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 考蠱專家

字數:387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養蠱筆記 !

    (第一章到。 謝謝洋彪兒和倉丼倥童鞋的捧場,嗬嗬。)

    謝林抱起了火火之後,便趕緊跟上了葉夏,朝密室中間走去。

    隻是在密室中央,同樣隻有一個個的人形陶俑,跟其它地方一樣,並不見什麽異狀。

    葉夏轉頭看了謝林一眼,也不逗留,又帶著謝林在密室裏轉了起來。

    這密室呈長方形,寬約二十米,長約一百五十米,裏麵除了一個個陶俑之外,並不見其它東西,謝林估摸著密室裏差不多有三四千個陶俑,這些陶俑排得整整齊齊,就像士兵列隊一般。而這些陶俑雖然姿勢並不盡一樣,有站有蹲有跪,或空手或拿著各式各樣的武器,麵容乃至衣物或者說盔甲也不盡相同,甚至這密室裏還有陶製的戰車和馬匹,有的戰車和馬匹也是或站著或坐著一個個或士卒或將軍模樣的陶俑,栩栩如生,不過這些卻並沒有給謝林什麽雜亂之感,反而讓謝林有一種十分整齊有序的感覺,並沒有任何的不協調感。

    這讓謝林不由想起了那著名的戚家軍,據說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所率領的戚家軍在和倭寇作戰時,軍士們都會擺出各種各樣的陣型,一般以八個士兵或者十個士兵為一隊,隊裏每個士兵手裏拿著的武器都不一樣,有長矛,有大刀,有盾牌,甚至還有漁網,其分工明確,每個士兵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其戚家軍所向披靡,少有敗績。

    這也使得他更加有些懷疑這些陶俑不會跟那秦陵兵馬俑一樣,都是秦始皇的陪葬。

    可兩千多年前的秦軍就有這麽高明的實戰技術了嗎?謝林對曆史所知甚少,可也不敢肯定。

    不過謝林跟著葉夏走在這些陶俑之中,也隱隱感覺到這些陶俑雖然數目龐大,但卻似乎組成了一個整體,攻守兼備,牢不可破。謝林感覺自己就好像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戰場之中,正和萬千士兵站在一起,成為了他們的一份子,將和他們一起奮勇抗敵,攻城拔寨。

    這也使得他心中不由升起絲許豪邁來。他甚至有一種跑到最前麵去,做橫刀立馬狀,大叫幾聲衝啊殺啊之類的衝動。

    就連走在前麵的葉夏也是嘖嘖輕歎了幾聲,說這些陶俑氣勢磅礴浩大,跟那秦陵兵馬俑相比也不輸分毫。

    謝林見葉夏開口,便忍不住問葉夏是否去看過那秦陵兵馬俑。

    葉夏點了點頭,說看過。

    謝林便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猜測說這些陶俑不會也是秦始皇時代留下的,這裏不會也是那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或者說就是那真正的秦始皇陵的所在。

    葉夏笑了笑,說他也無法肯定,這些陶俑從形態和製作手法上看,跟秦陵兵馬俑坑裏的那些兵馬俑都是十分相似,不過相比秦陵兵馬俑坑裏的那些兵馬俑,這些陶俑保存的更加完善,看去幾乎沒遭遇任何人力和自然的破壞,這密室也造得比那兵馬俑坑還要規整,他無法確定這些陶俑製作的年代,無法確定這密室還有這數千陶俑是否也是秦朝留下的。

    說著葉夏又輕歎了一聲,麵露一絲惋惜之色:“也不知道小蘭來這裏會是什麽反應,如果她在的話或許能看出這些陶俑的來曆……”

    “小蘭,你是說巴小蘭嗎?”謝林不由愣了愣,有些疑惑。

    葉夏點了點頭,微笑道:“是的,她是專門研究這個的。”

    “專門研究這個的?”謝林有些奇怪,“她是專門研究兵馬俑的?”

