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海選的要求

字數:4988   加入書籤

A+A-




    第四百七十四章海選的要求

    掛了電話,跑完五公裏,睡了一覺,到第二天,練聲吃飯一個人關在經理辦公室裏——中森名菜這個名字一次都沒想起過。

    相比其他事情,中森名菜什麽的,還真是小事兒了。

    有了《荀灌中原》打底,第二部動畫片可能動員的資源,必然可以再上一個台階。所謂不能戀棧的老幹部適合發揮餘熱的戰線,這樣的話放出來……畢文謙獨自坐在椅子上,卻有一種咋不上天的錯覺。

    這樣的事情,才是需要思索的。

    就像畢文謙上輩子聽過的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所謂電影界的大導演,就是在別人能用1000萬美元的預算拍出1億票房的電影時,他能用1億美元的預算拍出10億票房的電影。花大錢辦好大事,是很多人很容易輕視甚至忽視的能力。

    甚至是稀缺的能力。

    確切地說,不是花大錢辦好大事,因為當事情大到一定程度時,單純的金錢已經不適合作為核算成本的工具了。

    而現在,他將麵對的,顯然就是一個大項目。也許在80年代,僅僅從經濟賬麵上核算的預算並不特別出奇,但其中涉及到的無法用錢衡量的資源的調動,卻將是極其駭人的了。哪怕僅僅是東映公司還隻在嘴上說說的“動用所有人脈”,就不能真的隻當成一句口惠。

    《荀灌中原》開了一個畢文謙上輩子的世界裏根本不存在的好頭,這是一條他無法從“曆史”中直接獲得印證經驗的道路。而現在,第二部作品,無論成敗,都必然對這條道路造成深遠的影響——《荀灌中原》的成功,究竟是完全不可複製,還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複製?

    很多人都期待著。有的,利益直接相關,有的,大概是間接相關,有的,甚至隻是單純的願景。

    無論是希望它成功,還是希望它失敗。

    無論如何,作為一個穿越者,作為《荀灌中原》前期的主創之一,畢文謙必然會把這條路走下去。

    問題是,怎麽走?選擇什麽題材?創作過程中有外國人參與和合作模式該是什麽樣子?

    相比一年前因為無法冷卻的熱血而隻想做出一份成績的單純,此刻,一開始就將會有更豐富的資源,畢文謙思慮的範疇,也更為複雜了。

    牛刀,自然不能用來殺雞。

    但如果想屠龍呢?

    這一思慮,就是三天。

    也許是黎華給其他人打過了招呼,每天除了練聲、吃飯以及晚上跑五公裏的時候之外,所有人都沒有主動找畢文謙說過話,隻有陸衍每天中午仿佛例行地詢問一聲有沒有需要安排的事情。

    6月8號,星期三,畢文謙終於在陸衍又一次詢問時,不再是輕輕搖頭了。

    “陸衍,叫小曉琳或者劉三劍過來吧。誰有時間,誰能先過來,就叫誰。”

    吩咐過了,畢文謙就轉進到了書屋,揀了一些近代史的曆史書,回正房了。

    晚飯之後,畢文謙帶上一本RB近代史的書,等在經理辦公室。等到的,卻是劉三劍和小曉琳聯袂而至。

    “經理!”

    “經理。”

    先進房間的劉三劍瞄了一眼正左手壓著打開的書,低頭在白紙上書寫著什麽的畢文謙,便徑直坐上沙發,掏出小本本和鋼筆,正襟危坐著,眼含期待。小曉琳跟在後麵,看了看辦公桌上隻剩小半杯的白開水,嗬嗬笑著,給畢文謙續了一杯。

    “都來了啊?再稍微等等。”待小曉琳也坐定了,畢文謙應了一聲,繼續書寫著,過了一陣,才把書合上,蓋在筆墨新鮮的白紙上,挪轉身子對著她們,“……也好。黎華和我提的,RB那邊希望聯合創作動畫片的事情,你們也知道吧?”

    “知道。”

    “我想過了。合作,可以。但怎麽合作,合作的力度,得真真正正的有誠意。我們都知道,現在的RB,經濟很好,錢不是問題。但創作,特別是有創新意義的創作,往往不是單純的金錢就能解決一切的。”畢文謙看著劉三劍和小曉琳,順手端起杯子喝了一口,“這一部動畫片,會和《荀灌中原》有所不同,但同樣的,也會選擇真人在一定程度上參演。並且,這一次的演員選擇,我打算在整個東亞進行海選。”

    劉三劍剛要在小本本上下筆,就手上一鬆,抬頭愣道:“海選?”

    “這個我有點兒印象。”小曉琳輕輕點頭,稍微回憶了一下,解釋道,“好像是……是在前年,東北那邊在農村的村委換屆時創新的做法,大概的意思是放開門檻,有選舉權的人都可以直接提名候選人,是一種體現人人平等的進步。對吧,經理?”

