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師兄師姐看衰

字數:7309   加入書籤

A+A-




    所有實驗都能在虛擬實驗室進行,花了幾個小時,陸行舟已經製作出超導電極的固態電池。

    經過測試,這種固態電池的儲能增加了至少30倍。

    如果將裏麵的固態材料替換成更合適的材料,儲能還有上升空間。

    並且這種充電電池充放電速度也幾乎瞬間可以完成。

    隻要電壓夠大,無數電子就能衝進固態電池內,也能快速放出電子。

    這取決於電極的超導通道具體有多大。

    “虛擬實驗室完成了技術驗證,但想在現實裏實現,存在太多困難了。”

    陸行舟盯著手裏的固態電池皺眉不已。

    提取石墨烯,在石墨烯上挖孔,精確地把電子卡在石墨烯夾層中。

    製作混合金屬材料的負極固體。

    有太多難題等待陸行舟在現實裏去解決,才可能將技術實現。

    現有的實驗設備大部分都用不上。

    陸行舟將需要解決的問題一一列出。

    首先是幹冰納米板,這個應該可以解決。

    然後就是微粒鎂粉,也可以解決。

    最關鍵的應該是如何剛剛好分量,掌握“火候”。

    鎂粉過多,燒過頭得到的就不是石墨烯,而是碳。

    幹冰肯定是有多餘的,隻是恰好燒出了石墨烯,剩下的幹冰其實消散了。

    所以鎂粉的配比,其實就是關鍵技術。

    沒有掌握配比慢慢試驗,不知道要多少次才可能成功一次,也許永遠都無法成功。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陸行舟都在想辦法解決幹冰納米板的問題。

    肯定無法像實驗室中那樣做1平方米那麽大的幹冰了。

    為了方便實驗,陸行舟隻做出了1平方厘米的小板子。

    利用兩塊金屬壓在一起,從外表看,基本完全貼合,沒有任何縫隙。

    肉眼已經看不到那麽小的間距了。

    然後將板子放在零下78度以上的環境下,讓二氧化碳形成幹冰。

    這個過程要把陸行舟折磨瘋了,因為每次要麽是幹冰根本沒有進入金屬夾層中。

    要麽就凍結在一起,無法分離。

    經過無數次實驗,還是沒能成功,陸行舟不得不放棄一開始就獲得0.3納米左右的幹冰,而是製作更厚的幹冰。

    最終到了幾微米,距離目標相差幾十倍時,終於獲得幹冰薄片。

    接下來的實驗同樣讓人頭疼。

    陸行舟要將幹冰固定在幾乎真空的環境下,然後撒上適當的微粒鎂粉。

    雖然知道具體需要添加多少分量,可現在厚度不同,添加的鎂粉數量也會有區別。

    又經過好幾天實驗,第二天就到周一,陸行舟終於用提前量的方式,暫時將大體實驗走通,不過沒有點火實驗。

    多半還是會失敗,這也需要慢慢調試,剩下的後麵再弄了。

    他首先獲得了超過5微米的幹冰薄片,然後在上麵放上適當的鎂粉。

    將東西放進了真空機內,這個真空機這幾天也進行過改造。

    至少能用電將鎂粉點燃,可以想象一下燈泡的樣子。

    陸行舟利用實驗室的各種儀器,製作出了菜盆大小的可拆卸密封玻璃缸。

    裏麵有特殊裝置能夠噴灑鎂粉,幹冰也有放置台。

    準備完畢可以用真空泵把空氣抽出,再點燃鎂粉。

    真空環境下,鎂粉不會自己燃燒,但有氧氣或者二氧化碳時,就可以發生反應。

    為了這個最基礎的實驗,陸行舟已經住在實驗室一周了。

    當然他晚上睡覺還是在個人空間,甚至除了現實裏製作實驗器材。

    其他時間也是在空間內做實驗。

    但是沒有用模擬能力,而是用現有實驗室有限製地做實驗,在空間裏能成功,現實裏基本也能成功。

    到了周一,陸行舟在現實的實驗室洗漱一番,換上新的衣服才去學校。

    他沉迷實驗,課都曠了不少。

    不過這不打緊,因為他以前就有過學位,這次讀理科屬於非全日製研究生,和全日製研究生(普研)不同。

    隻用對導師匯報情況,別人一般不會管他。

    而且兩種研究生的含金量其實是一樣高的。

    九點前陸行舟就到了實驗室,幾個師兄師姐早就到了,有些人還頂著個黑眼圈,恐怕昨晚有人在熬夜做實驗寫論文。

    劉濤和陸行舟關係最熟,見到陸行舟便關心道:“小師弟最近沒看到你,開始做實驗了嗎?”

    知道陸行舟是研一,可能去上課沒來實驗室,劉濤才這麽問。

    陸行舟笑著點點頭道:“做了些小實驗,不過還沒出成果。”

    兩人閑聊著,林豐池也提前來到實驗室。

    見到人齊後便讓幾個博士師兄師姐先講自己的項目。

    也並非每次都要演講,主要是將過去的一周,做了那些工作,有沒有遇到困難,需不需要導師解決問題說一說。

    陸行舟津津有味地聽著,有不少東西他也聽不懂。

    目前陸行舟隻在電池上看的論文比較多,另外因為未來的技術資料,掌握了一些實驗方法。

    比如用幹冰製作石墨烯。

    難度其實不高,本身製作石墨烯也不需要太高的理論基礎。

    發現的兩個科學家就用膠帶粘石墨就完成基礎實驗了。

    有時候科學發現需要的就是靈感,並非需要成為博士或者教授。

    陸行舟的實驗,在現實裏也還沒有做出來,隻是在虛擬實驗室模擬成功。

    終於輪到陸行舟,林豐池打量了一會兒,發現陸行舟沒什麽異常,這才問道:“小陸說說吧,你的實驗開始做了嗎?”

