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_第12章 偏師北進
字數:6497 加入書籤
舔舐幹淨地板上最後的一點食物的殘渣,羅仁禮站起身來。
這才覺得自己又回歸了人的身份。
幸運一如既往的眷顧著他,使他那可怕的進食模樣,沒有落入任何敵人的眼裏。
地上的屍體早已涼透。
化身為人的他,才再次感受到了恐懼。
他迅速的拖起瘦小漢子的屍體,沿著通道,把他拖進身後的廢料倉房裏。
脫掉自己身上的濕衣服,再脫掉漢子身上的幹衣服,換到自己身上。
緊接著,他把漢子赤條條的屍體拖向棧道,扔進了漂滿樹皮的廢料池裏。
不出意外,明天一早,就會有大量的廢料,再次被傾進廢料池,把他的屍體淹沒。
讓他永遠沉睡在木皮堆底,直到化為一攤淤泥。
穿上了船塢工人的衣服,他的膽子再次壯了幾分。
肚子裏的食物也給了他不少依仗。
大踏步的穿過廢料倉房,再穿過長長的通道,他終於看見了工人們日常活動的地方。
這裏是一個巨大的飯堂。
其中排列整齊的桌子,每一條都有十丈長短。
無數板凳排列在左右,顯示著這裏擁有龐大的工人數量這個事實。
如此眾多的人無疑給了他渾水摸魚的可能。
沒有人懷疑他的身份,至少現在如此。
放眼望去,他很快就能準確的判斷出,眼前的這些人裏,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高句麗人。
他們的長相和漢人有細微的差別,小眼睛,高顴骨,很好分辨,這讓他再次生出了慶幸之感。
這裏的夜生活十分單調,沒有女人,男人剩餘的興趣,就隻剩下賭博。
一摸自己身上的這套衣服,他在瘦小漢子的衣袖裏,幸運的摸到了十幾枚通寶。
那些通寶都是大唐的開元通寶,也正好昭示了這裏是唐國的地盤。
每一個在軍營裏混跡的兵油子,沒有不擅長賭藝的。
不管民在唐軍中,還是高句麗軍中。
羅仁禮很快得以憑借這門老手藝,混入同族人的賭局裏。
而賭徒們最容易打開話匣子。
羅仁禮得以混跡在龐大的人群裏,了解到許多對他來說,十分重要的信息。
比方說,船塢是什麽時候興建的?
哪種工種的工人最辛苦?
他們又是以一種怎樣的組織關係,相互統屬的。
從這些話裏,他很快就找到了漏洞。
接收新人的部門每天都很忙碌,他們不斷收到新的高句麗俘虜,把他們分派到各個又髒又累的部門。
而每天幾乎都有人逃亡,或者無故失蹤。
在這裏,死亡和失蹤幾乎就是家常便飯。
沒有人會在意第二天水麵上又浮起了幾具屍體。
大不了撈起來埋掉就是了。
在這裏生存最大的障礙,不是辛苦的工作,而是認清自己俘虜的身份,不要輕易去招惹唐人。
那些真正的技術工種,都是由唐人負責的。
他們無一例外,都有著與戰俘截然不同的待遇。
每個人都有單人房間,飲食也和戰俘們大相徑庭。
有些大師傅更是有專屬的傭人,侍候他們飲食。
得罪任何一個工匠,都會遭到監工們無情的鞭笞。
如果威脅到了工匠們的安全,甚至會被關進水牢或者直接處死。
當晚,羅仁禮就結識了一位高句麗小隊長。
他以廢料倉房的工作太辛苦為由,懇求砍削樹皮的這位工頭,能夠好心收留他。
輕鬆的就為自己找到了足以安身立命的新身份。
從此後,他臥底在唐國太傅的船塢裏,一天天接近真相。
當第一艘巨艦竣工的日子,看著那艘深海巨物令人震憾的外部輪廓時,他的心裏居然不由自主的生出了一股強大的自豪感。
似乎這艘人類曆史上迄今為止最為傑出的船舶,是他一手設計建造的一般。
這艘巨艦的龐大和先進,都遠遠的傳出了這個時代的工匠們的想象,值得每一個為他勞作過的人感到自豪。
船身兩麵,十二挺艦炮,更是罕見的令羅仁禮生出了敬畏之情。
那些鐵火炮強大的威力,已經深深的刻入了他的腦海。
再次在這艘強大的戰艦上看見它們的身影,他簡直激動的無法言語。
怔怔的看著那些黑洞洞的炮口,一陣陣發呆。
世界上還有誰值得被這樣的巨艦征服?
