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者 如烹小鮮_第159章 口出狂言

字數:4504   加入書籤

A+A-




    “啟稟陛下,淵蓋蘇文領兵三萬,屯駐於平壤城,並無動靜。”

    “這就是了,一定是淵蓋蘇文給了高延壽什麽承諾,他才肯興兵前來。但高延壽不僅是在觀望安市城,另一隻眼睛,恐怕還在盯著高句麗朝廷的動向。敵方朝局如此混亂,正是有機可乘之時啊。”

    “陛下聖明,”李績附和道,“在我軍佯攻之前,陛下不如先遣使者招降高延壽,使他們以為我大唐懼怕於他。即使高延壽不肯答應咱們招降的條件,此舉也必定會引起高句麗朝廷方麵的懷疑。若能讓他們上下失和,彼此生疑,此戰或可不戰而屈人之兵。”

    “大將軍此言甚是。此事就交由大將軍全權處理。你讓使臣去告訴高延壽,若他肯降,朕便封他為高句麗王。”

    “末將領命。”李績抱拳說道。

    “此外,除跟隨附馬都尉的兩萬人馬之外,其實五萬餘將士,全由大將軍節製。若招降不成,立即展開攻勢。朕要你把他們打怕,打痛。一定要抱著必須拿下城池的決心。告訴將士們,這不是佯攻,而是誓必破城。”

    李世民的拳頭重重的砸在沙盤上,安市城的模型都跟著跳了起來。

    “諾。”

    “神機將軍聽令!”李世民大喝一聲。

    “末將在。”神機將軍孟凡出班。

    “朕命你率本部人馬一萬,關中義士一萬,於安市城和高句麗援軍的營寨之間設伏。大將軍攻城之時,若敵援軍趕來增援,你知道該怎麽做。”

    “諾。”孟凡抱拳領命。

    李世民宣布散帳,諸將各自散去。

    孟凡正準備離開,卻聽李世民在身後叫道:“附馬留步。”

    “不知陛下還有什麽吩咐。”

    孟凡停下腳步,恭敬的立在一旁。

    李世民湊近前來,麵有憂愁的說道:“附馬今日口出大言,是否真有把握?這可是十五萬士卒,就算是十五萬頭豬,要讓兩萬人來殺,也需時日。大將軍攻城之時,附馬若不能抵抗援軍,我軍必致大敗。”

    孟凡笑道:“陛下多慮了,微臣要兩萬人,正是擔心陛下有所顧慮。沒想到陛下還是不放心。若依微臣之見,敗這十五萬大軍,不需兩萬,隻要臣麾下一萬火槍兵足矣。”

    “他們可全都是步卒。”

    “依山而伏,居高臨下,正是步卒所長。”

    “他們隻會打槍,敵人衝到麵前,就如狼入羊群。這些人全無招架之力。朕已經聽說過了,論武力,你的神機營是諸營之中最弱的一支。”

    “有智與物而不能用者,皆虎之類也。陛下可曾聽過一個故事,老態龍鍾的智者加一個小兒,就可以憑借自己的智慧和經驗輕而易舉的殺死斑斕猛虎。”

    孟凡侃侃而談,將小學課本上劉伯溫的說虎一文,講解給李世民聽。

    李世民聽了這個故事,對於擅長打虎的老獵戶由衷的歎服。

    想起當年還是豐縣男的孟凡,僅靠兩千餘火槍兵,就頂住了吐穀渾數萬大軍的舊事。

    如今以兩萬對十五萬,倒還真是略有富餘。

    “哈哈哈哈,朕無憂矣。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你這說虎的故事,倒是講得十分生機有趣。他日得勝還朝,朕定要讓卿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再次講解給他們聽聽。”

    雖然沒能聽到附馬都尉具體的取勝方略,但李世民心中的疑慮已蕩然無存。

    “微臣定當不辱使命。”孟凡拱手說道。

    這時,李世民忽道:“既然附馬如此篤定,朕就隨同附馬一道,前去見證這場戰役。”

    孟凡驀然一愣,勸解道:“陛下,此戰臣雖有把握取勝,卻也無暇分身護陛下周全。若陛下有個什麽閃失,微臣萬死莫贖。”

    “怎麽,你都敢冒險,朕就不敢去觀戰?朕隻是遠遠的站在高坡上看著,又不用親冒矢石,你怕什麽。”李世民笑著看向自己附馬,一臉愜意。

    隻許你震驚別人,就不許朕也讓你震驚震驚。

    “何況朕年少時,也曾控馬提槍,於萬軍叢中往來馳騁,所向無敵。”

    “陛下英姿不減當年,臣答應就是。”

    孟凡見李世民情緒如此高漲,不願掃了他的興,知道勸阻不下,隻得主動應允了。

    李世民道:“朕也不為難附馬,朕老了,哪還有當年的風華之萬一。朕會帶上二百親隨,保證不麻煩附馬就是了。”

    “陛下此言令臣惶恐。”

    “哈哈哈哈。”李世民爽朗大笑。

    君臣攜手相顧,不覺都展露出了笑顏。

    “走,朕隨你先去勘察地形,看看何處適合大軍埋伏。”

    孟凡為李世民的豪氣所染,也不多話,安排人馬,侍候皇帝上馬,便領著一隊親隨直奔營門。

    馬隊走到營門口,忽見蜀王李恪單騎等在那裏。

    李世民放慢速度,控馬停在了營門口。

    李恪牽著馬匹上前來,拱手道:“父皇,兒臣願隨行護駕,請父皇允準。”

    “你去看看也好,還等什麽?”李世民和藹的笑道。

    “謝父皇。”李恪大喜,趕緊翻身上馬,跟在皇帝左首。

    兩百人的馬隊浩浩蕩蕩出了唐軍大營,繞過安市城,直奔高句麗援軍的方向。

    李世民每戰必要親自勘察山川形勢,從不僅僅依賴於沙盤和地圖,這是在長期的戰爭中所鍛煉出的警覺意識。

    而且每次勘察,他都膽略極大,絲毫不會顧忌自身安危,常常跑到敵人眼皮底下打探敵情。

    他自己倒沒什麽可怕,但追隨護駕之人,則個個提心吊膽。

    此次也不例外,皇帝一路談笑風生,附馬都尉孟凡和蜀王李恪,神情卻是高度緊張。

    高延壽的十五萬大軍,距此不過四十裏遠近。

    兩軍交戰之際,敵我小股人馬的相互穿插,斥候往為,都是極為尋常之事。

    若是讓敵人發現了這支人馬,派兵來襲。陛下的安危可就是個大問題了。

    孟凡不敢吊以輕心,早早就派出十餘騎探馬,出前哨探。

    安市城東北方向有一道山嶺,如同一條巨龍橫臥於大地,將安市城池環繞。

    巨龍在東北偏北方向,斷為兩截。

    那裏有一道幽深的峽穀,叫作野狼穀,是東北方向進出安市城的不二之選。

    離開這條道路,高延壽的援軍若想靠近安市城,就得繞行七十裏,從正東方向的官道出山。

    這野狼穀雖然地勢險峻,適合伏擊,但穀道正中卻有一座高句麗的城關,易守難攻。大唐的士卒根本過不了關口。

    關上雖隻駐守了不到一千高句麗士卒,一時半會兒,唐軍也拿它沒辦法。

    因此,李世民幾乎可以斷定,高延壽若來援安市城,必走此穀出山。

    出了穀口的城關,雖不是一馬平川,卻大多是地勢低矮的丘陵,並無十分利於設伏的地點。

    因此,李世民更想要親自看看,附馬到底要如何布置伏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