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直麵真正巔峰科技人才的競爭
字數:4539 加入書籤
轉眼數日,匆匆而過。
蜀地的火鍋舉世聞名,來源於民間,升華於廟堂。
何擇一這幾日裏,真正的體驗到川鍋,因為七一一所裏的食堂,就有著火鍋。
幾日下來,嚐試了幾頓,真切的感受到了蜀地的火鍋文化。
這幾日裏,從入所第三天,開始入職培訓。
入職培訓的內容,無非就是圍繞著一些保密防諜之類的,哪一些東西能說,哪些東西不能說。
在七一一所裏,哪一些東西能拍,哪一些東西不能拍。
朋友圈裏哪些能發,哪些不能發。
還有就是一些自我防護,遇到危險之後,如果保護自身
當然,除了這些,他還收獲了一台手機以及一台筆記本。
而自己的手機,也將封存起來。
對此,何擇一倒是沒有異議,畢竟,這不比商業,軍工國防是真正走在科技最前沿的地方。
任何的泄露事故,都可以會是一個團隊,甚至是整個國家數年的心血。
同樣的,何擇一亦是察覺到了七一一所的不一樣。
“七一一所正在補充人才,自己的猜測應該是對的,六代機應該才剛剛提上了日程”何擇一在來之前,他隻是略有猜測,之前對於六代機,他認為會在七一一所進行。
不過,他自己也不能確定,六代機到底有沒有開始,而真正來到這裏之後,他已經肯定了六成。
六代機應該才剛剛準備開始研發。
因為據他無意之中聽聞,最近起碼來了幾百號人,全是國防七校頂尖的學生。
而且目前還源源不絕的到來。
作為一直關注著華國兵器研究的何擇一,怎麽可能不知道國防七校。
國防七校,又被稱之為國防七子,是華國國防科技的基石。
如果來的隻是普通的畢業生,他還不敢如此肯定,可據他所知,來的全是頂尖的學生。
像與他同車而來的三十名學生,所他隱約聽聞的交流,在學校就已經參與了裝備的研發。
據他的了解,燕航在航空、航天、動力、信息、材料、儀器、製造等,都是最為頂尖的存在,在這些領域,每項都能進前五,隻不過低調,也沒有參與世界大學排行罷了,名聲不如清北。
裏麵的導師,基本都是軍工科研大佬,而這些學生早早的跟著導師參與各項的科研。
早就積累了一大批的經驗。
國防七子不比深大,何擇一雖然也有經驗,但企業居多。
這就是深大與國防七子的區別。
更不要說,燕航隻是一校,來的不隻燕航,還有著燕京理工據他的渠道了解,燕京理工在精確打擊、高效毀傷、機動突防,遠程壓製極具權威,‘軍工第一人’獎項就落在這個學校的人手中。
擁有著一大批的泰鬥。
還有西北,戰-20總工程師母校也是航母研發重要的參與單位。
還有國防七子中的老大哥,哈軍工,聽說,第一批八十人已經到達。
以及,那整齊隊列,一身製服入校,並沒有在培訓班上看見的那一群人。
何擇一猜測著來曆,應該是隸屬軍部的國防科大
如此的規模,以及一些各大高校優秀的人才出現,何嚐不是證明著未來七一一所將承擔重要的研究。
“國防七子,國防科大”何擇一感受著來自於國防七子與國防科大帶來的壓力。
國防七子,已經代表著國防科技的縮影了。
麵對著這一群巔峰科技的優秀人才,不過,同樣激起他心頭的那一股勁。
從他選擇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挑戰對於他來說,可能要成為家常便飯。
他從來不畏懼挑戰,而且從始至終,他都明白,一項大體量的研究,遠遠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團隊,甚至需要十幾、數十個團隊。
何擇一在主樓駐足良久,透過著樹蔭,看了一眼天色,朝著檔案室走去。
在學校,他基本上都是三點一線,宿舍,實驗室,圖書館。
而到了七一一所,他同樣也是如此,睡覺,培訓,以及有空就前往檔案室,翻閱著檔案資料,整理著諾大的三層檔案室。
每天再花費兩個小時,進行公式的推導。
這就是他的日常,簡單,又充實。
一周五天班,雙休
城飛研究院,一間辦公室裏,一道人影風塵仆仆的邁步走入辦公室。
“回來了?北星研究院的人邀請的怎麽樣?”
楊天坐在辦公桌上,手中拿著一道厚厚的圖紙,聽聞著腳步聲,抬頭看了一眼,打了一聲招呼。
“邀請了,估計下周會過來指導傳授”陸綏把手機放在了桌上。
“行,到時你把那個何擇一安排進信息組名單裏。”楊天點了點頭,低頭繼續認真的看著手上的圖紙。
陸綏聞言,顯然對於那個何擇一印象深刻。
“他到了?安排在哪一個研究組?”陸綏開口:
“你麵試完第三天人就到了,我安排他在十三號檔案室。”
“十三號檔案室?他那個子母機的公式我後麵認真的核算過,很有可能達到預期效果同,你把他放在檔案室裏是不是太屈才”
言畢,陸綏完全沒有掩飾自己的不解,畢竟,若是達到了預期,那對於戰機的技術更新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老陸,你不能因為欣賞他,就可以亂安排,你得考慮實際情況,他現在沒有權限不能接觸核心,拿十三號檔案室即將解密的檔案,讓他去練練手,若是這樣耐不住,也難當大任。”楊天搖搖頭,非常理智的解釋著。
安排在檔案室,是他一手的安排,正是因為公式的可行性,才讓他做了這樣的安排。
陸綏聞言,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麽。
“七一一所目前的研究方向,你先去統籌安排一下,那些尖子也需要時間真正的接觸一線,這是關於七一一所未來十年的研究計劃”楊天伸手拿出了一份資料,遞給陸綏。
陸綏接過,低頭看著。
“對特種裝備進行更新換代?”陸綏入眼,第一階段已經確定,完成特種裝備的更新換代,至於後麵的計劃,他倒是沒有意外,因為之前關於這些計劃,他都參與了討論。
“對,目前七一一所招收的都是尖子,基本都是新人,按原定的設想,讓他們自由發揮思考,甚至可以自由組隊,找出一批項目帶頭人”楊工點了點頭。
對此,陸綏沒有再說什麽。
特種裝備看似簡單,其實所涉及的環境,戰鬥的因素非常的複雜,研究難度有,作為考驗,確實相當不錯。
畢竟,特種兵器是單兵作戰,涉及研究的成本與其它的相比,真不算高。
權當練手考驗。
ps:求票非得加一個形容詞的話,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