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_第33章 軍心動搖

字數:5681   加入書籤

A+A-




    自石城大敗後,唐軍軍心動搖。

    過往不敗的戰績第一次被打破。

    唐軍已經很久沒有品嚐過勝利的滋味了。

    長此以往,必將使戰士們的戰心受損。

    李恪也已經到達了忍耐的極限。

    太師的來信他已收到,關於高句麗那些莫須有的控告,他連一個手指頭都不願相信。

    兩軍交戰之際,這種控告很難讓人信服。

    李恪並沒有昏庸到相信那些憑空說辭。

    當長孫無忌的第二封信件送來軍前之際,李恪徹底怒了。

    總兵衙門內,李恪憤然摔掉手中的信件,厲聲喝罵道:“老賊,幾乎誤我。”

    長孫無忌此次來信並無新意,仍然是囑咐李恪暫緩進軍,等待他收集到更多證據。

    可隨信而來的,卻一無所有。

    連第一次的那些淵蓋蘇文仿造的信件都沒了。

    隻是要他幹等,那要等到什麽時候?

    等到高句麗人拖垮唐軍嗎?

    李恪雷霆大怒,頓時就有了繼續起兵征伐的念頭。

    洽逢此時,孟凡再次來到門外求見。

    李恪如獲至寶,趕緊說道:“快讓太傅進來。”

    自己則起身在門口相迎。

    “多日不見,太傅竟輕減了許多,是不是下人們照顧不周?太傅您盡管直言,朕定當對其嚴懲不怠。”

    “多謝陛下關心,實在不是這些人的過錯,是微臣連日來心甚煎熬,一心隻想替陛下盡快平定高句麗,奈何人微言輕,不能取信於陛下。”

    孟凡歎息一聲,就要提出請辭三軍統率的事來。

    皇帝慌忙接住他道:“太傅言重了,是朕之過。朕險些被奸人所誤。朕已決意,即日起出兵攻打大行城。”

    “陛下此言當真?”孟凡一下頓住了身形。

    金水灣雖然一時還沒有失手,可他心裏很清楚,水灣中的糧草雖然足備,彈藥卻並不充分。

    朝廷對火藥的管製一直很嚴格。

    他雖然竭盡所能,卻仍然無法弄到大宗配製火藥的原料。

    因此配發給金水灣的火藥並不是很多。

    金水灣外埋伏的斥候已經傳來密信,高句麗人的第一批拋石器,雖然已經被金剛堂的人先發製人,全部催毀。

    但高句麗人又興建了第二批拋石器。

    金剛堂雖然粉碎了這一次的進攻,卻並沒有催毀這一批拋石器。

    此役,金剛堂十幾個人在高句麗的霹靂雷火彈的攻勢之下,受了點傷,但並無一人陣亡。

    一千人對於金水灣的船塢來說,已經足夠。

    前提是彈藥必須充足。

    孟凡依據信件中所描述的內容,就能夠大致估算出金剛堂的人到底還有多少彈藥儲備。

    這一短板一旦讓金水灣外的守軍得知,他們定然會對城寨展開瘋狂進攻。

    到那時,船塢到底還能守多久,可就不好說了。

    因此孟凡的內心也十分焦灼,隻待要用辭去三軍統率的辦法來將皇帝一軍了。

    他雖然不願失去三軍統率大權,卻也知道這樣僵持下去,他這個三軍統率就有可能背鍋。

    還不如丟出去,讓皇帝自己想辦法。

    在皇帝一方,他既想得到三軍之權,又害怕朝中勢力失去平衡。

    皇帝居中運籌,兵權在手也不可能次次親征。將來還是要找個人接手三軍兵權。

    而放眼整個大唐朝廷,能跟長孫無忌對抗的,也就隻有太傅孟凡一人。

    所以孟凡若辭三軍之權,則皇帝必然心驚。

    還好皇帝並沒有等他提出辭職,就主動提出了要重新攻打大行城的意見。

    但聽李恪的意思,並非是要他親自去攻打。

    “陛下聖明,臣一定一舉拿下大行城,絕不有負陛下所托。”

