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遷民南蠻

字數:4839   加入書籤

A+A-




    那一日談完之後,沒過多久,鄧艾就繼續西行了。
    他那日前往臨鬆山,與郭瑀交談,其實也就是為了將他心中那個,已經隱藏了許久的想法說出來,然後再從郭瑀那裏得到一些相應解惑罷了。
    但是他並沒有告知郭瑀,這次他從武威西行而來的目的,郭瑀也很知趣的沒有細問。
    自張掖離開之後,他又踏入了酒泉和敦煌二郡。
    經過建安三十五年以來的數年治理,涼州的創傷已然得到了修複,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也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的穩定和發展。帝國也時候,向西更近一步了。在得到興學詔令的同時,鄧艾也得到了一封來自於曹丕的親筆書信。
    如今想來,那封除了他們君臣二人之外無人知曉的書信,才是這次鄧艾西行的真正原因吧。
    進入敦煌之後,鄧艾密會了敦煌太守.倉慈。
    倉慈,字孝仁,揚州淮南人,現年四十六歲。
    建安年間,太祖武皇帝.曹操在淮南招募人民屯田,讓倉慈擔任綏集校尉,數年後因公擢升為了長安令。因其為官廉潔節儉且有法度,下級官吏和老百姓,對他是既害怕而又愛戴。
    建安三十五年,在魏王曹操的推薦下,他被任命為了敦煌郡太守。而敦煌,則是帝國數十年來,實際控製範圍內最西麵的一個郡治了。
    由於戰亂而與內地隔絕,敦煌太守之位,自建安初年開始就一直空缺,因此當地的豪強大戶們蠻橫自大,自然而然也就養成了一種習慣。前任的太守來此,也隻不過是走走過場而已,對當地的並沒有怎麽治理。
    直到倉慈到任,他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剛柔並濟,打壓抑製豪強,或招攬,或鏟除。並將他們從百姓手中所搶奪霸占的田地,一一又返還了回去,使得當地的百姓們有了立錐之地。就這樣短短數年,敦煌郡竟然得到了大治。
    更重要的是,倉慈作為太守,為西域到來的胡商們主持公道,並不因為他們是蠻夷之人,就欺負他們,因此也得到了他們認可和尊重。並且,倉慈還多次派遣了數支小商隊,向西深入,積極的與西域各國做商貿。當然因為隻是郡治自己的小商隊,充其量也隻算是打個前站罷了。
    不過很明顯,倉慈的這種做法是對的。
    涼州刺史.鄧艾與他密會之後,二人便脫掉了官服,換上了普通商人的服裝,一同秘密的向西而去了。
    具體他們去了哪裏,做了什麽,沒人知道。直到數月之後,二人才從西麵回來。隻是他們回來之後不久,便有一騎快馬,從武威的刺史府竄出,向神都洛陽飛馳而去。
    ————————
    王平的叛亂被平息之後,從某種層麵來講,南中的蠻族勢力從得到了很好的打壓,想必又能換來數十年的太平日子。
    戰後朝廷論功行賞,隻要是參戰有功的將士,人人都得到了一定的升遷。
    本章未完,請翻頁)
    伏波將軍兼漢中太守的郭淮,被加封為了三品的實權將軍.平西將軍。
    功勞最小的後將軍.巴郡太守的鄧芝,則被加封為了二品的南中大將軍,行舊日庲[á降都督事,並率領剩餘的三萬舊蜀軍,前往南中安撫鎮守。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已經是益州境內職位最高的官員了。
    可萬萬讓人沒想到的是,功勞最大的成都侯.鎮西將軍鍾會,隻是被遷任為了益州刺史。其實等同於什麽都沒加封,隻是平調了一下而已,他還是那個三品的四鎮將軍之一。
    眾人都在為鍾會打抱不平,反而是鍾會他自己,在收到了朝廷的聖旨之後,竟然顯得很平淡,隱隱還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或許他自己也不想借此,被朝廷大肆封賞吧。畢竟自己才剛剛加冠不久。如果此時位極人臣,他們將來到了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地步,朝廷又當至自己於何地呢?
    水滿則傾,月盈必闕,恐怕到時候,迎接自己的應該就是禍事了吧。
    此時的南中大將軍.鄧芝,已經率領的三萬舊蜀軍,前往昔日的庲降都督府了。
    那些參與叛亂的南蠻將士們,戰後在長嶺大王.孟優和老將軍鄧芝的解釋下,才知道自己都被故庲降都督.王平給蒙騙了。
    原來,那五千無當飛軍在漢中之地,並不想再回來了。
    原來,刺史.費禕真的隻是死於某宵小之人的刺殺,而沒有摻雜任何的陰謀詭計。
