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朕心中的大周帝夫(求收藏票票)

字數:5233   加入書籤

A+A-




    九顏女帝話落,秦語執筆寫下了這一段曆史。

    大元帥唐東說出秦王子嗣傳聞,經九顏帝證實,確有此事。

    慕承天聽從九顏帝宣召,與神劍宮宮主靜文一同走入了行宮。

    天周神劍已驗證,慕承天為大周帝族血脈無誤。

    九顏帝口諭,由慕承天繼承大周帝位,眾臣皆是認同。

    丞相顧白進言,幼帝年幼,需一位身份壓過幼帝之人教導。

    丞相以此向九顏帝進一步進言,代大周百姓向九顏帝借一道名聲,冊立賢能德才之人為大周帝夫,以教導幼帝成長。

    秦語緩緩抬頭,望見了丞相拱手參拜下來:

    “稟陛下,老臣舉薦翰林院學士洛寧擔此重任。”

    “洛寧身為翰林院學士,主持過大周律法的修正與製定,對大周的民生和人文十分熟悉。”

    “他的工作卓越,亦是曾得到過陛下的嘉獎。”

    “且他剛過三十的年齡,正值壯年,能夠擁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教導幼帝。”

    洛寧能夠得到丞相的支持,在於他是丞相的門生。

    且三十上下的年齡,得到過九顏女帝的讚許,都是成功當選大周帝夫的有利條件。

    洛寧此人,九顏女帝也是有些許的印象的。

    怎麽說呢

    很古板的讀書人,相貌也是古板老成。

    他的禮節與學識無法挑剔,讓他修正律法,那是適合的。

    教導幼帝的話,九顏女帝卻是萬萬不願的。

    慕九顏沒有立即應承,反而不動聲色了。

    她沉默下來,等待著其他人跳出來。

    大元帥唐東立即望向了眾臣,望向了兵部眾人。

    身為兵馬大元帥,身居要職,事務繁忙,他不可能清晰地知曉每一個官員的優缺點。

    他不知曉,卻不代表他帳下的人不知曉。

    很快。

    一位兵部主簿站了出來:

    “稟陛下,微臣以為,洛寧此人絕不適合擔任大周帝夫。”

    “讀書學識,洛風的確是鑽研極深,但此人生性過於古板,隻懂遵循古言。”

    “讀死書認死理,隻懂得一板一眼奉承書中的仁義道德,不懂得根據時事變通。”

    “如此教導幼帝,那是害了幼帝!”

    “胡說八道!”顧白立即訓斥道:“聖人古言,難道不該遵循嗎??”

    那位兵部主簿立即低頭叩首了下來,不再發一言。

    這個對手,不是他能對付的。

    唐東見此,緩緩站出來了:

    “稟陛下,老臣以為,大周如今平叛未成,四麵危機,該選擇武道強者來教導幼帝。”

    “文人教導不是不好,但總少了一分血性,更不懂得大周如今的困境,也缺少了軍事和戰略目光的教導。”

    “老臣舉薦秦王舊將,西南大將軍徐皓為我大周帝夫,教導和輔佐幼帝。”

    “徐皓曾跟隨秦王殿下五年,一脈相承,更易得到幼帝的認可。”

    “他在西南抵禦魏王叛軍,亦是戰略目光極高,立下了赫赫戰功。”

    “論教導的精力,三十歲的文人也是絕不可能與三十五歲的武道強者相比的!”

    九顏女帝心中輕笑了。

    這個老元帥也不簡單啊。

    徐皓是他手中的大將,必然對他忠心至極。

    更重要的,還是那四字:

    秦王舊將!

    愛屋及烏,九顏女帝會多一分認可。

    幼帝也是如此!

    這一次,輪到丞相接招了。

    他目光一轉,吏部尚書立即走了出來:

    “稟陛下,臣以為,徐皓不適合成為大周帝夫人選。”

    “徐皓是王陣境界強者,此人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卻非帥才”

    “若徐皓真的有過人的軍事才能與戰略目光”

    “魏王大軍就不可能有機會突襲秦王,更不可能一直盤踞於西南了。”

    “簡直混賬!”大元帥唐東怒了:“若不是先攻打了趙王,魏王早就死透了!!”

    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站出來,對兩位大周帝夫的人選進行評判。

    顧白與唐東亦是親自下場了。

    “你以為徐皓是什麽好貨??粗鄙武夫,隻會打打殺殺,一點治國策略都不懂。”

    “你又以為洛寧多有腦子??隻會說聖賢之道,一點自己的腦子都沒有。”

    “徐皓那一臉橫肉,看起來就像一個屠夫,這種人做大周帝夫,簡直丟了陛下的臉。”

    “哎呦呦,你的洛寧就是個方形老人臉,還有資格嫌棄徐皓?前不久,我才看見他踏入了青樓,這也是聖賢之道嗎??”

    “這當然是聖賢之道,不恥下問,你不懂了吧!”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九顏女帝望著如此朝堂,輕歎了一口氣。

    這是朝堂?

    這是大周重臣??

    “行了!”

    一道聲音很輕很輕,卻傳入了每一個人的耳中。

    這道聲音之中,蘊含了超越所有人武道層次的微弱力量!

    能做到此事之人,也隻有九顏女帝!!

    眾臣們立即安靜了下來。

    他們均是參拜了下來,不敢再發一言。

    “朕的心中,早已有大周帝夫人選。”

    “為了大周的未來,朕願意聽取你們的意見,選擇更好的人選。”

    “眾卿家若是舉薦如此人選,就不必再爭了。”

    “你們所舉薦之人,遠不及此人。”

    “朕心中的大周帝夫,如今就在殿中。”

    早已有人選??

    遠不及此人???

    如今就在殿中??

    眾臣頓時一怔。

    他們皆是相互打量,試圖找出那超越眾人的大周帝夫。

    連顧白與唐東亦是開始猜測。

    女帝陛下心中的大周帝夫,到底是誰??

    唯獨有一人不在意此事,僅僅默默書寫著手中的帝王史冊。

    丞相顧白舉薦翰林院學士洛寧擔任大周帝夫之責,卻遭部分大臣反對。

    大元帥唐東舉薦西南大將軍徐皓,亦是遭到大臣反對。

    九顏帝喝止眾人後,言明心中早已有人選。

    秦語緩緩抬起了頭。

    他本想聆聽答案,再繼續書寫這段曆史,卻沒想到

    九顏女帝竟是恰巧也望向了他,再微微點頭了。

    這一幕,很是詭異。

    看起來,就像是九顏女帝與秦語在交流一般。

    這就有些不對勁了!

    更不對勁的,還在後頭!!!

    “朕心中的大周帝夫,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