    噗……

    畢文謙強忍著心裏盎然的囧意:“那個,雖然起源是那樣,但我說的海選,意思有些……外延。具體來說,就是把角色的初步要求公開,所有人都可以自願報名參加甄選。”

    “嗯。”劉三劍稍微握緊了鋼筆,“那麽打算選幾個角色?具體的角色要求是什麽?”

    畢文謙抿了抿嘴,放下玻璃杯,中指在辦公桌邊沿規律地敲了一會兒。

    “原則上,這次甄選的演員,都以能歌善舞、外形優美的優先。當然,初步的海選嘛,不可能要求得過於苛刻。唱歌好、跳舞好、臉蛋兒身材好,隻要自己覺得符合至少一項的,都可以報名。這樣的要求相對模糊,很可能會有很多人報名,所以,我們得請各地的相關部門臨時做一下第一輪的甄選工作。選出來的人,都做一份個人資料,國內的以地級市為單位,RB那邊以縣為單位,進行集中的第二輪甄選。這一次選出來的人,將個人資料,以及半身照、全身照,再加一段演唱,集中到創作組來,進行第三輪甄選。這一次選出來的人,應該不會太多了,都請到文華公司來,我親自見麵選擇。”

    “角色選定之後,本身不在文藝界工作或者編製不在文藝口的,先和文華公司簽約,有編製或者事務所的,由文華公司和其單位簽約。簽約之後,進行半年到一年的集中訓練……”

    突然,劉三劍舉起了手:“等等,經理,一年?這周期未免……”

    “劉三劍,我說了,創新。《荀灌中原》和以前的動畫片有所不同,這一次,也會有所不同。”畢文謙笑著賣了一個關子,“具體的創新是什麽,我這裏就不解釋了。先說說具體要求吧——你們首先讓東映公司去和寶塚聯係,我需要一個男役。當然,從成本的角度來說,沒有必要邀請TOP,我之前在RB認識一個叫木條佑希的寶塚係的學生,我覺得她的條件挺符合其中一個角色的要求,除了嗓子有些破之外……原則上,我打算用她。當然,海選也可能選出更適合的人。具體地說,這個角色需要一米七以上,身材高挑,長相英氣,年齡,不,我是說外觀看起來在二十歲左右的女孩子。”

    “然後,我需要一個身高在一米五五左右,外貌很有大和撫子的感覺,但有著為人坦率、正義感強烈的氣質,十七、八歲的女孩子。這個角色,大概會以RB人優先。”

    “第三,我需要一個氣質文靜,給人感覺秀外慧中有主見有理想,年齡也在十七、八歲左右的女孩子。這個角色,大概會以中國人優先。”

    “第四,我需要一個身高在一米六左右,個性略微粗獷,有擔當的,年齡在十六、七歲,但外形氣質高貴,看上去比同齡人成熟一些的女孩子。”

    “第五,我需要一個年齡接近二十歲,看上去比較穩重可靠的熱血男青年。”

    “第六,我需要一個小大人的性格,但三觀並不成熟,年齡接近10歲的小女孩。”

    “第七,我需要一個身材像運動員,個性剛強,年齡接近二十歲的女孩子。”

    注視著劉三劍的筆觸,待她速記得差不多了,畢文謙把壓在書下麵的白紙抽了出來,起身遞到劉三劍麵前,繼續說了下去:“很顯然,完全符合虛構的角色條件的人,可遇不可求,所以需要進行集中訓練,以及具體的細節設計的探討、揣摩。另外,其他一些重要的配角的初步要求,我已經寫下來了,給,拿著。一開始,不必要求得太死,如果演員在某個方麵的條件特別突出,我們可以略微修改和添加人物的設定。但我剛才說的主要角色的基本要求,原則上不會改了。”

    “這些要求,以及海選的原則,你們一方麵轉告中顧委,一方麵告訴RB方麵。如果研究之後可以實行,那就正式成立創作組,一方麵麵向整個東亞宣傳海選演員,一方麵創作組開會確定故事框架以及創作重點。動畫片的創作周期預計在一年到一年半左右,但整個項目的周期,特別是盈利周期,也許會很長。所以,原則上還是建議一下RB方麵,參與項目的各方共同成立一個統籌性的公司或者機構,當然,我們隻是建議一下就行了,具體怎麽選擇,是他們的考量和自由。”

    人設交到劉三劍手裏,畢文謙轉身把杯子裏的水喝了個幹淨,然後拿起書,往外麵走去。

    “我一直覺得,幾年前開始籌備拍攝的《紅樓夢》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但它的創作模式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陷,或者說浪費——舉國之力遴選了一批優秀的演員,進行了集訓,結果拍完作品之後,並沒有安排和發掘演員後續的發展,也沒有想辦法探索作品進行持續盈利的方式。這樣的結果,隻會給後人留下一個望而卻步的高峰。”

    “好了,今天就這樣吧!我去跑五公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