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各尚書的看法

字數:3609   加入書籤

A+A-




    原本,各位尚書大人對閻立德所說的那什麽‘承包製’新名詞聽的還是雲山霧繞的。

    可隨著閻立德將李泰的整個想法都逐一道出後,眾尚書方才恍然大悟。

    這兜了半天圈子,說白了不就是將各地官府權利下放給那些豪族?

    故此,雖知這‘承包製’是出自李泰這位智多近妖的王爺之口,但各位尚書們腦袋們搖的依舊跟撥浪鼓一樣連連拒絕。

    以工代賑他們並不陌生,但‘承包製’他們可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縱覽古今,‘承包製’這等超前的思想別說有沒有人提出來了,怕是讓人連想都不敢想啊。

    說句老實話,如果不是考慮到此策是李泰提出來的,這幾位尚書大人嘴裏都開始批判此乃離經叛道之言了好吧?

    “陛下,將官府權利下放給當地豪族,這等策略與那投機倒把的商人又有何異!”

    “承包製說好聽點是以工代賑,說直白點這不就是商賈管用的手段?”

    “讓各地豪族參與官道,驛站的建設,同時再將各地關卡稅收抽出一部分來與那些豪族同享。”

    “陛下!”

    “稅賦乃我大唐立國之根基,其中幹係重大,牽連甚廣,又豈能讓他人染指?”

    “更何況,還要交於各地豪族一流,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陛下!”

    吏部尚書侯君集這番話說的是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顯然對於承包製一策是持強烈的反對意見!

    “盧愛卿,你對承包製有何看法,不妨跟朕直說便是。”

    對於侯君集的言辭,李世民隻是象征性的點了點頭,轉而還是將目光落在還在沉思當中的戶部尚書盧承慶身上問道。

    聽完工部尚書閻立德先前的講述後,另外四位尚書相互之間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尤其在對於將各地官府的權利下放給豪族一事更是持有激烈的反對態度,放眼禦書房內也唯有戶部尚書養成請對此是緘口不語,蹙眉沉思。

    見陛下點自己名字,盧承慶方才從自己的自詡當中回過神來。

    尤其目光在一一看過在場幾位同僚過後,在心中略微思忖一番,方才繼續,道:“稟陛下,依臣之見,承包製在各方麵雖標新立異和過往以工代賑之法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粗看,這像是對我大唐朝廷權利的削弱,但仔細沉思,這承包製又不乏是一味良藥!”

    “一味能解決我大唐各地災情燃眉之急的良藥啊!”

    “盧尚書,此話怎講,你不妨說說看,如此離經叛道之法,將我大唐稅賦之根本都交給各地豪族了,這其中哪還有什麽道理可言?”

    “承包製一策雖從表麵來看,的確能解我大唐的燃眉之急,但實則居心叵測,暗中動搖我大唐根基。”

    刑部尚書張亮聽聞此話後,立即出言反駁,道。

    李世民搖了搖手,原本還就以工代賑承包製分成兩派的六部尚書們也紛紛緘口不語了,齊刷刷的將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

    畢竟,他們這些當臣子的提提意見還行,像這種涉及到‘國策’上的重大抉擇最終負責拍板的人還是李世民這位大唐皇帝。

    “李愛卿,也發表下你的看法。”

    李世民隨之將目光落在從剛才開始就一直不發表看法,擺出一副眼觀鼻,鼻觀心模樣的兵部尚書李世稽身上,想要聽聽他對此事的看法。

    見李世民問到自己,原本還尋思和兵部和這事並無直接關係,原打算想摸摸魚,劃劃水的李世稽。

    這下也是略微沉思一番,而後將自己的看法娓娓道來:“稟陛下,以工代賑曆朝曆代皆有。”

    “而修建橋梁,鋪設官道這些同樣是自古有之,不單單是我大唐,就連周邊鄰國同樣如此。”

    “臣年少時遷居到化州渭南縣,在渭南縣時有些偏僻山野,開路不易,過著也需交付些許錢財。”

    “承包製雖乍一看是有些離經叛道,實則卻是將臣在鄉野之法行與大市,且這等行為,不單單能解決賑災,安撫流民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同時還能加強大唐各地的驛站建設,官道鋪設。”

    “故此,臣認為承包製大有可為。”

    徐世勣家本是富豪。史稱其“家多僮仆,積栗數千鍾”,徐世勣與其父徐蓋都是樂善好施之人,救濟貧苦人,不管關係親疏。

    正因如此,李世稽年幼時也見識了不少窮苦人家生活真正模樣。

    可以說,李世稽能稱得上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好官了。

    聽完李世稽這番話後,李世民點了點頭,尤其在將白天李泰和自己娓娓道來的承包製具體細節,不由心中有所決定。

    唐貞觀年間雖國力比起隋朝末年來說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正如李世稽所言那般,大唐王朝版圖幅員遼闊,外加近幾年興起數次對外戰爭,讓大唐的版圖又到達了一個全新的巔峰。

    因而,大唐其實有很多地方的道路,尤其是那些偏僻山野之處,那都是當地村民自發修建。

    帶道路修建完成後,但凡有商賈路過,便會向當地村民繳納一定的‘買路錢’。

    頗有一種上一世的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的味道。

    而李泰所提出的承包製,就是將大唐鄉野之間這些不成文的潛規則,變成了《貞觀律》白紙黑字的寫在大名條例當中,且一法多用便可解決當下大唐所麵臨的燃眉之急。

    戶部尚書盧承慶聽完後,眼角的餘光則往陛下那邊偷瞄了幾眼,看到李世民眯著眼睛,滿意笑著,時不時還點了點頭肯定一番。

    由此一點便不難看出,恐怕在召集他們六部尚書來禦書房之前,怕是李世民對‘承包製’就已做出最終定論了。

    而之所以召集他們六人過來,無非就是走個流程,同時就承包製發表下各自的看法。

    想明白這其中的前因後果後,這就愈發堅定了盧承慶此前心中一係列猜想。(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