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已安身,思進身

字數:4644   加入書籤

A+A-


    劉備欲認義士遺孤當做義子,沒想到,李孟羲斷然拒絕,出乎劉備意料。

    如今從李磚那裏得到答案,劉備滿意無比的笑著離開了。

    李孟羲說,不願認人當爹,就這一句話,劉備對他高看了很多。

    為何?

    不如拿呂布來比較。

    呂布逢人便認義父,認義父就算了,認誰當義父,反手就把誰捅了,故有三姓家奴之稱。

    在漢代的社會風氣之下,三易其父,呂布品格卑劣到了極點。

    而今,李孟羲不願認人為父,則好比呂布對立的行為。

    這在劉備看來,他認為李孟羲知孝道,不忘本,難能可貴。

    實則,是李孟羲不僅不願認人當爹,還很抵觸跟人下跪,還抵觸辛辛苦苦種的糧食,還得給地主繳稅,無關孝道,隻是現代人對古代行為習慣的抵觸而已。

    劉備即知李孟羲不願為義子的原由,便回去把原由告知關張二人。

    關羽張飛聽聞原由,皆心有讚許。

    李孟羲回到車旁,車上,弟弟嘿嘿的朝自己傻笑。

    “怎麽了?”李孟羲邊往車上爬,便問。

    “哥哥,俺這兒有這個吃。”

    弟弟開心的把劉備送來的野果用小手抓著給李孟羲看。

    李孟羲爬到糧車上,看到弟弟手中類似小漿果的東西,李孟羲很好奇。

    “小弟,是哪個叔叔給你摘得嗎?”說著,李孟羲拿起一個小漿果便往嘴裏塞,一邊目光往四周看去,李孟羲還以為是哪個好心的鄉勇給摘得呢。

    “是那個大耳朵的叔給俺的。”

    大耳朵的,劉備?

    李孟羲愣了一下,劉備來過。

    “小弟,大耳朵叔叔來說什麽了,是找哥哥有事的嗎?”李孟羲問弟弟。

    “木有啊。”弟弟瞪著大眼睛。

    弟弟說劉備找來,沒有事,難道就過來轉悠的嗎。

    李孟羲疑惑的看著弟弟,看弟弟開心的吃著小漿果,好吃的眼睛都眯起來了,李孟羲有些不確定,不確定弟弟這麽小,能不能記得別人說的話。

    “小弟,那個大耳朵叔叔來,說了什麽話,你還記得不?”

    李孟羲又拿起一顆小漿果吃,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

    弟弟歪著腦袋想了一下,“他就是問,問哥哥為啥不願當爹。”

    ?

    當誰爹?

    李孟羲聽得稍困惑,隨後就明白弟弟說的什麽了,弟弟說的是,劉備來是問,為何不願認其當義父。

    是這個問題。

    弟弟話說不太清,敘述能力有限,故此,說的顛三倒四。

    “那小弟,你咋跟他說的嗎?”

    弟弟就把怎麽跟劉備回答的,給李孟羲重複了一遍。

    如今投靠劉玄德過活,由不得李孟羲不謹慎。

    弟弟的回複沒得問題。

    無任何失禮之處。

    不過,這件事給李孟羲提了個醒,看來,不能啥事都給小弟嘀咕的。

    小弟不知個輕重厲害,別人要是問啥,小弟啥都說。

    萬一要是嘴賤說調侃個劉備為劉大耳什麽的,萬一聽到劉備耳中,豈不尷尬。

    而今不同前世,前世說錯話無妨,而今,關乎生存,容不得差錯。

    劉備給摘來的漿果很好吃,李孟羲吃了幾個,決定不吃了。

    雖然果子好吃,但是想讓小弟多吃一點。

    任何零食都沒有,李孟羲覺得小弟很可憐。

    些許一些漿果,李孟羲又不是孩子,不吃就是。

    見哥哥吃了幾個就不吃了,弟弟把果子遞給李孟羲,要讓哥哥吃。

    對一個小孩子來說,任何東西都想到哥哥,很懂事的。

    “哥哥覺得……你吃吧。”

    本來,李孟羲想騙弟弟說覺得不好吃,不想吃。

    可轉念一想,這麽說不太對。

    萬一,什麽時候劉備逗小弟玩兒,笑著問,“磚頭,昨天給你的果果好吃不好呀?”

    磚頭開心的說,“可好吃了。”

    劉備萬一再問,“那給分給哥哥吃沒有?”

    磚頭認真的一五一十的說,“俺哥說不好吃,他不想吃。”

    磚頭如此一回答,劉備聽完,嗬嗬一笑,或許並不在意。

    萬一,人家也可能會覺得,好心給你摘果子,你還挑肥揀瘦的說不好吃,好不知足。

    如此,豈不又至自己於尷尬之地。

    所以想到這一點,李孟羲話說了一半就不說了。

    在以前,李孟羲絕對沒有這麽謹言慎行,而今處身漢末,短短幾天之內,經曆了無數危險,李孟羲變得謹慎小心了很多,而這一點,李孟羲根本沒有察覺到自己的變化。

    終於安定下來了,李孟羲躺在被曬得發熱的糧袋上,看著頭頂的樹葉發呆。

    躺在糧袋上並不舒服,樹蔭下最舒服的應該是在地上靠著樹幹休息才最舒服,然而李孟羲害怕從草叢裏爬出來蛇,他寧可待在車上不願下去。

    思考自己的處境,第一步投靠劉備已經成功,兄弟兩人衣食無憂,也無太大的危險,生存基本沒問題了。

    接下來,該如何進一步讓自己在這亂世中更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呢。

    今投靠劉玄德,劉玄德被謊言所騙,真以為自己兄弟兩人是義士之子,對自己和弟弟照拂有加,可日後呢,隻靠這些許恩義,非是長久之計。

    隻謀一時者,不足謀長遠。

    李孟羲細思自身能力,最具有優勢的,應該就是對漢末局勢的未卜先知的能力,除此之外,應該是些許技術知識,像是灌鋼法啊,曲轅犁啊之類的,除此以外,就剩下一些無大用的唐詩宋詞之類的。

    技術有關的知識,一時半會無法發揮作用,也無法憑借這些讓自己在劉玄德勢力之中,爭取到一席之地。

    至於詩詞之類,唐詩宋詞足夠驚豔,找時機在劉關張麵前故意顯露詩詞,會因此讓劉關張三人高看幾眼。

    但,詩詞與實務無關,固然會令劉關張三人高看,卻無法憑此爭取到實際。

    所剩的隻有第一條——預知天下大勢的能力。

    欲談天下大勢,思來想去,隻能空談,而無力涉及實務。

    若涉及實務,劉備若問,去何處尋得安身立命之地,這讓李孟羲如何回答。

    大漢有多少州郡尚且不知,常識匱乏到極點,如何能給劉備指名霸業之地。

    再說,以劉備薄弱的根基,劉備是白身,無有官職,現在天下雖亂,但皇威仍在的局勢,一介白身,劉備去哪裏都無法發展勢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