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者 如烹小鮮_第168章 勸降

字數:4792   加入書籤

A+A-




    長孫無忌自引一軍前去誘敵。

    於是,孟凡又命薛仁貴引兵五千,繞道北山,掩藏於穀口後方。

    直等長孫無忌將高延壽等人誘入埋伏,再從後殺出,截斷高句麗人的歸路。

    到時,高句麗軍首尾不能相顧,必定大亂。

    整套作戰計較,孟凡已經在腦海中預演過多次。

    高延壽雖是百戰餘生的老將,也未必能識破其中玄機。

    土關之外的道路上,進軍中的高延壽也幾乎和孟凡抱有同樣的心思。

    放眼望去,此地全都是低矮的丘陵地帶,並無十分高峻的險地。

    根據作戰輿圖顯示,土關之外直到安市城,都是這樣連綿起伏的丘陵。

    依照以往的戰鬥以驗,和自春秋以降傳下來的任何一本漢人兵書,這種地形都不是適合埋伏的地點。

    莫說自己有十五萬重兵,其中五分之一還都是全幅鎧甲的重騎兵。

    即使是帶著十五萬步卒,也可在這種地形中橫衝直撞,如入無人之境。

    如此低矮的丘陵,並不能限製人馬的攀登,雙方一旦接敵,處於高地上的敵兵,還有可能被山下之人團團圍住。

    山上又無飲水,又無食糧。隻消圍住下山的通道,渴上他們兩天,敵方軍心必定生變。

    除非唐軍的將官們腦袋進了水,才會把士卒安排在高地上。

    而當道下寨,無非就是暫時阻住了高句麗軍前進的通路。

    自己有十五萬大軍,隻靠人堆,也定能擊破寨柵,掃除阻礙。

    高延壽既有此心思,自然大膽的縱馬前行,心中雖有一線顧慮,也僅僅是因為帳下先鋒金豹的失蹤而造成的。

    如今大戰在際,他也顧不得那個幾天前留下的謎團了。

    此刻的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盡快趕到安市城下,以解城池之危。

    梁永忠派人送來的求援信,已經滿到他的帥案都裝不下了。

    如果他再不來,恐怕安市城真有破防的可能。

    人馬才過了土關前的那一片平坦的草地,就見起伏的丘陵後方,穀口中突然騰起一股煙塵。

    有斥候飛馬回報道:“前方發現大股唐軍,正向穀口奔來。”

    高延壽微微一怔,唐軍對自己會前來援救安市城早有準備,這一點他倒不覺得奇怪。

    但唐軍兵力不足,據軍報上所說,隻有不到七萬人。

    而他帶著足足十五萬援軍到來。

    他本以為,唐軍將領絕不敢正麵與他交鋒,定會於險要之地,設下埋伏,企圖依靠伏擊取勝。

    萬沒想到,唐軍居然會光明正大的前來挑釁自己。

    “來得正好,本王就怕他不來。傳我將令,全軍擺開陣勢,與唐軍決一死戰。”

    “諾。”

    中軍令旗飛舞,鼓聲陣陣。

    隊伍迅速排開,於廣闊的草地之上,擺開龐大的陣型。

    不等高句麗軍陣型擺好,卻見唐軍先鋒人馬已全部衝出穀口。

    於穀口處的空地前,迅速排開。

    見對麵陣形稀疏,高延壽與高惠真頓時都傻了眼。

    唐軍寥寥幾個方陣,看起來不過隻有三千人。

    卻敢來與十五萬人對陣。

    對方主將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麽藥,高延壽一時不能理解。

    “來將何人,報上名來。”

    高延壽帳下副將林虎挺槍上來,大聲叫道。

    “我乃大唐左武候大將軍長孫無忌是也。”

    “原來是唐國國舅駕到,本王有失遠迎,不知唐國皇帝何在?何不出來相見。”高延壽縱馬向前,眯起眼睛,果然看見對陣正是大唐的國舅爺長孫無忌。

    他不久前才出使過大唐,對於長孫無忌當然是熟識的。

    如今看到大唐的國舅爺,自然就本能的聯想到了李世民。

    據傳,大唐皇帝李世民與他這個大舅哥好的隻差穿一條褲子。

    這兩人向來都是秤不離砣,砣不離秤。

    長孫無忌既然在此,那麽李世民必然不會離得太遠。

    難道他們是想利用長孫無忌,誘我進入伏擊圈,好一舉殲滅我這十五萬大軍。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唐國的軍力到底如何,斥候已經探查的清清楚楚。

    早在他決定來援之前,就已經接到準確的奏報。

    就算有出入,也不會差得太遠。

    僅就唐國的那點兵力,又要圍城,又要設伏。那麽設伏的兵力就注定不會太多。

    頂了天兩三萬人,已經是極限,否則他們不可能撼得動安市城分毫。

    但據安市城發出的求援信,參予攻城作戰的唐軍士卒們,卻足足有五六萬人之多。

    除非是梁永忠慌報軍情,不然情況大抵如此,不會有太大出入。

    如此一來,站在對陣的長孫無忌就無法解釋了。

    如果他們不是來誘敵的,難道想憑這三千人打敗自己不成?

    高延壽正疑慮重重,不知對方是何意圖之時,隻聽長孫無忌說道:“對麵可是高句麗攝政王閣下?”

    “正是本王,你有何話要說?”

    “外臣見過攝政王閣下。我大唐皇帝此次命我前來,正是來勸阻閣下,不要與我大唐為敵。想我大唐帶甲百萬,良將千員,又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所缺者,唯天時爾。如今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弑君背主,擅攻鄰邦,其倒行逆施之舉已觸犯天威,上天派我大唐皇帝天可汗前來,剿滅背主弑君之賊。你乃高句麗王族,理應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何故興兵來助背逆之賊,豈非是非不明,善惡不分?我天可汗有言在此,若攝政王閣下肯歸附我大唐,則天可汗願立攝政王閣下為高句麗王,承繼祖宗宗廟。則攝政王閣下上可對列祖列宗盡孝,下可安高句麗萬千黎庶之心,豈非兩全之策,望攝政王閣下好生思量,切莫錯過這天賜良機。”

    長孫無忌娓娓道來,不急不徐,頗有大將之風。

    他久曆戰陣,自血與火中淌過好幾個來回,對這種陣仗早已見怪不怪,自然是氣定神閑,應付自如。

    高延壽將長孫無忌的話句句聽在耳中,長孫無忌話中,雖有狡辯之詞,大體卻還算真誠。

    最起碼,他相信李世民對他的招攬之心,也相信李世民開出的條件最終可以兌現。

    但到時自己到底還是不是個擁有實權的高句麗王,那可就兩說了。

    就像慕容氏的吐穀渾汗國一樣,大唐朝廷如果拿下了大高句麗,則從此以後,高氏王族不過是大唐天子的一個附庸罷了。

    指不定哪朝天子看高句麗王不順眼,要廢掉這個番王的名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哪有自己強權在手,一言九鼎來得痛快。

    更何況,大唐是真的要來替高句麗王清君側的嗎?如果真是如此,又何必每降一城,立刻就把他們劃入了大唐的版圖呢?

    借口,全是借口,李世民當我是三歲小兒嘛?

    當日我自長安返回之際,就已與大唐朝廷再無瓜葛。

    大唐辱我高句麗太甚,今又無故犯我疆界,本王身為高氏皇族後裔,怎能輕易饒過他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