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字數:4795 加入書籤
這第一件事情便是:劫法場。
大梁近幾年天下大赦兩次,很多罪不至死的罪犯皆被放歸,唯位於牢獄第二層的江陰大學士未能被釋放。此人為人耿直忠正,自入朝為官後便多次向皇上直接諫言,上書痛陳時弊,在他犀利的筆鋒下,幾位權傾一時的大臣紛紛落馬,要麽迫於壓力主動請辭告老還鄉,要麽皇上龍顏大怒來個連降三級。江大學士在百姓心目中威望極高,人人皆知其一心一意為大梁,為百姓,他的家門口時常堆放著不知名的百姓送來的各種蔬菜水果。江大學士也感恩戴德,知道自己身為禦史言官的重大責任,於是更加勤勉地上書,為百姓諫言。然而,自古官民不兩立,受到百姓擁戴,就必然會大大得罪當朝權貴,那些被江陰拿到過把柄的大臣們直欲殺之而後快。
這次,因江陰在老母新喪丁憂期間娶了個小妾,就被某些人抓住把柄,硬是給他芝麻大的罪名扣上了不尊孔孟不守孝道欺君罔上的大帽子,好幾個大臣甚至聯名上書要求將江陰明正典刑以正視聽。皇上開始還極力為江陰辯解,開玩笑說誰還不娶個三妻四妾的,即便丁憂期間做了這樣的事,也隻能說明江老先生身體好嘛。可一票大臣們根本不買賬,連珠炮轟江陰,羅列出各種罪證,聯名上書都達多次,特別是幾名武臣更是直言皇上有袒護江陰之意,皇上眼看著情勢越來越危急,被逼無奈下,隻得同意。
行刑那天,京城郊外的五裏屯法場被前來圍觀的百姓圍了個裏三層外三層,有呼天搶地喊冤的,有提籃攜婦生祭的,個個哭兮兮的,一片愁雲慘霧。老百姓都隻恨自己不能翼下生雙翅,將大學士從鬼頭刀下救出來。然而,正當劊子手的大刀要落下時,卻聞一陣震耳欲聾的廝殺聲傳來,且伴隨著雷鳴般的響鼓,天塌地陷一般,好似四麵八方都在呐喊。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法場的所有人都愣住了,當然也包括監斬官和劊子手,腦子轉得快的甚至在想是不是行刑之事觸怒了上天。就在這短短的幾秒之內,幾名蒙麵黑衣人已從天而降,一個對準一個,精準而迅速地將監斬官和劊子手掀翻在地,將驚魂未定的大學士從斷頭台上拉起。緊接著幾十名混跡於人群中化妝成老百姓且身形健碩的大漢衝進法場,邊漫天撒紙邊大喊“枉殺忠良”,一時整個法場喊殺喊打聲不絕於耳。按照規定,法場裏是有兵部安排的重兵防範的,且為避免有人冒死劫法場,羅盡忠還特意安排了比以往行刑更多的重兵,但事故畢竟發生的太快,且那些彪形大漢個個神勇異常,非普通兵士可比,在全副武裝的士兵們反應過來,正準備圍殲時,亂局就已經結束了。一名蒙麵人一手攬起大學士的腰,提著他便飛奔至剛才從天而降的鋼絲邊,幾十名蒙麵人有條不紊地嗖嗖嗖迅速遁去。監斬官大喊“抓活的”,但卻連人家的衣襟都沒沾上,那些人猶如神兵般倏忽消失了,場內地上隻散亂無數紙片,撿起一看,均寫著“尊賢重士,為國為民 ”,落款為“無憂公子”,法場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叫好聲。監斬官絲毫不敢耽擱,派快馬飛奔去報信,待刑部兵部反應過來,要去江府抓人時,家中早已空空如也,別說妻眷家小,就連丫鬟小廝也沒留下一個,氣得一幹大臣們咬牙切齒。
