的‘舊日’力量,f先生同樣是穿越者的可能性在極具上升!……”
    “差不多的體型?明明是完全一樣的體型!”範寧突然笑得有些神經質。
    是的,這具屍體的身份是維埃恩,那個以“凝膠胎膜”為信物造訪南大陸的維埃恩!
    房間裏麵趴在桌上的那具屍體也是。
    從河床中伸出隻手的也是。
    潰爛小船裏的也是。
    安然回國後,在烏夫蘭塞爾梅克倫小鎮去世的也是!?!?……
    範寧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麽情況。
    他現在的思維已經快被混亂的知識或認知給衝散了,不知道該從何處思考推理而起。
    這件事情完全偏離了預期。
    不,豈止是偏離,簡直朝著與事實完全相反的方向脫韁而去了!
    早在和呂克特大師那場露天咖啡館談話中,範寧得知大師“在876年後幾年仍偶爾見過維埃恩”,他覺得這多半是由於“盛夏是幻象四起的時節”,或是出於某些高深的秘史分裂與疊加作用,誰知道真正的事實這麽簡單粗暴?那就是實實在在的維埃恩本人!?……
    不安的預兆感越發強烈的範寧,跳下了房屋的走道台階,大步鑽入鏽紅的花園霧氣中。
    坑窪的泥麵上、幹涸的泉水中、扭曲的假山上、枯死的樹木下……
    「不要相信我說的任何話……」
    「關於一部未來人生中鋼琴奏鳴曲的創作靈感……」
    「關於一部未來人生中彌撒曲的創作靈感……」
    「它們本身並沒有問題,但是它們和我腦海中另一部分靈感在彼此溶解,也許我的大腦和靈性中已經出現了孔洞,也許這就是導致我頭痛無法忍受的原因……」
    「有個治標的辦法,如果後人遭遇這種困境可以應急:盡量多尋求“中古時期風格”的作品靈感……」
    「至於那地方?危險、混亂、不堪滯留,但有用,不至於因為直接的症狀而生不如死……」
    「而且那裏說不定能助我解開“神之主題”的終極秘密。」
    「這是一種d小調情結不是麽?我相信後來的學生也會執著於用它寫作交響曲的。」
    “後來……的學生?安東老師的《第九交響曲》也是d小調,而我現在寫的《夏日正午之夢》……”範寧感覺自己的呼吸正在變得愈加急促。
    「可是那不能代表我!誰能出去?……出去的人也不能代表我!
    !」
    剛剛一路範寧至少已經發現了超過四十具屍體。
    其中持凝膠胎膜的有十五具,在其中被塗改幸存的內容,一類是反複念叨“不要相信自己”,一類是記錄“舊日”帶給他的“音樂靈感”,一類似乎在記錄自己“治療頭痛”的經驗,還有一些不好歸類、沒有意義的情緒發泄……
    終於,範寧到了一處鏽跡斑斑的暗紅色山壁前。
    一個黑漆漆的洞口。
    也許是這座花園的產蜜通道,如果方向識別不錯的話。
    他試著向“芳卉詩人”祈求,反複試了七八遍,沒用。
    腦海中再度浮現起老人在花園外等待的場景。
    終於,範寧深吸口氣,招手。
    “卡察卡察——”“呼啦——”
    身後幾顆幹枯扭曲的黑樹,全部被他憑空擰了下來,劈裏啪啦揉成了一大團木柴。
    火焰在一瞬間爆燃而起,整個巨大柴團,被範寧控製著朝黑洞扔了進去。
    在照亮的那一瞬間,範寧的呼吸屏住。
    如滑梯般朝裏、朝下、蜿蜒綿長的通道裏,堆滿了密密麻麻的暗紅色幹枯屍體!
    屍體全部被扭曲地盤繞了起來,到處都是伸出的手臂,一眼望去,至少有超過上千具!
    如果說這還不算什麽,而在不遠的通道上壁區域,那些伸出的手臂上方,一行類似幹涸血跡形成的字體,更是讓範寧心跳幾乎僵直停止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詩人早已隕落,不要待在南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