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招標會,但是戰錘
字數:3694 加入書籤
一場處處驚心尼古拉斯視角)並且暗藏機鋒的對話,終究在加爾文的妥協下,暫時告一段落。
他也在事後做過自我反思,自己當時憤怒究竟有幾分是真的出於公義,有幾分是來自私怒。
得出的答案令他自己也感到意外:
就他目前的短期目標而言,禁軍對他權利的扼製並沒有影響到這些計劃。
準確的說,他的目標從來都不在泰拉那小小的政治舞台之上;
與凡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更不在他的計劃當中。
至於說長期目標呢?
不好意思,加爾文自己也沒有真正長遠的規劃。
軍團的複蘇,在他看來不過是對混沌侵襲的一種補救措施;
而帝國廣袤的疆域下,縱使灰騎士的規模,達到大遠征時代的軍團編製,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救火隊而已。
10萬人很多麽?加爾文對此嗤之以鼻。
在亞空間黑暗諸神掌握亞空間風暴這種超規則武器的背景下,無論是兵力投送效率,還是對帝國支援力量的隔絕屏蔽,都是帝國一方難以解決的問題。
休說這十萬人隻是計劃中的存在,就算是有朝一日真的有十萬灰騎士服役,那在諸神眼中就能算得上威脅麽?
別忘了帝國之拳是怎麽失去核心傳承的。
獸人能做到的事,邪神做不到?
一場蓄意的亞空間風暴下,將提前準備好的惡魔軍團大量投送,就足以將一支軍團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別以為有軍團護衛,基因原體就可以安全了。
莫塔裏安是怎麽墮落的?
荷魯斯被暗算的時候,他身邊的軍團又有多少?
不止一個吧?
加爾文對這些已被埋進曆史塵埃中的細節,並不是全不知曉。
但在審判庭對當年的事態反複地複盤之下,對一些人遭遇的不幸,還有著隱約的認識。
這是戰略級別的機動能力的落差,也是戰略級別的戰爭迷霧的單向透明!
人類必須脫離亞空間的陰影,否則根本就談不上任何有希望的未來。
人類必須有除了網道以外的另一條發展道路,哪怕前路充滿艱難險阻,也好過在不斷僵化與腐敗的停滯中,坐等種族滅亡的終焉到來。
而這一切,是加爾文有能力去規劃的嗎?
他前世今生加起來都不到200年的人生,怎能去承擔這樣的使命?
須知他兩世接受的教育加起來,也不過是“保家衛國”四個大字。
就算他的來曆與本質是如此的特殊,也不能彌補他在長遠規劃整個種族命運這種事上,所缺乏的全局戰略視角。
一切的的一切,最終還是要回到人類帝國最初的起點——帝皇身上。
回程的艦隊,終於在禁軍衛士到來後的一個月內開始起航。
一同結伴而行的,還有瑞紮鑄造世界的機械方舟艦隊。
他們龐大的規模,成為了這支艦隊實際上的主力。
而艦隊後方的由數艘大型戰艦的引力爪所束縛的戰利品——獸人的戰鬥月亮,就更是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龐然巨物。
加爾文不再過問艦隊的具體事宜,他的多數精力都在懲戒天使號的訓練大廳之內。
灰騎士戰鬥模式的探索如今是加爾文最關心的事務;
再次要的工作,則是關於戰團內部政務性軍官的選拔。
前者暫時沒有太多明顯的進展,畢竟他們受限於規模,已經在審判庭秘密武裝這個特種部隊的定位上工作了數千年。
戰團現有的武備與戰術都是依托著專精路線的規劃設置。
即使是內部的資料和戰術思考的反饋,也全是朝著特化的方向積累。
戰術體係的重構,在任何時代的軍隊裏都是痛苦的重生。
加爾文本來也沒想在短時間內就見到可喜的進展。
現有的軍團模式是非常良好的開端,加爾文前世熟悉的輕步兵作戰的道路,幾乎被軍團模式下的灰騎士走到極致。
但也就這些了,加爾文已經看到了這種戰術的上限。
輕步兵的作戰前提,是戰場上的敵我之間存在可以縱橫跳蕩的空間;
但在與諸神的戰爭中,尤其是與納垢的戰鬥當中,數量一直都是敵人的優勢。
不是所有的戰場,都具備輕步兵戰術的使用條件;
甚至可以說大多數的戰場走到最後,拚的就還是絕對的火力密度和承傷能力。
灰騎士要是不想在這種戰場上遭受重創,那麽屬於他們的武備,就絕不能僅限於輕型裝甲單位。
他們需要全套的從近到中、從中到遠的全射程戰術裝備;
他們需要從輕到重、從地到空的立體性的打擊能力!
隻有這樣,他們才能應對除斬首打擊以外的任務環境;
也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從既有的戰術定位中走出,麵向更加廣闊的宇宙,從而承擔更多的責任。
這是他與麾下的幕僚以及機械神甫康斯坦汀多次商議的結果。
後者也在慎重的考慮過後,決定將派出一支常設的技術團隊,參與到泰坦二號要塞群裏的部隊建設工作當中。
火星的代表也在稍後日子裏得到了相關的消息。
作為機械神教的中央勢力,他們不能坐視競爭對手對盟友的侵蝕、拉攏。
如此重要的盟友的武裝序列,被瑞紮鑄造世界從技術標準層麵替換,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現實。
但他們不能簡單粗暴的橫加阻止。
如今的灰騎士不同往日,有加爾文這個高居審判庭座首的主管坐鎮,火星不得不考慮與加爾文這個現任的高領主徹底翻臉之後的代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