高昌,吐穀渾,吐蕃,高句麗,百濟,新羅,日本國……
沒有人知道,羅仁禮當然也不可能知道。
夏蟲不可與語冰也!
以他的見識和經曆,也隻聽說過這些遠方的國度。
有許多國度,他更是連那裏靠不靠海都一無所知。
就在他潛伏於船塢中,平靜而勞累的度過一個個令人稱奇的日子時。
遠在丸都城的大唐太傅孟凡,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新君李恪再次給他出了一道難題。
李恪為了實踐他莫須有的傑出軍事領導才能,決定拋開太傅孟凡的桎梏,由他自己來全權指揮這場戰役。
把征服高句麗的功勞,完全收入自己囊中。
因此,他在慎重的思考之後,決定把太傅派往北方,去征服遙遠的乞骨城和丸都城。
而他自己則派遣卑沙城的薛萬徹部,直取石城和泊灼城。
企圖通過大唐水師,直接拿下這兩處天險之上的要塞。
石城和泊灼城一旦陷落,則征服高句麗再無懸念。
李恪信心百倍,相信即使沒有太傅的神機營和紅夷大炮相助,他也同樣可以拿下這兩處鴨綠天險上的要塞。
隻不過會死更多人而已。
更何況,他已經拿走了太傅一多半的鐵火炮,把他們送到了薛萬徹的軍中。
這時候,那些鐵火炮早就已經架設在了薛萬徹的戰船上。
李恪這一罕見的決定,徹底打破了孟凡的部署。
早在先帝罷免了孟凡的官職,把他禁足在長安城的時候。
孟凡就已經開始安排自己退路了。
他派遣了大量一刀流的門眾,潛入高句麗境內。
以一位高句麗大行城富商的身份,買下了鴨綠水中遊的這個偏僻的船塢。
彼時,船塢的規模還很小,僅能製造一些普通的漁船。
孟凡指派孟順通過匯通錢莊,向這裏追加了大量的投資。
從而把它擴建成了現在的規模。
使得這裏可以直接生產令人稱奇的深海巨艦。
既然中土已經沒有什麽遺憾,孟凡早已將目光投向星辰大海。
當然,在走之前,他要為新君掃除最後的障礙。
這道障礙就是當朝國丈長孫無忌。
孟凡的心裏非常清楚,新君將他調離三軍主帥的位置,背後肯定少不了長孫無忌的影子。
眼見高句麗即將覆滅,就讓新君一展拳腳,完成自己的個人首秀,倒也並非不行。
隻是李恪的種種行為,隱約讓孟凡感知到了重重危機。
第一艘深海巨艦即將下水測試。
若不能趁著豐水期,經由鴨綠水入海,那就得再等一年。
一年之後,又會是一番什麽景象,誰也不清楚。
李恪到底知不知道一刀流在金水灣的這處船塢存在,孟凡心裏很是懷疑。
若李恪遲遲不能拿下石城和泊灼城,一刀流船塢的暴露隻是遲早的問題。
那時,他又該如何向這位年輕的皇帝,解釋自己的行為呢?
夜長夢多,這一危機使得他再一次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
選中高句麗腹地,鴨綠水畔的這片水灣,是他幾經考查後做出的決定。
這裏資源豐富,戰略地位又十分重要。
在他的設想中,他本可以一舉東向征服石城和泊灼城,使得金水灣這裏真正成為一刀流的大後方。
處於泊灼城和石城的掩護和保衛下。
然而李恪的突然到訪和奪權,把這一切計劃全都給打亂了。
以他目前的勢力,他本可以置新君於不顧,明目張膽的去做這些事。
手握三軍大印,又富可敵國,擁有大量當今世上最先進的火器。
他還有什麽可忌憚的呢?
即使李恪知道了這一切,他手中的權柄也足以令李恪乖乖閉嘴。
可先帝托孤之義,識人之明,使得他本能的摒棄了這種想法。
他答應過先帝,決不在大唐的地盤上自立。
為報先帝大恩,他不能對新君無禮。
更何況,這新君還是他一手扶持上台的,仿佛是經由他手雕琢的一件藝術品。
隻要李恪懂得進退,不與他為難,他盡可以隨他施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