這事很快傳到當朝皇上的耳朵裏,滿朝震驚。皇上本對於膽大包天劫法場藐視皇權極為憤怒,但轉念一想,他本也是迫於壓力才不得不下令殺江陰的,這下正好人沒殺成,百姓輿論成鼎沸之勢,他也便就坡下驢,不予追究,不了了之了。事後幾次有大臣上書要求再次搜捕江陰以及緝拿反賊“無憂公子”,皇上都搪塞過去了。無憂公子第一次名聲大震。滿朝文武開始打聽這無憂公子到底何許人也,可沒一個人知道,更無從抓起;老百姓們則開始街頭巷尾地議論起此人來,說什麽的都有,一會說東街老李家的兒子失蹤了好多年,可能這無憂公子就是他假扮的,一會說西街老張家的兒子豪俠任勇,時常神龍見首不見尾,多半這無憂公子就是他了。。。。官府最初還信以為真地派出衙門去抓人,結果一次次發現那些所傳言的人要麽是瞞著家中妻小去逛窯子,要麽是神經時有錯亂經常把鬼神掛在嘴邊,一次次鬧得啼笑皆非。那些官老爺們才知道老百姓不過是信口胡猜罷了。抓瞎般到處尋了一陣,也絲毫沒有無憂公子的線索,官府隻得暫時停止了抓捕。大臣們見那江陰再也不能出現在朝堂之上,也便不再趕盡殺絕,本來他們也隻是想讓江陰閉嘴,既然人都消失了,這一目的已經達到,何必再去招惹眾怒呢。
江陰大學士全家失蹤和無憂公子究竟何人,便成了大梁的兩大謎案。老百姓倒時常津津樂道,誇那無憂公子定是觀音菩薩派來拯救忠良的,直到半年後無憂公子又一次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裏。
這便是那第二件大事:平危局。
大梁一直偏安一隅,發展緩慢,周邊還有月氏,前渝,烏孫等對其虎視眈眈。周邊諸國早已有虎狼之心,欲將大梁吞並瓜分。在這種危局中,大梁的百姓一直都頗有戒心,上下一體同心同德,對周邊的勢力從來沒放鬆過警惕,因此幾乎人人都是大梁的耳目,個個都是大梁的情報員。無憂公子事件發生後約兩個月,從前渝和烏孫分別來了一大批商人,他們表麵以經營茶葉為名,實則到處打聽大梁的戰備情況。幾名商人喝多了酒,在風月場所走漏了風聲,然後便一發不可收拾。那些煙塵女子將消息通過恩客們四處散播,大梁百姓個個都抖擻起了精神,將這一消息報官,家家戶戶備好了鐮刀鋤頭,準備將那些商人揪出來,要麽扭送到官府,要麽打得他們滾出大梁。官府得知這一消息,卻是將信將疑,因前段日子抓了些假的無憂公子,鬧出不少笑話來,便不太相信那些百姓們的所謂捕風捉影,而老百姓見官府竟然對如此重要的間諜活動無動於衷,也是失望至極。
但很快,這件事便有人出來做主了。據說,有人通過與風塵女子們近距離接觸,詳細打聽出了那幾個走漏風聲的商人的體貌特征,很快就順藤摸瓜將所有的假商人都打聽了出來。但很快,這些商人便一個個銷聲匿跡了,基本都死於意外,據說前渝的一名同夥聽說所有的同伴都已經莫名其妙的一個個死掉,嚇得魂飛魄散,縱馬逃命的時候,被人從後麵用箭射殺。次日,眾人在集市發現那人的屍體,背後貼著大字“消除隱患,保家安民”,落款竟然又是那“無憂公子”。
本來劫法場的事件已過去數月,無憂公子的熱度已有所消退了,這下子老百姓的熱情再度被點燃了。有好事者專門向紅袖坊的姑娘們打聽,到底是誰在詳細了解那些商人的體貌特征,可每個姑娘的回答都不一樣,讓人一頭霧水。官府倒是行事謹慎,將那些個屍體一個個全都細細查驗了一遍,果然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些許線索。要麽從屍體,要麽從馬鐙馬鞍裏找到有與本國的書信往來,包裹的極為嚴密且用的是暗語,稱為陰書,可官府裏懂行的人很快便看懂了,竟是匯報大梁的軍事詳情,有軍隊駐紮方位,有街頭巷尾詳細圖紙,有馬匹糧食等數量。。。且從這些人身上都統一查到一小塊玉,上書“陰”字。將所有這些情況都擺在一起,事實就已經一目了然了,這果然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多國間諜活動。幸好這些陰書都尚被包裹的嚴嚴實實,因不曾防備自己會這麽快被發現行蹤的,所以也還未將情報送出去。順天衙門的李深暗暗不知掉了多少汗,這要真是間諜活動成功了,自己首先就得掉腦袋啊。很快這件事情便傳到了皇上的耳朵裏,龍顏大悅,責令誰也不許再追究無憂公子劫法場的責任,反而是到處張貼告示,要大大嘉獎他,望他現身。老百姓們也是翹首以盼,街頭巷尾談論的全是無憂公子的話題。可這神秘的無憂公子還是繼續保持著神秘,一段時間後,這件事情沉寂了下來,好似從來不曾出現過這樣一個人似的。直到無憂公子第三次走進公眾的視線。
