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拖字訣

字數:4012   加入書籤

A+A-


    “陛下趙國公所言甚是!”

    一旁,褚遂良也是拱手上前,道:“此事幹係重大,尤其在豪族刻意推波助瀾下已鬧得是滿城風雨了。”

    “嗬嗬……”

    對於褚遂良,長孫無忌二人所言,李世民對此則並沒有感到太過意外,神情平淡,道:“還真如魏王所言,自秦漢以來我華夏大地皆是豪族社會了啊。”

    “朕隻是向天下發布了改革科舉製的告示,就能激的那些豪族跟瘋狗一樣風擁上前。”

    “這天下究竟是朕的,還是這群豪族世家的!”

    言罷,李世民又衝長孫無忌搖了搖手,道:“輔機,對於豪族操控的這些社會輿論一事姑且先不用理會。”

    “如果他們不嫌煩的話,那奏折有多少就讓他們上多少。”

    “現在豪族在當地的影響,威望極大,姑且不宜與他們正麵為敵。”

    “姑且先讓這群小人得誌幾天,待我們這邊萬事俱備之時。就是讓這群豪族身敗名裂之日!”

    要說耐心,這天下恐怕沒有什麽人比他李世民更有耐心了。

    想當年,李世民還是天策上將時打仗就是一招鮮吃遍天!

    餓著肚子,打著仗,就一拖字訣,先斷其糧道,再圍而不攻,以不變應萬變。

    就憑這一招,先後讓李世民耗死了西秦薛仁杲,宋金剛,劉武周,王世充,劉黑闥。

    而今,麵對和五姓七望等豪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李世民對此也是得心應手。

    “總之,眾愛卿各司其職,接下來朕將會稱病,不便上朝,在宮中靜養,明白嗎?”

    聽到這,六部尚書先是一怔,而後不禁在心裏為李世民豎起一根大拇指。

    要說起這‘拖字訣’來,這天下若李世民敢認第二,那怕是沒人敢認第一了啊。

    想必,這群五姓七望,豪族世家一個個就算長有三頭六臂,有翻天覆地之能,那總不能將彈劾的奏折送到甘露殿的床榻之上吧。

    等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時,陛下的病自然就不藥而愈了。

    屆時,朝廷與豪族世家彼此的攻守關係發生改變後,誰能笑到最後,笑的最好,那可真就猶未可知了。

    而這一次,豪族世家憋足勁打出來的拳頭,怕是隻能落在空氣上,有力使不出啊!

    在場眾人相互對視一番,皆是從對方臉上看到彼此眼中的笑意。

    隨著房玄齡,閻立德,長孫無忌三人各自領命退去後,禦書房內已李世稽和侯君集,褚遂良等人其他尚書一個個也沒閑著。

    現在豪族世家的應對之策都吩咐下去了,剩下就開始圍繞著大唐目前針對四夷各族的外交政策上進行修改了。

    還有先前,李泰對李世民提及到的有關關稅和稅務改革等方麵的措施。

    在這當中,無論是針對四夷各族的外交政策也好,亦或者是關稅的稅務改革等方麵。

    在唐貞觀年間所實行的還是《貞觀律》。

    但貞觀律又有不少都是從唐高祖李淵甚至前朝方麵原封不動照搬過來的。

    所以,別看李泰在魏王府中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輕輕鬆鬆的就將後世先進關稅改革,海關製度以及針對四夷各族外交政策上的轉變等如數家珍的逐一道出了。

    可正所謂,領導一句話,下屬跑斷腿。

    說的就是這個,李泰可能一拍腦袋,靈光一現的奇思妙想,但這可苦了李世民和他的這些文武大臣了。

    在拿到李世民從李泰那邊整理到手的相關資料後,大唐這些文武之臣六部尚書們就在立政殿中展開激烈的討論。

    首先,就是興建圖書館的問題,各地,各州,各府的圖書館規模如何,藏書如何。

    此外,還有魏王紙和鉛活字印刷機連鎖經營的問題,還有建設海關向異族商人收稅,以及朝廷和商人合作等等諸多分門別類的條目問題在大殿內討論的是如火如荼。

    或許,在魏王府中李泰隻是一拍腦門,隨口道出條錦囊妙計。

    但這充其量隻能算是一個構想罷了,真等到政策落實到大唐各地,自然處處都要深究一番。

    其中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李泰向李世民強調的一點‘國之重寶,豈可傳夷狄!’

    改良造紙術還是活字印刷術,如此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先進技術自然是要被朝廷緊緊攥在手中的,別說是那些異族了,即便是五姓七望等豪族也別想染指!

    而此刻,朝中這些大臣的心情那自是個頂個的激動,興奮,原本還因被李世民臨時揪過來加班的疲憊,辛勞登時一掃而空。

    一如當初大家在天策府的日子,不顧形象和李世民席地而坐,在大殿中高談闊論,共同研究。

    這一研究,時間就如白駒過隙般。

    在問題探討到激烈處時李世民更是拍桌而立,於群臣大聲辯論起來。

    雙方一時唇槍舌劍,毫不精彩。

    很快夜深了。

    雖已到醜時,但君臣的熱情卻是有增無減,時不時就有巧思道出,根本就停不下來。

    可看到如今君臣其樂融融,一團和氣的模樣,這剛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這等君臣一心的場景,他自天策府後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看到過了。

    隻是,這些朝中肱股之臣,尚書大人在這探討的是興高采烈,精神奕奕。

    可這些尚書,國公的家眷親屬們,一個個心卻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已。

    本身,李世民就是興之所至,一紙詔令就將群臣召來立政殿議事,事先也並未提前打招呼。

    而這天都已蒙蒙亮了,這前去朝中議事的大臣們到現在還沒有要回來的意思。

    這怕不是朝中出了什麽大事不成?

    每每想到這,便讓這群家眷親人提心吊膽的。

    要不是長孫皇後前來探查,搞不好群臣的家屬們都要來皇宮找李世民要人了。

    轉眼間,兩天一夜的時間過去了。

    在這兩天一夜內,李世民幾乎和大唐這些肱股之臣們與立政殿中研究新政的條條框框,具體實施細則。

    而李世民也沒閑著,一邊就條例方麵和群臣們相互探討,一邊取出李泰的記錄細細研究,比對一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