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國者 如烹小鮮_第250章 一人之下
字數:4773 加入書籤
長孫無忌聞聽此言心內狂喜,嘴角按捺不住的展露出一絲冷笑。
“總算你老小子還上道,知道本太師心中所想。”
他心裏雖然很受用,嘴上卻不能鬆動分毫,連聲道:“這還算有些誠意,這樣吧,貴使先將先前所提之議和條件,寫成國書一封。”
“等你辦成了承諾之事,再由本太師代為轉呈我朝天子。到那時,你高句麗國也有了些膽氣,本太師也好方便行事。”
“此事益早不益遲,若想成功,還須盡早行動。若等那人兵臨城下,我朝陛下禦駕親征,兩軍開戰,那時縱使你想和議,本太師也無回天之力了。”
“長孫太師說的極是,在下這就動身,立刻回去著手安排。以有備攻不備,量他孟凡這次在劫難逃。”淵蓋蘇文終於長舒了一口氣。
總算猜到了太師的心坎上,這下高句麗有救了。
“淵兄慎言,你此刻還在我大唐京師呢?萬一被外人聽見,可就沒這麽方便了。為免節外生枝,本太師親自送你出城,你今日就連夜回去,萬不可透露了行藏。朝廷的耳目倒還罷了,你不知道當朝太傅的能耐。”
長孫無忌後怕的轉頭四顧,仿佛自己周圍的某個暗處,就潛藏著太傅孟凡的眼線。
他實在是怕了,就連當年故意毒害晉王治那麽隱秘的事,孟凡都有辦法得知,還有什麽事能夠瞞得到他呢?
淵蓋蘇文連忙抱拳道:“那就多謝長孫兄了。”
“請吧!”二人一時稱兄道弟,倒像是多年不見的老友重逢。
淵蓋蘇文再次戴上那頂黑鬥笠,跟在長孫無忌身後,出了書房。
長孫無忌喚過管家長孫德謀,附耳吩咐了幾句。
不一時,就有一輛四馬軺車直接駛入了府中,駕車的正是長孫德謀的本家親信。
長孫德謀侍候了兩人登車,自己也跟著坐在了車夫身側,打馬出了裏坊,朝春明門而去。
不一時,到了春明門。
門將見是當朝太師的車駕,哪個敢攔?
長孫無忌帶著淵蓋蘇文,順利出了長安城,直到灞橋之畔,方才停下。
長孫無忌在車中說道:“我們大唐有句老話,叫送君千裏,終須一別,本太師就送淵兄到這裏了。這些是為淵兄準備的盤費,還有良馬一匹,跟在車後,一並送於淵兄。還請淵兄此去務必用心,早奏凱歌。我也好相機行事,為兩國謀一個相安無事。”
“在下一定謹記長孫兄之囑托,成事即來長安。那時還望長孫兄能夠不忘舊約。”
“那是自然,德謀,本太師不便露麵,你就替本太師,再送淵兄一程吧。”長孫無忌略微掀開車簾,輕聲吩咐了一句。
淵蓋蘇文忙道:“不必勞煩總管,在下這就去了。”
掀開車簾,跳下車板,轉身解開車後駿馬,縱身上馬,揚長而去。
長孫無忌掀開窗簾,冷笑著看著淵蓋蘇文的背景消失在灞橋另一端,心底暢快無極。
淵蓋蘇文此去若能成功,則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就可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當朝第一人,長孫家也算得上真正揚眉吐氣了。
他其實已經位極人臣,隻是心底仍然咽不下當年那口氣,對於沒能輔佐自己心目中真正的真命天子上位而耿耿於懷。
“回去吧!”長孫無忌輕歎一聲。
“唉。”長孫德謀忙命車夫撥轉馬頭。
正要打道回府,長孫無忌一抬頭,忽從車簾的縫隙裏看見了天香樓的招牌,頓時一臉晦氣。
這裏正是灞橋橋頭孟凡所開的第一家酒店。
前身叫作灞橋酒肆,如今已改稱天香樓灞橋分店。
店門口迎來送往的旅人絡繹不絕,好不熱鬧。
眼見孟家的產業依然日進鬥金,長孫無忌好不生氣。
這又可以算是孟凡背後的倚仗了。
太傅富可敵國,在民間的影響力,不可謂不深遠啦。
因此,要想扳倒這樣的巨無霸,隻有釜底抽薪這一招最為徹底。
任你權勢滔天,富可敵國,一朝身死,就什麽都沒了。
長孫無忌眼神陰鷙的盯著天香樓三個大字,來時的好心情全沒了。
車駕回京,他立刻著手安排太子大婚及登基大典諸事。
一連忙活了三日,方才準備妥當。
若論從前,太子大婚,必須三謀六聘,納彩,納吉……
諸多繁瑣事項,不一而足。
登基大典更是馬虎不得,必須由欽天監擇一黃道吉日,提前齋戒五日。
百官還必須上表勸進,太子三辭之後,方可登基。
如今事急從權,諸班事項就全都在三兩日之間辦了,隻走個過場,便算了結。
不一日,太子大婚與登基大典一齊開場。
因在孝中,不便大操大辦,隻在朝中匆匆行過大禮,百官三跪九叩。
一時禮成,新婦送入洞房,太子正式即皇帝位,百官稱賀,山呼萬歲。
新君即刻第一件事,便是發下詔書大赦天下,著朝廷三品以上官員,各晉爵一級。
加開恩科,廣選天下俊彥。敕封太師長孫無忌之長女長孫英為皇後,授予寶冊金印。
長孫家一門出了兩位皇後,可謂榮寵已極。
各項大事皆已完備,次日一早,升太極殿早朝。
百官便欲敦促新君起行,禦駕親征高句麗,迎接先皇遺體回京。
就聽宿國公程咬金出班道:“陛下即已即皇帝位,先皇遺骨尚在定州,不可不迎回京師,安葬皇陵,以彰顯陛下仁孝之名。”
“宿國公所言極是,隻是先皇有言在先,不破高句麗,靈柩誓不入太廟。朕欲禦駕親征,又恐剛剛即位,朝中諸事未定,不便起行。不知眾卿家有何高見?”
“陛下,如今朝中最為迫切之事,莫過於迎回聖駕,安葬皇陵。不知陛下有何猶疑?”英國公李績出班言道。
有兩位國公在前引路,百官紛紛進言,一致讚成陛下禦駕親征!
如今猶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十萬大軍孤懸在外,日費萬金。若不從速決斷,久必生亂。
新君哪裏會不明白這個道理,隻是有一個人還沒有發話。
李恪眼望階下諸臣,目光最後落在了當朝太師,國丈長孫無忌臉上。
隻見長孫無忌低眉順目,正自假寐,一幅事不關己的模樣。
“老家夥,端得什麽架子?若不是看在你是朕的國丈麵上,朕早就拿你開刀了。”
“先皇果然有遠見,知道你這千年狐狸不好對付,才將軍權全都托付給了太傅。”
原來昨夜李恪才剛剛與太後楊如意會過麵。
母後告誡他,若無長孫無忌點頭,不可擅離長安。
如今兵權在太傅之手,政權在太師之手,失去其一則朝野必定生亂。
太師與太傅都不好對付,尤其是這個太師,一向不太喜歡他。
雖然將女兒嫁給他為妻,畢竟是新附。
難保他不會臨時起意,要找自己麻煩。
隻能好言撫慰,事事都依著他,畢竟後方還得依仗他的權勢彈壓,方保平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