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五糧液

字數:4354   加入書籤

A+A-




    “好酒!”

    “好酒啊!”

    “如此獨特,美妙的口感,真是絕了!”

    “父皇自認為飲遍天下美酒,但如此體驗還真是頭一次啊!”

    看到李世民飲下這第一杯酒後,一旁的程咬金,尉遲敬德,李孝恭等人也是坐不住了。

    “來讓你恭叔嚐嚐這酒!”

    不等李泰這邊動手,李孝恭就一把將這酒壇奪過輕抿一口後,李孝恭無比震驚的抬起頭來讚歎,道:“好烈的酒!”

    而長孫無忌,房玄齡也是輕抿一口後也是大呼爽快。

    如果說他們喝酒還算斯文的話,程咬金這夯貨不知道從哪裏找來一口大碗來,滿上後更是一仰脖子,將這一海碗的酒一飲而盡。

    這一大碗酒,李泰估摸著得小半斤了!

    高濃度的白酒下肚,一入喉好似化作無數柄小刀,在程咬金的體內是劃來劃去,不單口腔,喉嚨就連胃裏都是火辣辣的刺激感受。

    程咬金一邊齜牙咧嘴,一邊衝李泰豎起大拇指讚口不絕,道:“好酒,真的是好酒啊!”

    咕隆一口!

    見程咬金將這一海碗的白酒一口喝幹,看的旁邊的李孝恭簡直心痛到不能呼吸啊。

    “我說你這夯貨,哪有你這麽飲酒的?”

    “如此美酒,一定要品,你懂什麽叫品酒嗎!”

    “你這無異於牛嚼牡丹,簡直就是糟蹋了這等佳釀了啊!”

    說著,李孝恭便一把按住那酒壇,說什麽都不讓程咬金在倒第二碗了,同時看向李泰,道:“賢侄,這酒僅此一壇,還是說?”

    “哈哈哈……”

    李泰爽朗一笑,擺了擺手,道:“恭叔放心,這酒侄兒也是最近才釀好的,雖存量不多,但也絕對能讓列叔,列伯喝個盡興了!”

    一聽李泰這話,旁邊的程咬金搶的是更起勁了。

    瞧他這般猴急的模樣,若不是有李孝恭在這按著他,保不準這夯貨都已經開始對壇吹了好吧?

    那般酒鬼投胎的模樣,真恨不得醉死其中,再也出不來才好!

    可顯然,李孝恭不會讓程咬金這麽逞心如意的。

    隻見,李孝恭一隻手按著程咬金那大腦袋,另一隻手則摟著酒壇,一副無比珍惜的樣子。

    這時,李世民一邊感歎著,一邊望向李泰,道:“青雀,父皇屬實是沒想到,你小子竟在釀酒之道上還有如此深厚造詣,讓人大開眼界!”

    “不知,這酒可有名字?”

    “這酒是兒臣用大米,高粱,小麥,蜀黍,糯米五種糧食釀造而成的先稱其為雜糧酒。”

    說到這,李泰語氣頓了頓,而後話鋒一轉,道:“不妨父皇為其賜名?”

    李泰又不傻,有李世民這位‘金牌代言人’在,這能白嫖聖上賜名的機會,他李泰又豈能錯過?

    故此,先隨便起一個名字,然後好給自己老爹發揮的空間不是!

    “大米,高亮,小麥,蜀黎,糯米這五種糧食釀造的嗎?稱之為雜糧就倒也契合,隻是這名字太普通了,有點配不上這壇美酒了!”

    “讓父皇想想啊!”

    晃動著酒盞的李世民虎目微張,雙手放在桌案上,沉吟片刻,便伸手抓起在李泰示意下放置到桌案上的狼毫筆,魏王紙,在其上龍飛鳳舞的寫下‘五糧液’這三個大字!

    “噗……”

    “五糧液?!”

    看到這熟悉無比的名字,李泰險些沒將剛喝下去的酒水給噴出來。

    好家夥!

    這就把五糧液的商標給提前注冊了啊?

    絕……

    絕了!

    提完字後,李世民便又滿飲一杯,道:“青雀,依你之見如今大唐境內流民四起,眼下又正值春耕時節,朝中又該如何賑災呢?”

    原本還在席間推杯換盞,怎一個逍遙快活關隴武將們,在聽到‘賑災’二字後,皆放下酒杯齊刷刷的朝著李泰這邊看來。

    顯然,賑災一事不光是李世民心裏的一道坎,同時也是這些大唐肱股之臣的心結。

    大唐各地災情緊急,這也是李世民和朝中大臣目前最為頭疼的問題。

    而災情的出現,顯然不是這一天兩天了,這幾年來一直時有發生。

    隻是災情問題,卻是在春耕時節爆發了!

    若是得不到妥善解決的話,那將會影響到大唐今年的春耕計劃,這樣大唐的災情一日不得到解決,那何談年底東征高句麗呢?

    “以工代賑!”

    李泰小酌一口,不疾不徐,道。

    聽到‘以工代賑’這四個字後,李世民對這樣措施顯然也並不陌生。

    這項舉措由來已久,曆朝曆代都都有采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隻是,李泰的以工代賑自然不是將前朝的舉措,原封不動的給照搬過來,他自然有自己的獨道理解。

    放眼曆朝曆代,但凡實行以工代賑,那簡單來說就是由朝廷單方麵出錢,給四處流民一些事情去做,省的他們光閑著無所事事。

    這其實本質是和賑災的意思是相近的。

    隻是,李泰在這提出的觀點卻完全不同。

    首先,在他看來經過唐貞觀這幾年的穩步發展,至少就目前來看大唐糧倉裏的糧食首先是足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

    哪怕這幾年來災情不斷,也是如此!

    至於李泰的判斷依據,那也很簡單就從當下的糧價上就能看出一二。

    既然問題不是處在糧食上,那自然就出在擁有糧食的人身上。

    根據李泰這段時間的調查和了解,便不難發現大唐境內絕大多數的糧食都不在老百姓手上,而是被以五姓七望為首的各地豪族給囤積起來了。

    正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如果各地豪族們願意將囤積的糧食拿出來,那在於朝廷之間的通力合作下自然能平安渡過。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對於視財如命的豪族來說,想要從他們嘴裏扣出點糧食來談何容易?

    故此,李泰便再這又見跟之前的那套觀念提出,那便是:“要想富,先修路!”

    如今,大唐王朝的官道基本上都是沿用於隋朝建設的。

    至於官道的建設也多用於土夯築,十分容易損壞不說,在很多時候還需要朝廷每年撥款大筆的錢財去養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