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呂後與人彘
字數:241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鬼敲棺之善惡有報 !
而因為自恃得寵,戚夫人經常在劉邦麵前哭鬧,(史載到達“日夜啼泣”之地步),意欲為自己的兒子趙王劉如意以奪取皇太子之位,劉邦在公元前205年(漢二年)六月即已立呂雉之子劉盈為太子,但即位為皇帝後,以劉盈仁弱“不類我”為理由,想要改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因為“如意類我”。周昌、叔孫通等朝中大臣都堅決反對廢長立幼。
有人為呂後設謀,讓他找張良。呂後就讓他的哥哥呂澤劫持張良,逼著張良獻計。張良對呂澤說:“陛下在戰爭困難的時候確實能夠聽我的意見,但是,如今是因為愛而要廢長立幼,這已經不是靠說能了結的事。但是,陛下非常看重的商山四皓(隱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長的高士),卻始終請不來,因為他們認為陛下對臣下態度一貫傲慢。如果你們想個辦法把商山四皓請出來輔佐太子,讓他們天天陪著太子,特別上朝之時陪伴太子,陛下一定會看見。陛下知道商山四皓輔佐太子,也許會有一用。”呂後立即付諸實施。呂後派呂澤讓人帶了太子的親筆信,還帶了一份厚禮,請“商山四皓”出山,這四位高士竟然全來了。
公元前195年(漢十二年),劉邦平定英布叛亂結束,但是,劉邦也在這次平叛中第二次受到致命箭傷。而且,由箭傷引發的疾病更加嚴重。此時的劉邦已經預感到人的生命是有盡頭的;因此,劉邦廢立太子的願望也更加強烈了。張良勸阻無效,托病不再上朝。作為太子太傅的叔孫通以死相諫,劉邦假裝聽從,實際上廢立太子的想法毫無改變
一次朝宴,劉邦發現太子身邊有四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胡須、眉毛都白了,服裝、帽子非常講究。劉邦很奇怪,就問他們:你們是誰?四位老人上前回答,並各自報了姓名:東園公、甪裏先生、綺裏季、夏黃公。劉邦聽說後大為吃驚:“我請你們多年,你們逃避我。為什麽要隨從我的兒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輕視讀書,又愛罵人。我們堅決不願受辱,所以才因為恐懼而逃亡。如今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護天下讀書人,天下人都願意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們就來了。”劉邦說:“煩請諸位好好替我照顧好太子。”
四位老人敬完酒,離去。劉邦看著離去的四位老人,指著他們對戚夫人說:“我想更換太子,但是,他們四位高士都來輔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經豐滿,難以撼動了啊!呂後是真正的主人!”戚夫人聽說後,立即失聲痛哭,劉邦說:“為我跳一曲楚舞,我為人唱一首楚歌。”歌詞說:“鴻鵠高飛啊,一飛千裏。羽翼已成啊,橫渡四海。橫渡四海啊,還能作什麽。即使有弓箭,對於高飛的鴻鵠還有什麽用呢。”從此之後,劉邦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
而在多年之後,劉邦去世,劉盈即位為帝,呂雉開始獨掌大權。對於原劉邦所寵幸之妃嬪,多僅進行常規處理,如有子者,與其子就國為諸侯王太後。獨有戚夫人,因其曾幾欲奪孝惠帝劉盈太子之位,呂雉堅決不放過。
一開始呂雉先罰戚夫人作苦工,戚夫人私下唱歌歎息,“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仆,終日舂米到薄暮,常常與死亡為伍!母子相離三千裏,要找誰來告訴你?”呂雉因而大怒,於公元前195年(孝惠元年)十二月,殺趙王劉如意,徙淮陽王劉友為趙,並將戚夫人斬去手腳,薰聾雙耳,挖掉雙目,又以啞藥將她毒啞,這才拋入茅廁之中,稱為“人彘”,意為人中之豬。呂雉後竟然又叫劉盈來看,劉盈痛哭失聲,命人向呂雉說;“這種事不是人作得出來的。兒臣是太後的兒子,終究沒有辦法治理天下。”認為母親如此慘無人道,已經違背常理,驚駭非常,而不願處理政事。……甚至到了後來,劉盈竟然硬生生的被戚夫人這個人彘嚇出了病,沒多久就鬱鬱而終……
而在劉盈死後,呂後幹哭,不見落淚。張良之子張辟強擔任侍中,年僅十五歲,對丞相陳平說:“太後隻有孝惠帝一個兒子,如今死了,卻隻見她幹哭而不悲傷,你知道是什麽原因?”陳平反問:“是什麽原因?”張辟強說:“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後害怕你們這班老臣。您現在應請求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在朝廷執掌大權,這樣呂後才會心安,你們才能有幸免於禍患。”陳平就按照張辟強的計策去做,呂雉果然高興,哭起來也顯得哀痛。呂氏的權勢便從此開始。呂雉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臨朝稱製,行使皇帝職權,朝廷號令一概出自太後,為中國太後專政的第一人……性質和垂簾聽政的慈禧差不多!
而其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在采取“無為而治”,鞏固西漢政權的同時,首先打擊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對派,重用其寵臣審食其。然後布置黨羽,大封諸呂及所愛後宮美人之子為王侯。隨後殺掉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右丞相王陵堅決反對封諸呂為王的政策,堅持高祖與大臣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呂雉不高興,就讓他擔任皇帝的太傅,奪了他的丞相職權。王陵隻得告病回家。然後又讓審食其為左丞相,居中用事。陳平、周勃雖然不服,也隻好順從。審食其不處理左丞相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專門監督管理宮中的事務,像個郎中令,呂雉常與他決斷大事,公卿大臣處理事務都要通過審食其才能決定。呂後這些做法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對。
呂雉追封他已故的兩個哥哥,大哥呂侯為悼武王,呂釋之為趙昭王,以此作封立諸呂為王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