    原來,朝廷也並沒有什麽所為的奸佞,也不需要清君側。一切都隻是王平自己的私心罷了,是他自己想要割地自立,可卻要用自己這群人的命去鋪路。
    知道這些之後,南中各族的蠻人們都爆炸了,對王平簡直是恨之入骨。要不是他,無當飛軍在內的三萬族人們也不會枉死。此時,南蠻的將士們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好在王平已經被斬殺在許都,並滅了三族了。
    經曆了這麽一場無妄之災,南中各族打算推舉長嶺大王.孟優作為新的蠻王。可還是被他以年齡太大給拒絕掉了,最終他還是力薦自己的侄兒孟崖,繼續擔任蠻王。
    可顯然此時的孟崖,已然不能服眾了。好在有南中大將軍.鄧芝,和孟優共同擔保,才堪堪讓孟崖能夠繼續的統領南蠻各族。
    孟崖終於信服了,也終於徹底的臣服了。
    自此,再也沒有了那個南中蠻王.孟崖,而是大魏蠻王.孟崖。
    在經過了這麽一場降而複叛的鬧劇之後,尤其是那已經在漢中之地帶了十數年的無當飛軍的複叛,更讓朝廷和刺史府認識到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真實性。
    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朝廷此次沒有再像往常那般,隻是單純的將他們整戶整戶的,遷徙到益州北部去。
    在征遷他們的同時,反而還從益州北部征調了十萬人口,遷徙到了南中地
    本章未完,請翻頁)
    區。自古以來,曆朝曆代都有遷民戍邊的習俗。但是遷民到南中這種荒蠻之地,還是自上古以來的頭一遭。
    那些被遷徙的國人們肯定是不同意的,好在朝廷給了他們非常優惠的國策。
    朝廷下令,隻要是自願南遷的國人,免征稅收十年,免服徭役五年。而且,你在南中官府應允的地區內所開墾的荒田,經過正式的登記之後,便可以得到相應的地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於是乎,很快益州刺史府便征集到了,需要南下的十萬國人。
    更重要的是,這南遷的十萬人,不僅僅隻是農戶。這其中還有大量的工匠、商賈、士子、方士、術士、教渝等等。他們將蜀地的冶煉、紡織、經商等等技術全部都帶往了南中,更重要的是他們將讀書的種子也一並帶了去。
    往日裏,朝廷來到南中之後,隻是在當地紮下營寨留下軍隊,名義上統治這片大地。可實際上,大部分區域還是讓蠻人自治,從來沒有像如此這般幫助他們進步的。
    南中的各族,也從中看到了朝廷和益州刺史府的誠意。
    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以為,這群漢人們是來與他們爭奪土地來了。
    好在大部分人都看的比較真切,尤其是這次北上的將士們,在看到了益州北部的繁榮之後,更加向往漢人的那種生活了。有一部分人在朝廷征召北遷的時候,就已經北上了,剩下的自然也就是,擁護朝廷遷民南駐的那批人了。
    曆史的車輪,並不會因為部分人的阻攔,就會停滯不前的。
    當然,南中地區趕上益州北部,甚至中原地區的腳步,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甚至還有無數的挫折和磨難前麵,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民族融合。但,最起碼在今日,那條路已經打開了,百族融合,隻是時間問題罷了。
    鄧芝萬萬沒想到,在有生之年,自己竟然還能見到衣冠南下入蠻荒的場麵。
    不過萬事有利必有弊。正是因為這次的南征北遷,使得益州的民心不穩。也才使得不久後的羌族人和羯族人,趁虛而入。不過即使沒有這次遷徙,他們的入侵也是必然的,不過肯定不會如此的順利和慘烈罷了。
    如今距離那場大戰,已經過去一年半了。
    朝廷的遷民戍邊的政令,也早已推行的差不多了。
    因為早年間的相識,和數十年來的交往。南中大將軍.鄧芝與長嶺大王.孟優,自然也有著很深的友誼了。
    在孟優和蠻王.孟崖的支持和幫助之下,鄧芝於南中地區,處事果斷,恩威並濟,一律對待所有的漢人和南蠻各族,僅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得到了當地百姓深深的愛戴。
    此時的南中,已然踏上了正確的道路。不久之後,那朵盛世之花,必然會在南中得到徹底的綻放。
    ————————
    本章完)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