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震教之寶
字數:3048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鬼敲棺之善惡有報 !
耶律楚材,契丹族人,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又號玉泉老人。博學能文,生於燕京,為遼東丹王突欲的八世孫。蒙古軍破燕京後,1218年成吉思汗於漠北召見,甚為讚賞,為左右員外郎,太宗時,拜中書令。1219年隨成吉思汗大軍西征。勇略過人,正直廉潔,在朝廷內外威信很高。生前要求葬在甕山泊畔,乃頤和園的昆明湖。耶律楚材墓在明朝時被毀,清乾隆時修複,改建為祠。耶律楚材祠在頤和園昆明湖東岸,文昌閣之北,內有乾隆皇帝禦詩墓碑,巨塚是耶律楚材及夫人合葬的墳墓。
成吉思汗定燕後,召為其相,曆事兩朝,凡蒙古陋風,悉為改之,元立國規模多出其手定博覽群書,旁通天文、地理、律曆、醫卜及釋道之學,並善詩文。著有《湛然居士文集》、《西遊錄》。
青年時代任金朝開州同知。金宣宗遷都後,完顏複興留守中都,辟為左右司員外郎。蒙古軍破中都後,成吉思汗於漠北召見,甚為讚賞,稱為“吾圖撒合理”(長髯人)。次年即隨軍西征。後在窩闊台汗時期長參與議論軍國大事,為窩闊台定君臣禮儀,立課稅製度,使蒙古國粗有儀製和法製、國用充足。廢屠城舊製,保全攻占諸地人民。設編修所、經籍所、印儒家經典,開科取士,漸興文教,召用儒者。官至中書令。窩闊台卒後,乃馬真皇後當政,朝政多亂,力爭不得,悲憤以終。卒贈廣寧王,諡文正。
(以上出自百度貼吧,16個民族名臣……原諒筆者的懶惰……嘿嘿)
而在其在元政府為臣期間,就因為機緣巧合結實了當時在元政府中如日中天的降教教主洛有昌。
而洛有昌這個人,也是和曆史上有名的天才牛頓、愛因斯坦一樣,都是和正常人相比有點奇葩的奇奇怪怪人(說到這裏筆者也有點不明白,為什麽自古以來凡是天才都有點和常人與眾不同呢?……就好比筆者,是那麽的聰明,那麽的睿智!……哈哈,又自戀了!),每天除了呆在“研究室”研究降術之外,就很少與人交流,且加上為人陰狠毒辣,老是以降術害人,人人避而遠之,基本上在元朝當臣期間就沒有多少朋友。而湛然居士這個人,自小就對漢族的陰陽五行、先天八卦頗感興趣,再加上有這麽一個能人和自己同朝為官,說不想認識那是假的!
於是乎……在一個夜黑風高……呸,風和日麗的上午,湛然居士提了一壺酒,敲開了洛有昌的“研究所”。
開門的洛老大一愣,竟然還有人敢來找他,難道是活的不耐煩啦?
而湛然居士微微一笑,一句識英雄重英雄算是徹底打開了洛老大的心扉……從小到大,還沒有一個人這麽承認自己,也沒有一個人把自己當英雄啊……(這經曆讓筆者想到了妖尾小子,活脫脫的一個漩渦鳴人啊!)
於是……互相識英雄重英雄的兩個人湊到了一起,組合成了一對大元朝最出名的cp!
兩人雖說官道不同,但相互對於對方的敬重之心卻是有增無減,久居官場的湛然居士更是在第一時間發現元政府對自己好友居心不良之後不下百遍的暗示了洛有昌,希望他能夠離開官場這個是非之地,遠走他鄉歸隱山林之類等等……而洛有昌這個人,當時卻也是一根筋搭上死活轉不過來,認為自己是降教教主,又身居要職,怎麽能夠因為自己好友幾句話就放棄自己的大好事業,將如日中天的降教拱手讓了出去?所以多次婉言謝絕了自己好友的好意。
直到到了後來,降教教主洛有昌也發現蒙古人對自己不像剛把自己招安過來那時候的那個德行了,而是時時刻刻呈現出一種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樣子,所以在再三思量許久之後,洛有昌可算是明白過來了!
這幫蒙古人不動手,原來是惦記著自己的震教之寶!(至於元政府為什麽會突然知道洛有昌的震教之寶,直至現今也沒有人能夠知道答案!)
在想到這個事實之後,洛有昌可謂是又驚又怒。
驚的是元朝政府竟然知道自己的震教之寶,怒的是自己為他們做了那麽多傷天害理的事,甚至還不惜折自己的陽壽,到頭來竟然要被這幫家夥卸磨殺驢,可謂是桃花潭水深千尺啊!
於是乎……心冷的洛有昌招來了自己的四個徒弟。
這四個徒弟是洛有昌從發家起就一直帶著的,可謂是大元朝自己最信任的四個“家人”,除了這四個徒弟和湛然居士,洛有昌就從來沒有再信任過其他人。
而其交給這四個徒弟的也不是其他,而是四份由金絲編織的書頁!書頁上的內容也隻有拿著這四本書頁遠走他鄉的四個徒弟知道,而據後世流傳下來的傳說說,這四頁奇書聚集在一起,將會揭開洛有昌隱藏千百年來的驚天秘密,不僅是降教的震教之寶,更是讓元朝統治者乃至清朝統治者追尋了大半輩子的驚人寶藏,甚至有傳言說還要和長生不老這四個字掛上關係。而據野史記載的第一個版本來說,也有湛然居士獨吞洛有昌震教之寶這一個傳聞。畢竟當時在洛有昌的四個弟子隱遁山林之後,元政府派出來抄洛有昌家底的就是他的好兄弟,這個大元朝唯一一個肯和洛有昌交心的湛然居士!
而湛然居士這個人,雖說身處高位且皇命難違,但對於洛有昌,依舊是仁至義盡到了極點,不僅抗旨不尊放了洛有昌的老婆孩子,更是在洛有昌入獄之後每每呆在獄中,不顧高官與奸賊的身份,夜夜與洛有昌把酒言歡,混的比親兄弟還要親!……當然,也有史學家根據洛有昌的曆史記載做出了如下“推測”——洛有昌才華橫溢但奈何心智不全,從小失去父親與母親的寵愛,再加上為人有些偏激甚至自小有些自閉症,所以在為人處世方麵,明顯要比正常人幼稚了許多,這也給了元朝當政者,元政府的左手右臂的湛然居士的機會,讓其假意混到了洛有昌身邊,並且與心智不熟的洛有昌混成了朋友,接著從其口中套出了長生不老的秘密……好一出古代版的無間道,秀友秀愛秀智商……
當然……以上種種隻是猜測,至於洛有昌所隱藏的真正秘密,乃至元、明、清三朝苦苦追尋的長生不老,直至現今也沒有人能夠給出準確的答案,甚至一些道教史籍裏更是將此記載成了一則神話故事……畢竟在他們的認知中,像降教那種無惡不作的小宗教,能夠有什麽震教之寶能夠拿的出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