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故戰場重臨
字數:2989 加入書籤
因為簡雍想去看當時與官軍大戰的戰場,劉備看沒什麽大事,跟李孟羲說一聲之後,劉備帶著十幾個騎兵,帶著簡雍,奔赴昔日戰場去了。
此日,於李孟羲而言最重要的任務依然是屯田。
屯田過程中能遇到多少事,會發生多少事,誰也說不準,正因如此,李孟羲才特意帶著屯田隊親自參與其中,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發現問題。
半日後,到中午,一路走走停停走了十幾裏路,分下去兩百多個屯丁,掌控了十四個屯田點,並遷走了一處人口超過百人的村落,總計,掌控了屯點十五處,控製了田地超萬畝之多。
整半個上午,沒遇到什麽大問題。遷移村落的時候,村人們地裏種的有莊稼,村人們不舍莊稼,此中麻煩是,既答應了村人們到五六月份莊稼收完歸村人們自己,同時,還得立刻把村人遷走。
兩難之處就在這裏,說莊稼讓村人自己收,結果把人家遷走了,誰會信。
針對此問題,李孟羲采用了票據支付的方式,即,按村人們所種土地畝數,誰人種了多少畝地,約莫收成多少,然後寫了票據發給各人。
村人們不一定相信李孟羲的信譽,但是待糧食收成的時候,村人們憑借票據一定能拿到屬於自己的一季糧食的。
一路過來的十五個村,村中用水問題依然存在著,十五個村落當中有一個村落沒有水井,每日打水是去村旁的小河溝裏,雖說古時環境良好,水資源優質,可李孟羲總覺得,隨便從小河溝裏打的水,再幹淨也有限,所以,水井最好是每個村都有,為此,打井隊得早日組建起來。
春日陽光和煦,到了午時也並不太熱,李孟羲抬頭看了看天,又回頭看了看行走的民夫們,見民夫們狀態尚可,便沒有停下休息。
一段時間後,後邊追上來一夥戰兵。
李孟羲還詫異為什麽有一夥二三十人的戰兵跟了過來,為首的背著弓弩的什長走過來說,乃是奉關將軍之令,下村訓練去的。
李孟羲頓時了然,他詫異的看著一路急行過來的戰兵,他想不到教導隊下來的這麽快,他驚訝於關羽的速度。
戰兵什長擦了擦頭上的汗不好意思問,問附近村落在哪。
李孟羲趕緊派遊騎給人帶路去了。
此時,李孟羲意識到一個問題。巨鹿十萬人力散成了成百上千的隊伍下去屯田了,屯田隊伍尚且需要騎兵偵查引導,這第二批下放的人力,這第二批教導隊下去操練百姓,也是得有騎兵斥候負責引導帶路的。
但再一想想,騎兵沒有了,為屯田,大量騎兵已經派出去了。
教導隊看來隻能是自己慢慢去找隊伍了。
李孟羲目送著教導隊走遠,看著教導隊的士卒們背著行軍背囊,帳篷被褥柴草陶甕等一應皆有,明顯是正式的行軍配備,看來關羽安排的很細致,教導隊帶足了生活所需,當不需要從百姓那裏征調糧食。
不給百姓添絲毫負擔,這是練兵計劃推行下去的關鍵。
年景本來就不好,鄉間百姓存糧不多,一家老小還不夠吃的,突然來了一夥兵吃大家的糧食,那百姓們肯定抗拒,肯定不情願,不情願之下,練兵就難以推行。
李孟羲本想去看看教導隊是如何練兵的,又考慮到屯田工作一樣重要,略作權衡,李孟羲覺得先把屯田做完再去看練兵不遲。
——
什長趙甲等一眾人在騎兵的帶領下抵達了一處屯田點,到了之後,按出發前早編好的編製,戰甲帶著自己同隊的其餘五個戰兵進村找人,剩下的其他人則繼續跟著騎兵往其他村落趕。
趙甲領著人到了村裏,村中不日前屯丁們已先一步到達了,此時村中大部分人出去下地種豌豆去了,留守的人不多。
村中之人看見兵來,初時警惕,待看到兵們手中拿著一杆【劉】字旗時,再一問,是劉玄德的人,村人警惕大消。
被村人們邀進了屋裏,什長趙甲把行囊從肩上卸下來落座之後,他依照著出發前關將軍訓導的話說,開始說明自己來意。
說清自己來意之後,趙甲曉之於情動之於理,說如今世道不穩,學點本事也好多個保命本錢之類。
依照著安排好的話術,很輕易的,村人們接受了參與訓練。
看差不多了,趙甲從行囊上解下弓弩,拿起箭,笑著對麵前的長者說到,“老叔,走,我教你怎麽用兵器。”
說著,對一旁大娘也道,“走,大嬸,也教你。”
旁邊大嬸聞言感到很是不好意思,連忙笑著拒絕了。
見如此,趙甲好一陣勸,這才勉強把大娘也一並勸走。
到村中穀場所在,趙甲看穀場空曠一片,很適合作為訓練場,趙甲此時想到了出發前關將軍的交代,關將軍特意交代,教授弓弩時,靶場切記得布置的萬全,不然,萬一一個不甚,箭飛了,傷到了人,到時村人群起而攻,被趕出村耽誤了練兵是小事,橫死當場也不是不可能。
想到了這裏,趙甲令手下幾個兄弟先教村人熟悉兵器,他走到長者麵前,問村中可有板車,可有麥秸垛之類。
作為一個有人煙聚集的村落,板車和麥秸垛這些常見物資肯定是有的。
之後,趙甲拿著草叉把麥秸拉了一車又一車拉到穀場一頭,在穀場一側堆了很長的一道麥秸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