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卜字飛戟

字數:4286   加入書籤

A+A-


    帳中長短軍器幾十,都是真正的殺人利器,李孟羲走去,好奇的打量一遍。

    “這個,是槍。”李孟羲指著一個首部是梭形刃頭的長兵說著。

    “這個,也是槍。”李孟羲又指著第二個刃頭像一把小劍的長兵說著。

    “這個,同樣是槍。”第三個長兵,刃部占了長度四分之一長,刃首比環首刀還要寬,就像是一把長劍和長柄的結合體一樣,李孟羲說,這還是槍。

    關羽在一旁,摸著胡須笑了。

    第四柄,長兵刃首有尺長的錐子四棱形的刃,刃首尾部,有窄細的長橫格。

    理所應當的,李孟羲還說是槍。

    長兵第五個,是長柄斧頭。

    李孟羲說是斧頭。

    長兵第六,是一根朱紅色的木棍,棍頭包覆黃銅。

    李孟羲撓了撓頭,覺得像金箍棒?

    於是便說,是棍棒。

    關羽微微搖頭,笑的更燦爛了。

    長兵第七,李孟羲認出了,跟春秋戰國之時戈一樣的兵器,是戈。

    第八個,依然是戈,隻是,戈杆上,戈刃一排三個。

    在李孟羲看來,這依然是戈。

    至第九,依然是戈,不過,這把戈,戈首比前幾把戈首大的多。

    一般的戈,都是戈刃綁在木杆上的,有尖刺,有橫刃。

    但是,這個戈,看起來像登山斧,戈首是平的,而且戈首是嵌套式的安裝在木柄之上。

    就連木柄,也比別的戈粗一些。

    在李孟羲想來,這一把應該是專用來鉤刺劈砍的戈。

    長兵第十,一把青龍戟。

    而後短兵。

    李孟羲本以為,古代短兵,刀劍而已,頂多,加破甲用的單手錘什麽的。

    然而,李孟羲看到了一把極短的戟,手戟並不是月牙刃,而是橫刃,像戈又像戟。

    李孟羲奇怪,這難道也是漢代製式兵器嗎。

    再後看,有長短環刀,精良一些的有,漢四麵劍,六麵劍八麵劍等七八把劍器。

    李孟羲依照自己猜想,把諸般兵器,一一說出。

    “關將軍,我說的可對?”李孟羲抬頭問。

    “哈哈。”關羽朗笑,分外開心。

    “來,羲兒,我帶你認認,你錯了許多。”

    長兵第一把,梭形刃首,李孟羲說是槍,無錯。

    第二個刃頭像一把小劍的長兵,“此為鈹,此兵刃長且闊,形類小劍,比長槍,多了劈砍之用。”

    關羽俯身撿起地上長鈹,指著長鈹的刃首指給李孟羲看,關羽教的分外認真,李孟羲仔細聽著。

    第三個刃部占了長度四分之一長,刃首比環首刀還要寬,就像是一把細劍和長柄的結合體一樣的長兵。

    “此為步槊,刃長兩尺有半,劈刺皆可,若造此槊,耗費貴矣。且槊首沉重,槊身粗壯,非精銳不能用之。”

    李孟羲恍然,原來,槊還有步兵用的啊。

    這玩意兒,刃長的跟劍一樣,刺擊和劈砍都很猛,豈不就等同唐陌刀,步槊結陣,連劈帶刺,豈不人馬俱碎。

    第四柄,刃首有尺長的錐子四棱形的刃,刃首尾部,有窄細的長橫格,關羽丟下步槊,撿起第四把兵刃,“此為鐵铩,比槍多了橫格,以此橫格,可架擊敵軍兵刃。”

    第五個,長柄斧,李孟羲倒是沒說錯。

    關羽說是鐵鉞。

    鉞就是斧頭。

    長兵第六,此朱紅色的木棍,棍頭包覆黃銅,“此為銅殳,為鈍兵,用法以砸劈為主。”

    李孟羲尷尬,原來,這玩意兒,竟然叫殳,李孟羲大致明白過來,殳這種兵器,用法和長柄錘類似,但是,處於錘棍之間,不像錘那麽重心靠前,也不像棍那麽傷害乏力。比錘好控製,比棍傷害高。

    都說,錘棍之將,不可力敵。

    因為要使用錘棍兩器,本身就需要力量,所以錘棍之將,必然是力大之輩,敵人明知道力氣大,就不要傻乎乎的去跟人家比拚力氣了。所以說,錘棍之將,不可力敵。

    殳這種兵器,可以歸屬入錘棍一類的鈍器。

    李孟羲突然想到,既然都是棍棒類兵器,宋開國之主趙匡胤,一條盤龍棍,打下四百軍州。

    盤龍棍也有不錯的實戰作用的,尤擅破甲。

    隻是因為現在,還不怎麽了解真實戰爭,李孟羲便把想法壓到心底,決定待時機成熟,試試盤龍棍好不好用。

    長兵第八,是戈。李孟羲沒認錯。

    長兵第九,為三個戈刃連一排的長戈,“此為三援戈,並排三副戈刃,以此戈鉤掛敵軍,強於單戈。此步戰之兵。”

    原來,三個戈刃,叫三援戈,李孟羲又學到了。

    在現在李孟羲不怎麽了解古代戰爭的情況下,以李孟羲有限的見識,他認為,三援戈這種兵器,戈首比普通戈重的多,而且,看起來柄也長的多,使用起來並不靈活,應該是,陣戰之時,揮著朝敵陣鉤掛之用的。

    一個戈刃,鉤掛不住,三個刃,一送一拉,直接把敵軍掛死。

    戈兵最後一把,李孟羲看起來像長柄登山斧那把,“此為雄戟,份量沉重,利於劈砍,於猛士用來,一戟可鑿破敵盾。”

    而後,長兵的青龍戟什麽的,李孟羲倒是沒說錯。

    短兵之中,唯一讓李孟羲陌生的那把,形如一個十字,但是少了一邊的戈,“此為手戟,又稱卜字飛戟。可手持,亦飛擲出傷人。”關羽說到

    李孟羲一聽,眼睛亮了,我天,這玩意兒,飛鏢的嗎。

    想到三國之中,典韋那個猛人,就擅使雙鐵戟,更有小戟十數把以傷人,難道,典韋的飛戟,就是這卜字飛戟不成?

    名為卜字飛戟,李孟羲一聯想,可不嗎,這戟的外形,就是一個卜字,把卜字那一撇掰直就是了。

    原來,卜字飛戟這玩意兒,能手格投擲兩用,神奇了。

    若非場合不對,李孟羲都忍不住拿飛戟飛兩圈去了。

    諸般兵器,關羽一一教給李孟羲,末了,關羽笑問,“羲兒,這眾多兵器,你願學哪個?”

    李孟羲愣了下,然後反應過來,關羽是想教自己武藝來的。

    李孟羲大喜,地上這一堆兵器,論顏值,李孟羲覺得單刃青龍戟最帥,而且吧,代表三國武力值巔峰的兵器,也是戟。(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