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功勳製度增補

字數:3580   加入書籤

A+A-


    秦束等吏部官員有事找來,他們問,此次常山一行,除拔擢有功之士以外,隨行之普通士卒,是否該獎賞。
    秦束等人講,出軍在外,行程勞頓辛苦,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若不獎賞,不利激勵軍心,可若獎賞,又不知該如何獎賞。
    這個問題問的好,之前都沒意識到這一點。
    李孟羲摸著下巴不由思索起來,軍中功賞大體是論功行賞,主要是依托於戰功來進行封賞,可要是隻賞戰功,不賞其他,大有破綻。
    假設,有一老卒,隨軍征戰數年經曆大小數十戰,數年的行軍路途加起來得大幾千裏,可恰又因此老卒一直沒能打上硬仗,一個人頭也沒砍,因此就沒有斬首之功。
    可要知,在外行軍,風餐露宿的辛苦異常,一個老卒征戰數年行軍幾千裏的辛勞加起來,對軍隊的貢獻抵得上一級首功了。
    老兵,何為老?乃經曆多也。就跟汽車一樣,汽車裏程跑的多了,發動機就老化了。
    李孟羲想出了解決之法,他參考了汽車裏程這一點沒什麽卵用的知識,設計了功勳係統出除戰功之外另外的功勳製度。
    參考汽車裏程,可以給記錄每個士卒的行軍裏程,當隨著士卒軍齡越來越深,行軍裏程累積的越來越長,行軍十裏之辛苦,不足為道,但行軍百裏,行軍千裏,乃至數千裏之時,就值得一賞了。
    出征士卒跟留守士卒,雖都在軍中,但很明顯,哪怕沒有遭遇戰事,沒有危險,出征的人遠比留守的勞累辛苦,對更辛苦的人,若不加以額外獎賞和激勵,那士卒必然心裏抗拒遠行作戰,必然更想留守。
    而若是,行軍裏程也算成功勳,都不用廝殺,隻要走夠足夠多的裏數也能立功,此時,士卒們則就聞戰而喜聞出而喜了,士卒們就因此更傾向於出去作戰。因為在城裏撈不著功勳,而出去不一定會有廝殺,但必然會累積功勳,遠出作戰對士卒來說是大有利處的選擇。
    全軍士卒都爭著搶著出去打仗,這是何等的虎狼之師啊。
    李孟羲目光掃過秦束等人道,“我有一法,可於戰功之外,另分出額外功勳規則。
    何為額外功勳規則?
    就比如,此次常山之行,往返十幾日,路途幾百裏,此幾百裏路途,賞者太小,不足一賞,可不賞,又不利勵士,此處,可用累積法。
    每出兵,可將全軍士卒行軍裏程一一記錄在冊,如此,行百裏,百裏辛勞不值一賞,行千裏亦不值一賞,可累積至行軍萬裏之時,這萬裏路途之勞苦,諸位以為,當不當得一重賞?”
    秦束聞言等人眼中一亮,這不失為一個極好的方法。
    這還不算完,李孟羲解決了秦束等人的難題之後,還舉一反三,擴展出了更多。
    “除將士卒行軍裏程登記造冊以外,還可按從軍年限累增功勳。
    軍旅乏燥,士卒從軍經年不得自由,縱無尺寸戰功,苦勞亦多也。
    不妨,可按從軍年限,從軍每多一年,軍餉便多上若幹,另,選拔軍官之時,兩人戰功相近,先選從軍年限久者。
    身經百戰之卒,無論如何,更為可靠。”
    秦束聞言等人思路大開,連連點頭。
    “還有,某聽聞有開拔費一說,即,大軍每開拔,先發開拔費,作戰之時,陣戰一次,每經一戰,便算一次曆戰之功。
    如此,戰起之時,亦是錢財連綿而來之時,經陣愈多,所得錢財愈多,有此激賞之法,士卒必聞戰則喜。”
    聞戰則喜的虎狼之師,古時隻有秦軍能如此,唯秦國舉國上下是一整個戰爭機器,後世之漢唐元明,皆不如秦國極端。
    大秦軍功製度如何,李孟羲並不十分清楚,李孟羲更擅長以利誘人,在戰功以外,補上開拔費,出戰一次,就賞一次錢財,此法雖不一定能激的士卒悍勇如狼,但最少最少能抵消士卒對作戰的畏懼。
    商討完畢,於戰功之外,加上行軍裏程的核算,加上服役年限,加上開拔費,加上曆戰費,數條齊下,功賞規則大為完善。
    新的功勳規則已經定下,還剩一項最重要的事,不管是要把士卒所有的之行軍裏程記錄在冊,還是記錄其服役年限,還是記錄戰時其曆陣次數,要完成這所有記錄,首先,得有,【冊】。
    幸好現在造紙術已經成功,要是軍中現在依然用竹簡作為記錄工具,就竹簡低下的信息承載能力,記錄後勤淄重都得減省著記,哪裏有空閑的竹簡去給成千上萬的士卒單獨記錄。
    李孟羲想到了學生證,按學生證樣式,巴掌大的一個證件,外邊弄兩個硬殼,中間十來頁紙就夠用了,紙張上打上表格,用於逐次記錄行軍裏程作戰次數等信息,不僅如此,還能記士卒的籍貫,親屬,個人詳情,等等信息。
    考慮到紙張容易磨損,還有墨跡容易被雨水暈染等缺陷,李孟羲覺得,隻有一個兵員證還不足,還得配一個防水的小盒子。
    再考慮到,為避免士卒們自己修改軍功信息,最好是將兵員證記錄兩份,一份發給士卒個人,一份留做備桉。這樣,一可在士卒不小心丟了兵員冊之後能立刻給補辦,亦可避免士卒自行修改。
    李孟羲把兵員冊相關說與秦束等人,秦束想了想,補充了一句,“最好加上印璽,印璽蓋住字跡,可禁絕後改之可能。”
    李孟羲想了想,他覺得有道理,把信息記錄上去之後,再把印章蓋上,那麽,印章的痕跡就在字跡上麵,要是有人想塗改,後改的墨跡就會反把印痕蓋住,直接就暴露了。
    印章做起來應該不難,普通士卒大概不需印章,按個手印就行……不對!普通士卒可能按不了手印,冷兵器作戰,手指頭很容易被砍掉,手指頭沒了,就不能核查印證了。
    成千上萬的士卒,一人一個私人印章,這需要成千上萬個印章,凋刻匠人們的大活兒來了。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還剩最後一個問題,李孟羲尋思,做兵員冊需要做硬紙殼子,可,硬紙殼子該用何種材質來做?
    一直以來都是在搜尋書寫用紙的材料,書寫用紙柔軟細膩,跟硬紙殼子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投推薦票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章
    返回書架
    喜歡漢末第一兵法家請大家收藏:(.)漢末第一兵法家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