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興建圖書館
字數:4121 加入書籤
拋開元朝這個由蒙古人建立的朝代不說,就光論在此之前的宋朝。
雖每每談及宋朝,後世人皆對其的懦弱無能,內憂外患抱有很強的排斥心理。
但不可否認的是,宋朝卻是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比起如今的大唐更加的繁榮昌盛。宋朝商業之繁榮更堪稱華夏曆朝曆代之最。
而導致商業的繁榮昌盛,其主要原因莫過於商稅,關稅的征收。
要說起來,宋朝的商稅,關稅也不算高。
過稅,每關值百抽二,住稅值百抽三,前者主要針對境內貿易,對外貿易,後者則主要針對坐賈。
也正因宋朝對商業有一套相對完整,全麵的管理,征稅章程,這也造就了宋朝商業的空前繁榮。
隨著宋朝商業的繁榮發展,這使得宋朝所征商稅,關稅也歲張傳稿。
在宋真宗時期隻有四百五十萬貫銅錢,而到了宋仁宗時期就已經達到了恐怖的兩千兩百萬貫了。
在當著李世民的麵,李泰自然不會腦抽到拿宋朝的商稅,關稅等來舉例子。
而是換了一種李世民更好接受,理解的方式對其娓娓道來。
“青雀,依照你的意思,提高關稅和閉關鎖國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意思?”
“沒錯!”
至此,李世民麵上神情千變萬化,但一雙虎目卻是逐漸明亮起來,猛地一拍大腿暢快笑道:“哈哈哈哈……”
“今日為父是受教了,讓大唐四海傳播,讓天下感受我大唐的繁榮富強,讓萬邦來朝這對於我大唐而言並非壞事。”
“但治國重利,對內嚴苛,對外優待的事是萬萬不可取。”
“尤其這關稅,為父回宮後就召集群臣商議此事,盡快定下一個可行且完善的方案。”
見李世民如此上道,李泰也是滿意地點點頭,也不枉費自己這番口舌了。
尤其李世民‘治國重利’的總結就頗為到位,雖談不上是多麽高明的道理。
可在唐貞觀年間這小人重利,君子重義的時代大背景下,李世民作為當今聖上能坦言一句‘治國重利’屬實不易。
“青雀,為父戎馬一生真正打心眼裏佩服的人寥寥無幾。”
“但青雀你的才學,遠見,屬實讓為父佩服啊!”
“來,咱父子倆喝上一杯。”
說著,李世民高舉酒杯,道。
李泰也舉杯相迎,一飲而盡。
“……”
“褚館主,你說陛下和魏王殿下在裏麵聊什麽呢這麽開心?”
“況且算算時間,這也已經將近兩個時辰了,要再不出來,就耽擱回宮的時辰了。”
千牛衛趙仁虎見李世民進入屋內遲遲不出難免有些著急,反觀褚遂良卻一副眼觀鼻,鼻觀心的模樣,似是對裏麵發生的情況全然不關心般。
“陛下和魏王正在屋內商量朝中大事,如非必要,切勿打擾。”
對於趙仁虎的問詢,褚遂良隻是抬了抬眼皮,不鹹不淡,道。
其實,表麵故作淡定的褚遂良實則在心裏麵卻也跟被貓撓一樣好奇得緊。
尤其先後從李泰口中聽聞其製衡五姓七望的豪族之法,以及改革科舉製的先進思想理念後。
即便是褚遂良心中也不免好奇,一向智多近妖的李泰又獻出什麽錦囊妙計來,能把太宗迷得都忘記時辰了。
“嘎吱……”
可就在褚遂良和趙仁虎二人都在門外焦急等候著時,正堂緊閉的房門終是被人從裏麵推開了。
“青雀啊,這些年來父皇一直在考慮如何打破朝中五姓七望一家獨大的局麵,如何才能讓寒門獅子擁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一直無果。”
“但沒曾想,今日這困擾父皇許久的問題竟在你這得到解法。”
“先是魏王紙,後又是改革科舉製。”
“老百姓們聽了後家家奔走相告,天下士子喜笑顏開。”
說到這,李世民語氣不免有些自豪,自己兒子越是優秀他這個當老爹的臉上也自然越有麵子不是?
說到這,李世民語氣頓了頓,而後話鋒一轉,道:“隻是青雀,想要徹底打破豪族對朝廷的壟斷光改革科舉和改良造紙術是遠遠不夠的。”
“至少從目前來看,我們也隻是前進了一小步。”
“紙畢竟不能生產知識,況且現在豪族卻開始大量囤積紙張,哄抬書價。”
“青雀依你之見,我們這邊該如何應對呢?”
可能連李世民自己都沒察覺,自己在和李泰談話時明明是父子關係,但卻下意識表露出請教的口吻。
這在以往是從未有過的。
“哄抬書價,囤積紙張?”
李泰摩挲著下巴,旋即無所謂的搖了搖手平淡,道:“就目前來看,想要在短時間內讓天下千千萬寒門子弟人人買的起書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此外,還要考慮到之後要東征高句麗的高昂軍需開支,現在就開始於豪族大打價格戰明顯不是明智之舉。”
見李泰一開口,李世民和褚遂良君臣二人的耳朵‘蹭!’的一下就豎了起來,時不時還頻頻點頭,就如同兩個受教的學生一般。
“所以,依兒臣之間,不如在大唐全境範圍內興建國家讀書館。”
“豪族哄抬書價導致寒門子弟買不起書,那就讓他們去圖書館借閱去。”
李泰順著剛剛李世民提及的問題繼續娓娓道來。
的確,正如李世民所憂慮的,魏王紙的確可促進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但白紙一張卻不能憑空產生先進的知識,文化理念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尤其在當下,以五姓七望為首的各地豪族是鐵了心要將書的價格哄抬上去,以此來於朝廷作對。
與其和豪族在書籍市場上拚個頭破血流,那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參考後世在各個城市興建新華書店,圖書館等,讓那些買不起書的人可入內借閱。
“興建圖書館?!”
又從李泰口中聽到一個新名詞後,這使李世民和褚遂良二人麵麵相覷,心中也覺得頗為玉門。
你說他們二人,一個是當今聖上,一個是朝中重臣,可如今卻在李泰麵前如同三歲孩童般,這個不清,那個不楚的。
你說,這心裏能不憋屈得慌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