    雖然謝林和那巴小蘭認識了好幾個月了,在學校的時候接觸也不少,但謝林卻一直不是很清楚巴小蘭到底是做什麽的。一直以來謝林也有些好奇,但並沒有親自問過巴小蘭,而就算上次巴小蘭跟著葉夏找去那長壽村,謝林對於巴小蘭的身份更是好奇,不過因為事多,再加巴小蘭很快就帶著那張朗回去了,所以謝林還是沒有問起過。

    而雖然謝林也看出葉夏和巴小蘭是熟識的,但他連葉夏的情況都所知不多,也不好跟葉夏打聽巴小蘭的情況,這幾個月葉夏也從沒有提起過巴小蘭,現在他終於說起,謝林又是忍不住有些好奇起來。

    隻是葉夏所說的卻反而讓他更加的疑惑了。

    可謝林問了之後,葉夏卻又搖了搖頭,臉上笑意更濃了:“也不算是專門研究兵馬俑的吧,她對曆史很感興趣,平常就喜歡研究這個,唔,或許她應該算是個考古專家。”

    “考古專家?”謝林大訝,頗有些意外。

    在他的印象中,考古專家似乎都是胡子花白的老頭或者老太,可沒想到巴小蘭年紀輕輕,居然還是個考古專家。不過現在專家這個稱謂都有些泛濫了,謝林倒有些懷疑巴小蘭這個所謂考古專家到底是磚家還是真的專家。

    謝林對於所謂的考古也感覺十分的陌生,他到現在都還不是很清楚大學裏是否有考古這個專業。

    葉夏卻好像看出了謝林心中的疑惑,笑道:“不過她跟其他考古專家不大一樣,或許應該稱她考蠱專家才對。”

    謝林自然聽不出‘考古專家’和‘考蠱專家’的區別,自是一頭霧水,心想葉夏說話怎麽前言不搭後語,這麽矛盾。

    直到葉夏意識到沒有說清楚,再跟謝林解釋了後,謝林才明白過來。

    不過聽了葉夏解釋後,謝林卻更加驚詫了。

    葉夏則又說道:“你別小看她這個考蠱專家,她雖然自己不養蠱,但對於蠱的曆史,還有蠱術可是非常的了解,古往今來各種蠱術少有她不知道的。”

    葉夏說蠱和蠱門也有悠久的曆史,雖然蠱害處不少,糟粕更多,但終究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雖說蠱門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旁門左道,甚至說歪門邪道,但在中國曆史長河中,也產生過不小的影響。曆史專家和考古專家也分很多種,有專門研究春秋戰國史的,有專門研究五代十國史的,有專門研究唐宋史的,有專門研究明清史的,這其中還有更細致的劃分,比如有專門研究政治製度史的,有專門研究經濟變革史的,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而巴小蘭則是專門研究蠱文化的,研究蠱的曆史和各種蠱術的傳承。

    不過這研究曆史,不可能把某段曆史完全截取下來研究,必須結合各個方麵,結合前後曆史,結合同時代的其它方麵的曆史,比如研究某個朝代的經濟沿革變化的,對於那個朝代的文化,政治,環境等等也都要有充分的了解,而研究蠱也一樣,蠱傳承數千年,蠱文化也是基於現實社會發展起來的,所以要稱巴小蘭是曆史學家也不為過,隻不過她研究的實在有些偏門而已。

    聽了葉夏說後,謝林也懷疑在學校的時候,巴小蘭看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書籍,不會就是出於‘考蠱’的需要。

    不過他更奇怪,巴小蘭好好的為什麽要研究這麽偏門的東西,你說養蠱還可以理解,畢竟能夠掌握超過普通人的力量,但像巴小蘭這樣隻是研究而不去實踐,實在是有些難以理解,況且這麽偏門的東西,隻怕就算研究出什麽成果來,也不會被正統曆史學術界所承認。

    葉夏則說這隻是巴小蘭的個人愛好罷了。

    他告訴謝林,原來巴蘭的父親就是謝林學校的黨委書記,就是張朗父親的老戰友,而巴小蘭之所以鍾情‘考蠱’,正是緣於她的父親。

    看首發無廣告請到 l/1/1634/in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