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言曰漢將亡

字數:4759   加入書籤

A+A-


    李孟羲斷然不會是誇誇其談,眼高於頂之輩。

    黃巾縱然是疥癬之疾,不足為慮,可黃巾事了,大漢形勢依然令人憂心。

    劉備又變得心事重重了,坐立不安,起身來來回回的走著。

    帳中,關張二人,見劉備如此,皆是疑惑。

    “大哥,何事長籲短歎?”關羽放下手中春秋,出言問到。

    “唉。”劉備歎息,愁眉不解,“我去找孟羲。”

    為何,又去找李孟羲。

    關羽和張飛詫異。

    李孟羲正在帳外,亂觀天象。

    他背著手,營帳一旁,篝火的火光,把李孟羲的影子倒映在帳篷上,影子拉的老長。

    劉備來時,見李孟羲竟然未睡,正於帳外負手而立昂頭觀星,一時,竟有些世外高人超然物外的氣質。

    劉備一時,不由放慢了腳步。

    聽到腳步聲近,本來,李孟羲還以為是路過的巡營的士兵,然後發現腳步聲越來越近。

    李孟羲定睛一看,竟是劉備夜裏前來。

    李孟羲驚訝。

    “玄德公,深夜來訪,所為何事?”

    劉備走來,他看著李孟羲,好久,一句話也未說。

    “唉!”劉備突然歎氣,“長夜漫漫,孟羲,可願於帳中一敘?”

    “也好。”李孟羲點頭。

    ——

    中軍大帳,關張二人見大哥匆匆出去,過了一會兒,把李孟羲娃娃帶了回來。

    到底何事,關羽好奇,本已睡下,又爬了起來的張飛也好奇。

    矮幾旁,劉備李孟羲相對而坐。

    劉備像是有話,欲言又止。

    李孟羲就等著,並不先開口。

    “唉!”劉備眉頭緊鎖,臉上愁死鬱結,又是一聲歎氣。

    “孟羲,待晚之時,你我商論黃巾之事。

    孟羲你所言,黃巾事了,朝廷必痛定思痛,誅閹宦,明政令,輕徭賦,與民生息,盛世可期。

    可某想來,若是朝廷若當真能痛定思痛,何至今日黃巾生亂?

    黃巾未起之時,各地民反早已此起彼伏,朝廷若真要圖治,又何來黃巾?

    孟羲所言,言曰大漢否極泰來,盛世可期,恐怕,孟羲是言不由衷。”

    “依備觀之,黃巾之後,我大漢社稷千瘡百孔,危機內藏,恐禍不遠,備思之,坐臥不安。

    孟羲即隨高人學的求學,必有治世良策,今為天下計,備敢請孟羲,不吝指教!”

    言罷,劉備正色,雙手並攏,朝李孟羲躬身行禮,一躬到底,頭低與案齊。

    劉備言行,讓李孟羲詫異。

    本以為,劉備淺薄,不能自知天下勢,不曾想到,劉備竟能預見,黃巾亂後,大漢依然危機四伏。

    這大大出乎李孟羲意料。

    見劉備依然躬身至禮,其態度之謙懇,李孟羲大為動容。

    “玄德公,快快請起,值不得如此大禮!”李孟羲忙伸手攙扶。

    劉備起身,看著李孟羲,目中期盼,求知若渴。

    “唉。”李孟羲輕聲歎氣,“治國之術,嗬。”李孟羲自嘲的笑了笑。

    “治國之術,某隻略知。”李孟羲朝劉備拱了拱手。

    “敢教玄德公得知,之前,語出未竟,多有隱瞞,非是有意相欺,隻因我兄弟二人,囫圇亂軍之中,幸得玄德公收留,我兄弟二人幸而苟活。

    我二人皆賴玄德公鼻息而活,個中激偏之言,不敢妄言,此為明哲保身之舉,唯恐觸怒玄德公,而致生禍。”

    “今觀玄德公氣量宏大,憂國憂民,乃真君子也,絕非因言罪人之人。

    也罷,某就鬥膽一言!”

    李孟羲說到激昂處,以手拍案。“若我說,漢室將亡?玄德公以為如何?”

    一語出,滿帳皆驚。

    李孟羲立刻就聽到了身後不悅的冷哼聲。

    劉備怔怔的看著李孟羲片刻。“唉,孟羲但直言無妨!”

    劉備神色複雜。

    “那好。”李孟羲點了點頭。

    “某問,玄德公可知,何以有黃巾之亂?”李孟羲昂首,目光正對上劉備,四目相視。

    “唉!黃巾之亂,隻因當今聖上寵信奸宦,不理政務。政令不興,故此民生凋敝,使黃巾禍起矣!”劉備以手拍案,歎氣不已,劉備對漢室江山憂慮萬分,不禁悵然。

    “此其一也。”李孟羲緩緩說到。

    “某以為,黃巾之亂,當今聖上寵信奸佞致使政令不行,隻是表因。”

    “奧?”劉備目光一亮,他正了正身體,拱手一禮,“願聞其詳。”

    “黃巾之亂,起因有三。”

    “其一,在於土地。正所謂民以食為天,但有一口吃的,不至於餓死,百姓便不至造反幹殺頭的勾當。

    漢已立國近四百年,天下承平日久,相比漢初,戶口已倍增十數倍,人口越來越多,土地總數未增多少,人均土地自然越來越少。加之地主豪強巧取豪奪,土地兼並嚴重,有限的土地,已經不足以養活眾多百姓。

    若風調雨順,百姓勉強可活。

    然連年災荒,田間顆粒無收,百姓已無活路。此時,若官府勉力賑災,或許災年可度;若官府倒行逆施,更增賦稅,苛捐雜稅更重,民無活路矣,官逼民反,民豈能不反?故黃巾之亂,罪不在民,在於官府……”

    “哼!”

    李孟羲一語未畢,一聲如炸雷般的冷哼響起,李孟羲被這突兀的一聲冷哼嚇的差點跳起來。

    “數年大旱,非是官府之過!朝廷上下自有對策,安心等朝廷救濟便好,何故造反使局勢糜爛更甚?明是造反,何為起義?義之何在?黃巾軍都是賊骨頭,當殺!”

    李孟羲轉頭看去,隻見張飛吹胡子瞪眼,一副義憤填膺模樣。

    果然,說漢室將亡,說朝廷官府不是,會惡了對漢室衷心耿耿的關張二人。

    李孟羲對此,早有所料。

    背身朝張飛施了一禮。

    “三將軍。”李孟羲麵帶淺笑。

    “將軍以為,黃巾軍不該造反,而是該等官府救濟是嗎?”李孟羲反問張飛。

    “本該如此!”張飛毫不停留的答到。

    “那若官府未有救濟,百姓又當如何?”李孟羲又問。

    “你怎知官府未有救濟!”張飛霍的起身反問。

    “若官府有救濟,何至黃巾亂起?”李孟羲搖頭,“難道三將軍以為,百姓不該造反,該乖乖等著餓死不成?”

    張飛牛眼瞪的老大,胸膛起伏,呼哧呼哧喘著粗氣,“……就……是天大的道理,也不能當反賊!”

    張飛一句話撂了出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