    因此,孟凡決定,先拿話堵住皇帝,看他如何表現。

    如果皇帝反對,不讓他領兵前去。

    那就表明,皇帝心中仍然有所猶疑。

    如果皇帝並未反對,自己則剛好可以順水推舟,在拿下大行城之後,再一舉拿下泊灼城,石城兩處要塞。

    有了鴨綠水上這兩處要塞,高句麗從此就再也難以翻起什麽大浪了。

    就算皇帝要親征一線,孟凡也可放心的把最後的大瓜,平壤城讓給皇帝。

    其實他本來也是這麽打算的。

    隻要平定了鴨綠水,依照大唐如今的國力,拿下整個高麗並不難。

    換上任何一個平庸的將領,都能勝任。

    更何況李恪本人也不笨,他手下的能臣幹吏也不少。

    “太傅往來奔波,十分勞苦。如此小城,不勞太傅親往。朕遣一員大將,領三萬五千兵,足可破城。”

    李恪說的倒也沒有大錯,三萬五千兵確實可以攻破原來的大行城。

    可令孟凡擔憂的卻是,如今的大行城已經不再是之前的大行城。

    大行城後方腹地中,有淵蓋蘇文手下的得力幹將李佐升。

    此人雖然從來沒有參與過任何一場唐高會戰,一直潛藏在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的府上。

    但據孟凡手下的斥候了解,此人詭計多端,極善謀劃。

    有證據表明,前兩次淵蓋蘇文在大唐的所做所為,暗中都有這位莫離支府主薄的身影。

    他手下現有兩萬名高句麗精銳。

    並且這支精銳還裝備有幾十架拋石機,若幹霹靂雷火彈,上千名高句麗霹靂兵。

    此外,前次石城大敗,薛萬徹軍丟失火炮十門,炮彈若幹。

    這才是最要命的。

    孟凡相信,高句麗人絕對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會派人打撈沉船上的炮彈和鐵火炮。

    並對其進行仿製。

    有實物做為參考,炮彈並不難製作,何況對於已經擁有一定火器製造基礎的高句麗。

    孟凡相信,石城守軍很可能已經可以使用鐵火炮,形成一定的戰鬥力了。

    至於他們會不會將鐵火炮運至大行城,或者把它安置在船上,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如今的大行城,已經不是三四萬人馬能夠隨隨便便拿下來的存在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看來石城大敗之後,皇帝仍然沒能看清楚敵我雙方的態勢。

    如今已經是高句麗人最後的機會。

    他們一定會用盡一切手段,拚盡舉國之力,也要阻止唐軍前進的步伐。

    而鴨綠水無疑是最緊要的部分。

    石城和泊灼城,更是重中之重。

    在這種時候,怎麽還能輕視對手呢?

    “陛下,三萬五千兵或許能攻下大行城,可陛下想過沒有,如今我軍的局勢已大不如前,陛下怎可不加了解?此役稍有不甚,極有可能重蹈石城之複轍。不知陛下將以何人領兵?”

    孟凡凝神看向皇帝。

    皇帝略一思索,張口說道:“大將牛進達如何?”

    “牛將軍勇猛有餘,而智謀不足。若是頭一次攻城,讓他去或可奏功。這次去,定然難以取勝。”孟凡實言相告。

    李恪又道:“可惜英國公李績不在這裏,否則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太傅以為,薛將軍如何?”

    李恪本意是指薛仁貴,豈知孟凡卻道:“陛下英明,薛萬徹將軍再合適不過。”

    所謂知恥而後勇,隻有敗軍之將薛萬徹,才真正領略過高句麗人的狡詐。

    正因為他敗過一次,才更清楚失敗的滋味,也才能時時記得防備。

    “不過,要用此人,還得用激將之法。”孟凡笑道。

    李恪正暗自心驚,正以為孟凡信不過別的將領,一定會用自己的心腹愛將薛仁貴。

    哪知道他卻選擇了敗軍之將薛萬徹。

    “哦,太傅試言之,朕願聞其詳。”

    李恪怎麽也沒想到,會是這麽個結果,心中暗自欣喜。(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