這第三件大事便是:救百姓。
大梁國小力弱,一直居安思危,重武輕商,武臣地位非常高,幾乎無人能夠撼動,因為大梁的國泰民安需要他們去保證,比如之前的江陰案,就是幾個武臣聯名逼著皇上答應他們處死江陰的請求,否則他們便要求集體卸任,皇上還得求著他們去保家衛國呢,哪能讓他們全都辭職,於是隻得選擇犧牲江陰大學士。然皇上重視,製度偏讓,這些武將本已位極人臣,且隻要有戰功的均可分得大量土地,但還有些武將卻偏偏不滿足,你追我趕攀比之風盛行,比的皆是所占土地的大小。跑馬圈地,是武將們最喜歡的一種方式,因大梁政策中有圈地政策的漏洞可鑽,這些武將們就將洞鑽到了極限,甚至有將百姓的宅基地和耕種土地圈進自己領地的惡行發生,其中最囂張跋扈的當數兵部尚書羅盡忠的侄子羅武。數月前,因羅武將方圓五十裏一個鄉的土地均占了,找自己的叔叔羅盡忠派五百兵驅趕百姓。這上百戶百姓眼看著就要流離失所,索性心一橫,在一名叫陳大膽的村民的積極鼓動下,好幾百號人拿起鐮刀鋤頭,集結起來準備聯合對抗朝廷的官兵。他們當時已抱了必死之心,反正連家也沒了,與其流離失所,還不如奮力一搏呢。老少婦孺同仇敵愾,惡性械鬥一觸即發,且優劣之勢極其明顯,官兵皆全副武裝,沙場善戰,這些老幼婦孺怎麽可能是他們的對手。鄉裏正一麵派人快馬到朝廷喊冤,一麵也不得不加入了土地保衛戰中。正當羅武高高舉起手中的旗幟,下令射殺無辜百姓時,從他身後的步兵中突然飛出好幾個身影,他們互相配合,腳踩在一個個士兵頭上,如蜻蜓點水一般。其中一名身形矯健的數秒便落到羅武的馬上,等羅武反應過來時,冰冷的刀鋒已將他的脖子勒出了深深的血印。他大叫讓所有步兵均往後退,否則將羅武的頭顱割下。羅武被嚇得肝膽俱裂,連連命人後退。直到步兵退出數裏,這幾人才將羅武放開,臨走時削掉他一塊頭皮以示警告,並留下旗幟一麵,上書“除暴安良,替天行道”,落款毫無懸念地又是“無憂公子”。同時,裏正派出喊冤的那名村民,碰巧遇見了景瑜郡王爺,景王爺領他到皇上麵前告了禦狀,羅盡忠一頓臭罵自是少不了的,並將羅武貶為庶民,後經大儒們重新上書諫言,將圈地惡政從此廢除了。
聽說這一危機竟又是無憂公子出麵解決的,皇上不禁嘖嘖稱讚,感歎世間竟有如此奇才,一定要找到他為朝廷所用。於是,皇上派朝廷各部去搜尋那無憂公子,並專門就此事召見了景王爺,問他結交了如此多的三教九流,是否其中就有無憂公子,若真有,這樣的英雄豪傑一定要帶來麵聖雲雲。景王爺雖說交友甚廣,但也隻是回話說定要派人去多方打聽,無論如何這樣的人才必須網羅來為聖用。果然,出得皇宮後,景王爺便派人再次四下張貼告示,表示願意誠心誠意結交無憂公子,願意招收其為王府幕僚等等。
這幾件事情之後,無憂公子便成了大梁百姓口中救民於水火的大英雄,人人交口稱讚,恨不能見其麵當神一樣供奉起來。說書先生也有了各種版本,有說無憂公子長相俊美的,有說他貌醜心善的,有說他玉樹臨風的,也有說他骨瘦如柴的,且個個據理力爭,說自己見到的是無憂公子本人。
若說此時誰在大梁最有威信最有話語權,絕不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無憂公子啊。
大梁的百姓們敬那無憂公子義薄雲天所向披靡,尊稱他為大梁公子。(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