    其他師兄師姐都看過來,除了劉濤大家還不知道陸行舟是在做什麽項目。

    “嗯,準備工作做好了,爭取下周提取到石墨烯。”陸行舟自信滿滿地說。

    周圍的師兄姐們頓時吃驚的看著陸行舟。

    沒想到才研一的小師弟,竟然做的石墨烯項目。

    很快他們又釋然了,也許是學習當年石墨烯的發現者,用膠帶粘石墨烯

    這個難度不算大,小師弟也許隻是練練手。

    林豐池見陸行舟不再說話,開口道:“繼續說啊,準備工作做了哪些,要達成什麽目的效果,最終要呈現的是什麽,都說說,讓大家給你提提意見。”

    陸行舟隻好繼續說,反正不說細節,別人聽了也沒用。

    “我打算用幹冰和鎂置換出石墨烯,目前製作出了實驗裝置,準備在真空環境下進行實驗,目的是低成本獲得石墨烯,其他沒了。”陸行舟言簡意賅地介紹道。

    眾人都有些無語,這麽簡潔的嘛!

    搞物理實驗的師姐張薇皺眉道:“我記得隻能置換出碳吧,這樣實驗沒辦法獲得石墨烯的,要是想製取石墨烯,不如就用簡單的膠帶粘貼法。”

    其他人紛紛點頭,幹冰和鎂實驗大家以前或多或少接觸過。

    沒聽過這樣能獲得石墨烯。

    林豐池也好奇陸行舟弄成什麽樣了,看了看行程表,下午有一小時時間,便說道:“下午我去你那裏看看,要是方向都錯了,就盡早掉頭,不要浪費時間在這種實驗上。”

    陸行舟自然沒意見,他後續還有很多難題不知道該如何解決。

    也想求教導師,看他有沒有辦法呢。

    等導師走後,陸行舟自然留在實驗室等著導師下午一起走。

    期間師兄師姐們都很關心陸行舟,不希望他走彎路,還在勸陸行舟換換思路。

    幹冰和鎂這條路完全走不通。

    有個叫吳迪的研四師兄項目做完了,就等著答辯,現在也比較閑。

    於是就在實驗室用幹冰和鎂做實驗。

    讓陸行舟看看,這麽做隻能得到氧化鎂和碳。

    別的什麽都沒有。

    陸行舟哭笑不得,他也不好拒絕師兄姐們的好意,隻好表麵上認同附和,表示會認真考慮。

    吳迪師兄顯然也沒那麽單純,他看出來導師對陸行舟態度不一樣。

    很快就變著法的打探陸行舟和導師什麽關係。

    陸行舟也沒有太反感,人之常情嘛。

    也沒有刻意隱瞞自己有實驗室,便把爺爺和林豐池的老同學關係說了說。

    吳迪來了精神,非讓陸行舟下午帶他去見見世麵,看看私人實驗室到底什麽樣。

    擁有私人實驗室,這可是無數科學家的夢想。

    陸行舟並不擔心實驗暴露,會讓師兄學到然後自己做實驗發論文。

    爽快地答應下來,還邀請其他師兄師姐一起去坐坐。

    大家也都點頭答應,他們也挺好奇陸行舟的個人實驗室到底怎麽樣。

    要是有一些導師實驗室都沒有的儀器,說不定能蹭蹭。

    當然他們也隻是想想,心裏還是覺得陸行舟的實驗室,多半比較簡陋。

    陸行舟還挺希望找幾個能幫他忙的人幫著做事呢。

    這幾天陸行舟在虛擬空間做實驗,現實裏也要製作儀器。

    不然這麽多天,陸行舟學校也沒去,導師要檢查作業,拿什麽應對。

    況且不管是什麽實驗,最終還是要應用到現實的,進度可不能落後太多。

    陸行舟挺希望能拉攏劉濤,他掌握的太陽能電板技術比劉濤現在研究的高太多了,簡直就是碾壓級別。

    劉濤博士也快畢業,到時候反正要找工作,陸行舟打算邀請劉濤加入他的實驗室。

    好歹他也是10億級別的富翁,比一些上市公司還有錢。

    別人能開出的待遇,他也能開。

    下午正好做第一次實物測試,看看能不能獲得石墨烯。

    如果實驗成功,估計導師和師兄的表情會很精彩。

    他邀請師兄師姐加入他的實驗室成功概率也更大。

    要知道,現在石墨烯大家都知道是好東西,問題就是製造成本實在太高了,簡直就堪比黃金。

    甚至比黃金還要貴。

    別看網上有些賣得特別便宜,那隻是純度不高的石墨烯,也就是多層石墨烯。

    單層石墨烯,那真的是按照毫克計算。

    直到現在,已經有十幾種提取辦法,卻依舊沒有解決批量生產問題,成本居高不下。

    但用幹冰和鎂的方式,卻有希望大規模製取石墨烯。(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